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故明号上的枪声

作品:《殖民从鲁滨孙的荒岛开始

    朱宽虽然说的简单,但朱棠却能轻而易举的从中想到其中的苦难艰辛。一时间朱棠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这名年逾花甲的老人。只好默默无言搬着椅子向朱宽靠近了几步,并叫侍卫为老人添了张椅子。

    “难为你了。”朱棠示意朱宽坐在自己对面。感叹的说道。

    “谢殿下赐座,老臣以为大明国祚已亡,却不知在这里还有大明最正统的皇室存在,早知如此,就应劝说王爷乘舟西渡。惭愧啊!糊涂啊!”朱宽似乎又沉浸在了那个跟随宁靖王一路南逃最终家破主亡的日子。不禁唏嘘感叹。

    “这不怪你,先祖建文帝自从离开华夏,就再也没将消息传递回去。有些事情你也应该猜得到,毕竟在大明的史官笔下,先祖皇帝早就在宫里便驾崩了。”朱棠见朱宽这老头长吁短叹,甚至有些泪涌的前兆。忍不住出声安慰道。

    “老臣晓得,老臣晓得。殿下,老臣能否.”

    “放心,以后你就跟着孤吧。”这一番言谈下来,朱棠见朱宽对大明和对宁靖王的忠诚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也想将这老人收为己用。俗话说,人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老头虽然只是明末的一名五品王府长吏,但对一些政务的处理上,恐怕也要比故明的这些半吊子官员强上不少。

    按照明朝的规矩,王府的长吏可不是随便选出来的。除了皇帝亲自任命之外,要么是由王府上奏保举,再由皇帝审查定夺。要么是由皇帝召集群臣进行庭推,再有皇帝定夺。无论哪种方式,都足以证明明朝王府长吏的含金量之高。最起码,也得是曾经被皇帝所知晓的一个人物。

    再加上,长吏作为明朝藩王的属官之首,要处理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多,放任地方做一名知县知州都是绰绰有余的。这朱宽年逾花甲的岁数,想必这为政经验更是丰富。

    “老臣,谢过殿下!”朱宽在朱棠首肯自己可以跟着他了之后,立马从椅子上站起,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虽说这衣衫破败,灰头土脸了一点,但纳子文人气息立及弥漫在这不大的船长室内,让朱棠有些刮目相看。这种文气在故明岛上可不曾看得到。

    “恩,免礼。孤想问你,你会做些什么?”朱棠打算询问一下这朱宽的‘职业技能’。也算是个面试。

    老长吏听到这话,又是对着朱棠躬身行礼道歉道:“是臣太过心急了。”

    “眼下故明并无流通之钱币,一切物资均由劳动换取。但却与英国有贸易往来,以故明之瓷器等物,换取英.红夷之舰船,炮。粮食”朱棠见自己提及英国这老长吏有些迷茫,便换了一个更能让他理解的名词。“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商业交流。”

    见老长吏略一思索,随后渐渐舒展开眉头,心知他有了一些打算,朱棠这才继续说道:“外交方面,离故明十三天路程外有一只宋人。他们是宋朝崖山之役后逃往此地的宋朝兵将。自从故明辗转到此,便一直与其和平交往。此外还有红夷之英国,与咱檬明是贸易关系。但此地势力繁杂,严重制约了故明的对外发展,近乎周边的每一座岛都是有着一个或者多个势力的存在,眼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短暂平衡。但故明与其并无太大瓜葛。”

    “既然如此,那为何殿下还要率兵攻打此岛?”老长吏突然开口问道。

    “没什么,这里属于是这片海域的边缘,况且岛上资源又少,不被各国及各势力所看重罢了。不过孤却要将此地打下来,一是为了报前段时日的一段血仇,二则是虏掠一些人口作为奴隶,从事劳作罢了。”朱棠对攻打野人岛这件事也没有避讳,反倒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去。

    “那臣了解了。”

    “砰!”突然故明号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响。吓了朱棠一跳。

    “来人!”朱棠对着门外喊道:“告诉孤!刚才的响是怎么回事?!”

    “回殿下,刚刚有一批奴隶被羁押上船,在关进货仓的途中,发生了骚乱。押解的将士为了平息骚乱所以开了。”门外的士兵对着朱棠回道。

    “哦?死人了没有?”朱棠不经意的问道。

    “这到没有,这批押解上来的奴隶都是一些十余岁的孩童,所以那将士并没有击杀任何奴隶。”看来这侍卫也是专门将这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了一下的。对朱棠滇问,也可以称得上对答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