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办高级娱乐会所

作品:《盛宋官道

    “怎么样?”,见范铭一脸笑容的走出来,等候的王稼轩也是一笑。

    “稍后州衙会有新的公文下发”。

    “噢!”,闻言,王稼轩边走边幸灾乐祸的笑道:“老冯前一天刚下个公文,第二天就被通判大人给否了,以后县里再接到他具名签章的公文时,都还得先观望风色再决定执不执行了,这下子老冯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狠狠的打了脸”。

    “这是老冯自找地,二弟,我还真纳闷老冯究竟是怎么爬到今天这个位子的,竟然还能在录事参军位置上呆这么久”,范铭跟着王稼轩嘿嘿一笑,“不过,老冯虽然蠢,通判大人却比他聪明的多了”。

    “这还用说,像老冯这情况肯定是有硬扎根底,要不然早就翻船了”,王稼轩亮出大拇指朝上比了比,“不过,他虽然坏事不足,但恶心着给人添堵却是绰绰有余,大哥,老让他这样也不行啊”。

    “嗯,不行,的确是不行”,说着这话时,范铭心下也是厌烦。

    从州衙里出来之后,两人便到了修河槽的工地上,自从实行“分段承包制”之后,对于如今的修河槽工地来说,监工已经毫无意义了,范铭之所以还每天都来,目的就在于督促核查工程质量。

    这河道不仅给他带来了财富,更是他在大宋践行理想地第一次尝试,无论从那一点来说,范铭都决不能容忍路质量出现任何问题。

    边巡查路,范铭边与那两个同行的工部大行家随意说笑,行不多久,那两个工部来的行家被人给叫走了,见状。原本默默跟在四人后面的张福顺策马凑了过来,“大人,今天早晨,属下偶然发现个事儿”。

    “什么事儿?”。

    “那四人中的王大人在记录理析此次应天府修河槽的得失,其中有多处记载到大人的言行”,言至此处。张福顺压低了音量,“他们毕竟是从皇城下来的,身份特殊,大人你再跟他们说话时谨慎着些”。

    闻言,范铭脸色一变,在穿越前地后世里都大有因言贾祸地,更别说他如今处身地还逝代宋朝,这玩意儿不能不注意。

    仔细想了想,范铭没想到自己在他们面前说过什么不合适的话后。这才放了心。

    这只是今天一个很小地插曲,晚上从工地回家时,在朦胧的月色下。范铭特意去了小桃地住处,可惜的是今天来福却没来。冯正言具名签章的公文第一天刚刚下发,第二天就被钱通判亲自指令下发的公文给盖了,因是间隔的时间太短,这消息甚至都还来不及传往范铭的修河道工地,是以对其并无影响。

    “狗日地老冯居然就这样全身而退。还真是便宜他了。不过这样也好,咱们总算是少了个绊脚石”,听着王稼轩愤愤然的话,此时再回顾起这件事情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范铭并没有感到多高兴,反倒是隐隐觉得后脊梁上有些发寒。

    这到底是在整老冯,还是在帮他?想来李大人也没那么大的能量,毕竟老冯是正当盛年,而以他的行事风格来说,为官几十年得罪的人少不了。如今这形势却是老冯用不到两年的官龄。换了一个全身而退。静下心算算账。老冯不仅是赚了,而且是赚大发了。

    范铭不相信这是老冯能干出的事儿来。他既舍不下这一年多的官位,也没有布这个局地眼光、魄力与心机,在帅司里更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若不是他,那究竟又是谁的盘?

    想到最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范铭在张福顺一句“看老丈人”的笑话中,福至心灵的想到了当日李通判走前的那番话,想到了老冯背后那个连楚知府都不得不给一份面子的老狐狸岳父。

    是他,肯定是他!然则,不等范铭派人前往路府求证此事,另一件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京东西路转运使大人再次到了应天府,果然是前任通判李思美李大人,就在他抵达应天府地第三日,细细巡查完应天府修河槽进程的李思美派人将范铭叫了过去,随后笑眯眯的对着他说出了一句让他始料未及的话,“范铭,本使今日已与楚知府会商完毕,从明日起,你即调往帅司听用”。

    “大人?”,这话来的实在是太突然,范铭猛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属下这应天府的修造事宜还没……”。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时至今日,应天府这条路任谁也能修得好了”,看着一脸不舍的范铭,李思美笑了笑,“我也是应了官家的差事,如今无人可用,让你来帮我,怎么,你不愿意?”

    “可是大人……”范铭一时又不知该说什么好。

    “你的心情我自然能理解,放心吧,应天府修河道你是首功,这任谁也抢不走。另外,接手应天府修河槽之事的乃是新上任地录事参军苏兴梓,此人素以谨慎著称,我也已跟他交代过,让其牢记萧规曹随四字,断不会毁了你地心血”。

    李思美用的根本就不是询问地语气,而是直接的命令,事已至此,范铭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既然是转运使大人这么交代了,他自然就会遵行不悖。于细节的把控上,他可能比自己做的还要好。

    饶是如此,范铭心里还是有些不好受,这条路不仅倾注了他的心血,更倾注了他理想的热情,而今工程未完就不得不放下,还真是……哎!

    沉吟良久之后,一声长叹的范铭抬起头来怏怏道:“却不知大人要调属下去帅司干什么?”。

    “提举常平,就专营财赋之事”,随着李思美的话语抛过来的还有一本文卷,这本大半是空白的文卷上记载的皆是应天府修河槽的招商过程,里面记的最多的便是他那众多的创举,其中重中之重的便是他为此次修河槽筹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