崭露头角

作品:《幽冥总鉴

    匈奴兵将最大的倚仗就是骑射之术,射雕手更是佼佼者,如今汉军中竟然有人比射雕手箭术还要高明,匈奴兵将的心理难免产生阴影。一箭得手沈梦生找到了信心,施展神臂弓法中的连珠箭法,以最快的速度射出十六支箭,当真是箭不虚发,一举射落八名射雕手以及八名冲在前面的匈奴骑兵。汉军将士齐声欢呼,匈奴大军却停了下来,主将马上传令,抓紧时间做好退却的准备,两军实力悬殊,己方又是疲惫之师,硬拼只能是白白送死。不过退却也要讲策略,必须有一路人马断后拖延时间,如果全军后退匈奴大军必然随后掩杀,结果多半是全军覆没。断后的人马很难生还,这是为了全军作出必要的牺牲。主将已经做出了安排,集中全力向匈奴大军发动一次进攻,遏制对方攻击的势头以后大军后撤,安排三千弓弩手两翼埋伏,等匈奴大军追来的时候进行阻击,尽量拖延时间。匈奴兵将停顿是最好的战机,主将当机立断,发出了攻击的号令,战鼓声隆隆响起,汉军好似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匈奴大队人马迎了上来,两军展开一场混战。沈梦生如鱼得水,接连射杀匈奴的头目以及射雕手。匈奴兵将未曾料到汉军的攻势如此猛烈,暂时后退重新调整部署。汉军主将立刻下令后退,特意让沈梦生跟在身边,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定要保住。沈梦生看到大部分马弓手步弓手都被安排阻击敌军,自己要与大家同甘共苦。主将急于保全大军,没有注意,沈梦生自作主张留在后面。大队人马急匆匆后退,疲惫也顾不上了,军旅中这样的事情极为平常。

    匈奴大军重新组织起来,再次发动了攻势,却发觉汉军大队人马已经退却了,连忙追赶。两边的弓弩手看准时机射出箭雨,给匈奴兵造成了很大伤亡。回过味来之后匈奴兵开始$$$$$$$$$$$$$$$$还击,弓箭开路,骑兵随后冲杀。汉军断后的都是弓弩手,不擅长近战,一旦被对方靠近就没什么还手之力了。羽箭很快用完,匈奴骑兵展开了疯狂的杀戮。沈梦生跟大家一起,开始$$$$$$$$$$$$$$$$的时候射杀百余匈奴兵,羽箭用完后亮出兵器与对方厮杀。马弓手还好,步弓手完全是待宰的羔羊,被匈奴骑兵斩杀殆尽。看到成百上千的军士倒下,沈梦生欲哭无泪,战场上流泪没有任何用处。苦战多时,马弓手只剩下五六百人了,被围在核心,全军覆没已成定局。沈梦生咬紧牙关,舞动手中长枪酣战,枪法展开无孔不入,刺杀匈奴兵将数以百计。很快有匈奴将领注意到沈梦生,传令用弓箭射杀此人,一时间无数支羽箭射来,沈梦生无处可躲,身中数百箭,栽落马下。匈奴大军扫清弓弩手之后没有停留,火速追击,战场上只留下满地的尸体。沈梦生自知必死,心中十分坦然,自己一人杀死数百匈奴兵将,死也值了。浑浑噩噩不知过了多久,头脑中逐渐清醒,浑身酸痛,死了怎么还会痛?难道自己没死?怎么可能?疼痛感越来越清晰,沈梦生终于确定,自己没有死。扎挣着爬起来,身上还带着数百支箭,沈梦生感觉不可思议,中了这么多箭怎么会没死?检视之下才发觉,这些羽箭的箭头并没有射入自己的身体,只是嵌在了铠甲上,剥落羽箭,铠甲已经不成样子了,沈梦生甩掉盔甲,凉风袭来头脑逐渐清楚,数百支箭没有一支射入,自己的运气不可能这么好,一定另有原因。

    出征之前郭二娘将四圣宫得来的锦缎做成一件衬衣给沈梦生穿在身上,就是这件衬衣保住了性命。沈梦生检视之下发觉自己的外衣被射出很多孔,衬衣却没有任何损坏,感到有些难以置信。四下一望,到处是汉军的尸体,心中十分伤感,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弟兄,如今都变成了冷冰冰的尸体。这里是匈奴的腹地,不能久留,沈梦生顾不上伤感,找到一匹跑散的战马,宝雕弓还在,收拾一些羽箭,抄起长枪朝着大军撤退的方向追下来。匈奴大军追赶数十里,没有赶上汉军,改变了方向,接应另一路大军去了。汉军主将得以重整旗鼓,将战况详细禀报大帅。整点军马的时候才发觉沈梦生不见了,颇为惋惜,如此人才实在不应该丧于乱军中。一日后军士来报,沈梦生回来了。主将大喜,立刻派人迎接,沈梦生已经疲惫不堪,被人搀扶进大帐,俯伏于地,高叫一声:“将军,三千人呐,三千手足兄弟,全没了。”就势栽倒,昏迷不醒。帐中将领都觉伤感,主将心里也不好受,安排人好生调养。战场就是这样,生生死死极为平常,三千条性命算不得什么。唐人张乔有一首诗作得好: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匈奴集中了强大的力量,大帅窦固一边压力骤增,不过对方的辎重已经被毁,不耐久战,因此就地固守,对方支持不了两三日。果不其然,匈奴大军粮草不济,攻击又不顺利,暂时北撤。窦固传令,四路大军全力追赶,要一鼓作气,不能给对方喘息的机会。沈梦生只受了一些轻伤,很快恢复,全军传为奇谈,那种情况下安然归来还没有受伤,一定有神明护佑。主将知道沈梦生杀敌无数,再加上心里愧疚,特别提拔为卫士卿,充作自己亲军卫队的首领。虽然得到了很重要的官职,沈梦生却不十分开心,难怪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三千将士一朝覆没,比较起来自己的官职又算什么呢?大军继续前进,前方传来消息,匈奴大军集中在赵信城前面的寘顔山以及东北方向的狼居胥山,两处都屯有重兵。大帅窦固得到准确消息,驻扎在寘顔山的是北匈奴的主力,狼居胥山是南匈奴的大军。南北匈奴虽然联手对付朝廷,毕竟有很多矛盾,都希望借助汉朝大军消耗对方,不是真心联手。因此传令,四路大军集中起来,在寘顔山前与匈奴决战。离开玉门关的时候大军足有三十万众,这一次集中连二十五万都不够了,比较起来沈梦生这一路损失还算少的。重新整军,窦固召集将领们研究军情,沈梦生已经是军中高级武官,又曾经与匈奴打过多次交道,得以参与其中。窦固预计,凭己方目前的实力,挫败匈奴大军并不十分困难,只是匈奴人往往欺软怕硬,遇到强硬的对手多半会龟缩起来,一旦固守寘顔山就不好办了。匈奴兵将精于射术,一旦凭险固守很难攻破。各路将领一致认为,对方已经在寘顔山经营多年,硬攻的话几乎没有胜算。如果在这一战中有较大伤亡的话后面的仗就很难打了,应该派遣精细将士潜入寘顔山摸清情况。

    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寘顔山集中了匈奴大队人马,日夜提防,潜进去太危险了。窦固想起了一个人,吩咐军士叫进一名武官,此人身材不是很高,颇为魁梧,方面短须,虎目浓眉,显得十分雄壮。窦固介绍,此人官衔是假司马,姓班名超,擅使短刀,颇有勇力,胆气十足,通晓匈奴话,乃是潜入寘顔山的最佳人选。这位班超就是史册标名,投笔从戎,最终立功异域,万里封侯的一代名将。这时侯的班超只不过是军中一个很普通的下等武官,虽然经历几场大战却未能崭露头角,匈奴兵精于骑射,多半是马上交锋,而班超擅长短兵交锋,没有用武之地。得知此事十分欢喜,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等来了。只是还有些难处,潜入寘顔山固然可行,自己却不会画图,就算见到了对方的虚实也未必能起到作用。窦固询问:“能不能带一个精于绘图的人进去?”班超提出了条件:“身手差的人不行,此行颇为凶险,一旦出现差错,被对方察觉就麻烦$$$$$$$$$$$$$$了。”窦固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将身边绘图的人叫出来一问,没有一个敢于担承此事。窦固颇感为难,此行事关重大,对战局深有影响,不能不去。正在为难时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大帅,我会画图。”窦固闪目观瞧,原来是沈梦生,不由皱眉道:“你不是神射手么?怎么又会画图?”沈梦生坦然回答:“大帅,末将幼年学过山水画,虽然成就不高,绘图绰绰有余。”窦固点头:“射手大多不精于刀枪,此番深入虎穴免不了短兵相接,你能胜任么?”沈梦生已经不是初次临阵,颇为自信,满口应承。提拔沈梦生的将军提出,沈梦生神射之术军中第一,不应该派他去冒险。窦固犹豫片刻,人才固然难得,可是此行至关重要,两相权衡还是决定让沈梦生与班超一道潜入寘顔山打探军情。

    这次行动乃是军中机密,班超通晓匈奴语,沈梦生更是军中第一的人才,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大帅窦固特意让人挑选两柄上好的短刀并两身软甲,沈梦生枪法不俗,而长枪不易携带,窦固特意取出珍藏的一根腾蛇枪,可以缠在腰间。班超的品级比沈梦生低了很多,应该是沈梦生作主。沈梦生明白轻重缓急,此行深入匈奴腹地,自己不懂匈奴语,应该让班超为首。班超为人豪爽,并不推辞,一力担承。两人换成匈奴打扮,趁着夜色离开了大营,飞马前往寘顔山。这时候汉军大营还没有逼近寘顔山,自然是为了摸清对方虚实。班超胆大心细,路上教给沈梦生几句匈奴的常用语,一旦遇到关卡可以抵挡一阵。沈梦生发觉,班超非但通晓匈奴语,对匈奴人的习气也很了解,心里十分奇怪。班超解释,自己的父亲班彪和兄长班固都是史官,收集了很多五花八门的材料,有不少是记载匈奴的。自己曾经给兄长帮忙,得以了解详情。沈梦生这才明白,两人一路前行,很快就遇到了关卡,班超十分精明,两人轻松蒙混过关。过了三道关卡以后班超停下了,越往前走盘查得越严,最好能弄到两块腰牌。两人找个僻静处潜伏下来等候机会,这时候汉军步步进逼,探马来往十分频繁,都是快马来去,很难下手。班超有些为难,沈梦生微笑道:“看我的。”抽弓取箭,对准两个快马奔来的信使悄无声息射出两支羽箭,两个信使当即栽落马下,班超赞道:“果然神射,佩服。”记住新龙腾小说永久地址:http://www.xltxsw.com,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