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片段来认识历史--宋朝的下馆子

作品:《盛宋官道

    秦汉隋唐,历来多少酒席似乎都是家宴。而且我们这个民族即便一直到盛唐都有宵禁呀,元宵节偶尔开禁三晚[隋炀帝的大业年间曾有一次开禁了半个月之多,传为佳话]。农业社会晚上有了活动一般干什么呢?就花在饮食上了,喝酒取乐看灯吧。

    宵禁完全解除那还要到北宋初年。于是,餐饮业起了结构性地变化。

    1)两餐变为三餐。

    古时人基本上只有两餐:晌午一餐,傍晚一餐;基本对应农耕的开工和收工的时间。如果军人行军么,也是在两顿饭之间的六七个小时内一口气进行的。所以往往可以走很远的路,日落了就安排岗哨休息了。但到了北宋初年,随着宵禁的解除,城市居民的夜间生活一下就变成了课题。于是很多人养成了入夜后再吃一顿饭的习惯。

    注意,那个时候的三餐时间仍然和现今的并不一致。我们现在的朝九晚五学的胜业革命后的英国率先定出的标准,慢慢影响了世界各个地方。也有例外。

    2)酒楼的出现

    唐朝人如果夜游就面临着必须在外过夜的安排;宋朝的老百姓晚上吃完了饭仍旧可以从容回家,所以不需要在外过夜。夜间的餐饮业蓬勃发展了起来。

    东京梦梁录中记载:开封各处都有酒肆,门前扎着欢楼,换楼内走廊是们等待召唤的地方,通常她们浓妆艳抹,随时随地等待为赴酒席的宾客表演歌舞。酒楼上看去“仿佛神仙”。几百年的私人宴会给了酒楼题材,看看那些官宦大家的家厨如何流落到社会上来的就知道了。可惜,很少有这方面的记载保留下来。厨师的来源不可考,总不会是新东方来的爱卿哈。

    3)酒楼内的生意模式

    把当时的酒楼对比现在的酒楼会发现好多地方不一致。首先,没有外菜莫入这一说。实际上,大酒楼的老板可能只是这个酒楼的房东。比如施恩,蒋门神。有无数的酒保、茶博士、经纪人穿插其间,兜售自己的点心、小菜。

    樊楼就是非常贴近市井的一家,它出现在水浒传和梦梁录中。三言两拍也没有少了它的身影:有一则故事讲了男女二人普通市民间的一次自由恋爱,那个男公民就是樊楼中的一个酒保,和哥哥一起在樊楼中兜售酒类的。

    梦梁录记载:到了宋朝,城市的小资们已经几乎不开火仓了。吃饭基本都在外面搞定。而外面的小吃也确实好吃、品种丰富多样。

    4)酒楼生意经

    幸福的小市民们几百年地沉浸在他们的幸福中。所以反过来说,两宋灭亡的时候口传身述的民间文学也特别多吧。历代仿佛都没有和两宋堪比的小市民比例,所以其他的朝代结束之前的流民起义也最多。一个被贫穷化了的社会对改朝换代似乎不觉得痛苦。两宋不是。

    扯远了。幸福的小市民们不开火仓。两餐三点都在外面解决。都市里还有朝廷行政人员,国家工厂(从来没有人记载过开封皇宫正面是印钞厂吧?那里可以有几百号员工),僧侣,生意人。小市民们混迹其间。看看清明上河图,在熙熙攘攘的市口中,总有一些人悠闲自得,驻足观看。他们就是城市的小市民,在观看自己的家门口又出了什么新鲜事。

    7)东京小资的一天——早晨

    五更时分你会听到门外有人敲铁牌或者木鱼,这是城市里早起的僧人在挨家挨户地唤醒沉睡的城市。他们人数众多,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地片,所以很快城市就醒来了。

    星星点点地替代了繁星的,是蜡烛和火炬。许多铺子已经开始营业了。有早点档,供应灌肺炒肺,同粥饭点心每份20文。同时开铺的还有卖洗面汤的?如果你没心思自己点灶烧水就可以到这些摊档上去做清洁工作。

    煎茶汤和煎药弹位也出现了。然后就是屠宰摊(去年洒家在山西河南有幸见到了这些摊位,规模和作息时间有上千年的传统了呢)将牲口当街宰杀批发出卖。水果、面粉这时候都还是成捆成袋。它们作为原料都被买赚成为午餐和晚餐饭桌上的佳肴。最后上场的还会是款款的宵夜。

    叫醒了东京的僧侣们也会在市场边坐下开始化缘,这就是早晨。一个喧嚣的一千年前的早晨。天在忙碌的气氛里放晓了,迎来了新的一天。

    7)东京小资的一天——白天

    24.05是浴佛节,香港同事居然可以享受放假的。羡慕。日本放弃了阴历,现在用公历了,就过阳历的4月8号的。这一天对于佛教徒意义重大,大陆的同事享受不到。可是你,你这个宋朝的小资,即便你不是个佛教徒你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你先到大禅院去看浴佛斋会,拿寺院为你准备的“浴佛水”——不是洗石佛的清洁用水,其实是用香料煎登水。洒家98年的4月8号在日本东京的街头收到过一些佛教徒发蝶,其古风东渐至今犹存啊。

    天气正是孟夏,气序清和,柳花莺燕。一切都让你喜悦。而你知道,还有一个乐子在等着你。该去尝新酒了吧?因为今天,是在东京的七十二户大酒家当年开卖煮酒的日子。

    尝尝青杏,樱桃[正巧今天老婆买了,刚还尝了新:)]。实现的水果有桃子、李子、金杏、林檎(就是苹果啦,日文里还坚持用这个词)。“浮瓜沉李”也是说的这个时候吧?现在西瓜也已经上市。不过那个时候西瓜刚刚从西域传到辽国境内,还没有流传到宋国境内呢吧。苹果也还没有改良,应该是小个子,是那种今日我们叫做花红果的小东西。

    不过新上市了一味时鲜:茄瓠。这个东西被解释成葫芦,洒家不知是否,只是知道这东西在皇家专供市场东华门那里行情火爆,被炒得价格极脯一对[葫芦论对吗?]值三五十千呢。这和人民币也要好几千了呢。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