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诺波利 游历峡谷之城...

作品:《遗落之书

    “头曼,快起来了,天马上就要黑了。”诺波利不满地敲着门,他和头曼约好今天去城里逛逛。

    就这么敲了好半天,头曼终于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打开了门,“诺波利,你知道现在才几点?为什么我们不能睡好了再出发?”

    “我们说好的是今天,而过了晚上就是明天了。”诺波利觉得自己很有理,所以口气非常的肯定。

    头曼一边转身把他让进门,一边以无奈的口吻说道:“已经这么多日子了,你还没有习惯波斯蒂亚特的作息规律吗?这里的一天是由正午结束的。所以我们可以在黎明的时候去,那时候既能看得清楚,又不用顶着毒太阳。”

    诺波利随便找张凳子坐了下来,装作在沉思的样子。当他欣赏够了头曼充满期待的惺忪睡眼后,便开口道:“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观点。快去换衣服,我们出发。”

    发出一阵不满的咕哝声,头曼拿起衣服就进了洗手间。

    诺波利趴在窗台上看向窗外。

    一如几天前的初见,这城市给他的震撼极大。诺波利来自富庶的米德尔加南部,他自认为见过了天下最的城市和最瑰丽的建筑。

    初到安格尔时,他就被那似非人力所为的王宫高塔所震撼,心中默默的把心中最瑰丽建筑的宝冠从教皇国大教堂转为安格尔王宫高塔。

    但毕竟安格尔城是座小城,没有教皇国的威严与宏伟,所以最城市的桂冠始终还留在了南方。

    那天在城门开启的片刻,诺波利就知这宝冠不保了。

    即使当时天色大亮,谷中似乎仍有雾气蒸腾。在袅袅的雾气笼罩下,对面山崖上鳞次栉比的建筑物随着他的脚步向前而渐渐清晰。

    他从未见过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这么好。

    这峡谷显然形成于亘古之前,岩壁上一层一层的写满了历史的印记。上层的山崖颜色较为橙黄,越往下颜色越深。但到了谷底,石头的颜色转而为红。在穿越薄雾的阳光的掩映下,这红色近似玛瑙美玉一般,让人忍不住想伸手触摸。

    如果单是这峡谷的美,恐也难以让诺波利这么心动。真正让人心头为之一振的是依照山势,层层叠叠修建于山崖两侧的建筑群。远看这些这些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仿佛一个数层结构的整体。但置身其间,你又会发现每一所建筑都极有特色。时不时出现在山路旁的小型圣堂自不必说,它们洁白的外墙正如信徒们圣洁的白衣。可哪怕一眼便可辨认的穷苦人的石屋,似乎也都倾注了建造者的智慧与热情。

    第一代教宗国是阿特兰古国,它的地理位置嘛,应该在西爆也许更西北边一些,我记不清了。它毁于天灾,包括拉迪诺本人都死于那次天灾。传说中黄沙被狂风卷起,不分昼夜地向阿特兰古国的首都圣城尼卡西狂灌。大概只用了几天时间,那城市就完全的被掩埋了。

    之后在它的东边建立了东阿特兰,这就是第二代教宗国。这个国家延续了大约三百多年,疆域扩展的很大,甚至到了现在南方四国的区域。不过扩得太大的结果就是难于管理。所以它最后是死于内战,频发的叛乱催生了他的灭亡。

    内战刚刚开始的时候,伊斯洛特就在更东方悄悄建立了。由于东阿特兰重视军事和经济超过了宗教,所以它甚至一直没有解决圣城被毁的问题。伊斯洛特的国王深谙这一点,他直接把辖下的一座城市命名为新圣城,四处宣扬说拉迪诺的尸骨已安葬于此。

    于是内战结束后,远离战争中心的伊斯洛特就成了新的教宗国。这个国家成立之时就不大,也没有特意的领土外扩。所以倒是奇迹般的存活至今。”

    “那这城市呢?我是说它为什么建在峡谷里?这无疑很壮观,但是我想知道这意义何在?”诺波利依靠着山路边的围栏,往下眺望,山谷区在这个高度看来只是颇小的一块弹丸之地。

    “嗯,看来你对波斯狄亚特的了解果然不多。”

    “是呀,我本来以为安格尔应该就是我这一生的最北端了,拜我们的好朋友所赐,现在我比计划中走得更远了。”虽然语气中带着无奈,但诺波利并不真的生阿达尔的气,至少目前为止他的计划还不赖。

    “好吧,关于这个城市,其实可说的还真是不少。你在路上也听说了,这里被称为永不陷落之城。”

    诺波利努努嘴,“是呀,说得这么满的大话谁能记不住呀?”

    头曼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个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伊斯洛特从建国之初就奉行防守策略,而到目前为止他们做的一直都不错。对他们来说,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城市无疑就是新圣城赫萨卢卡和首都阿拉葛汗了。赫萨卢卡方面不用萨都坎自己心,守墓人负责保护那里。他们虽然从未公开承认过伊斯洛特的教宗国身份,但既然拉迪诺被声称长眠于那里,他们必须保卫他陵墓的安全。当然,还有去朝圣信徒的安全。

    而这里,峡谷之城,则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波斯狄亚特的征战多以轻骑兵的灵活冲击为主,步兵通常都是辅助。但阿拉葛汗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把宝全都压在步兵身上。

    当初首都选址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极端的防守策略。所以虽然在峡谷中建造城市所付出的成本和艰辛比之平地要难上数倍,他们仍然用了二十余年建成了阿拉葛汗。而作为国家主力军队的步兵被分成若干小队,每个小队十一人,其中四人拿盾,三人拿长,两人拿砍刀,两人拿十字弩。

    这样的配置在广阔大漠或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会被骑兵玩死。但是在阿拉葛汗情况则调转了一百八十度。这座城市的山崖区每两层之间都由几条狭窄的楼梯连接,一到两小队这样配置的步兵就能在这些阶梯处阻挡住千军万马。无论对手总共有多少人,在这样狭窄的路口最多只能两三人一组同行,他们由上而下的面对着这能攻能守能远能近的步兵阵法时,几乎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等尸体堆积成山后,要想再进攻则几乎不可能了。”

    两人说话间正走到驿馆这层通往下层的石阶处,诺波利看到那陡峭而狭窄胆阶,这才觉得也许“永不陷落之城”并非是吹得太大。

    一路下行,路边的大型建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简陋拥挤的民居。

    头曼非常认真的在观看可在路旁石板上的指示牌,好像在找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