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十八骑

作品:《五胡贼猛

    西晋太安年间(公元302年),并州连年大旱,万里晴空就是不落一个雨点儿。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源的滋润,地皮干涸的混凝土般坚硬,造成了严重的大饥荒,千里赤地,人民颗粒无收。粮食是维持生命的第一要素,没有了粮食,必然失去了生存的基础。饥饿潮水般蔓延,敲打着痛苦的神经,逼得当地人民变成了流浪的吉普赛人,没有目的的到处流浪,大米饭的味道就往哪里跑。挨饿的滋味儿难受,年龄二十刚出头的石勒也和几个人四处流浪,最后逃到了阳曲。

    阳曲是并州的富裕地区,因为这里有钱有粮,因此集聚的灾民很多。石勒的心眼儿活泛,看到大量的流民无家可归,而河北、山东正缺少劳动力,觉得贩卖人口不用本钱,没有风险赚钱又多,因此打定了主意做这个无本生意。“今者大饿,不可守穷。诸胡饥甚,宜诱将冀州就谷,因执卖之,可以两济。”正在他联络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准备欺骗贩卖人口的时候,没想到让别人捷足先登了——官府因为军费不足,也打起了贩卖人口的主意。正在他扛着一捆绳子到处绑人的时候,石勒正碰上并州刺史司马腾的人贩子队伍。就这样,刚刚出道的小人贩子让大人贩子给绑了,石勒和他的难兄难弟两人共锁于一枷,一根麻绳栓成串,被卖到了山东(今太行山以东),冀州仕平(今山东仕平东南)的大地主师欢成为了他的主人。

    师欢是一位不差钱儿的开明地主,看到石勒相貌非常,谈吐不俗,慢条斯理的没一个脏字。当时就觉得是一个人才,因此很看重他,没有把他当做普通的下人对待,让他做了带班儿的,比别人多得一份赏钱。

    石勒和诸奴在田野耕作时,老毛病又犯了,耳边常听到鼓角之声,因此经常驻足倾听。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就在耳边轰鸣,可就是见不到人影,急的石勒一脑门子白毛汗。他的不寻常举动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石勒于是告诉他们,自己在家乡种田时,同样也曾听到这种声音。奇怪的是,似乎是老天弄人,别人根本没有听到,只听到蛙声一片。大家认为石勒的脑袋进水了,或者是找借口偷懒,因此即将此事告知了主人师欢。

    师欢吃了一惊,如果这不是撒谎,那么就一定有故事,这个故事一定会很热烈。想到这里,师欢害怕了,如果是真的,这个人将来的成就一定不一般,再不济也是一个混世魔王。如果不是真的,大约就是一个精神病,保不齐哪一天杀人放火。自己身为主子,无论如何也摘不干净,沾上池鱼之殃可就坏了节气。不管是好是坏,都够让人头疼的了,这样的包袱还是早一天甩脱为好,于是,师欢免掉石勒奴仆的身份,让他成为自由人。

    目睹着石勒扛着行李卷远去的背影,师欢的内心五内杂陈,白搭了一头牛的钱,这一次买进亏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这小子已经和自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惹出天大的祸也不用跟着吃锅烙。

    师欢哪里想到,这一次亏本的买卖是一次最伟大的投资,他的这一次善举,相当于购买了一支潜力股,为他带来了荣华富贵。很多年以后,这只股票欺诈上市了,因此发的盆满钵盈。

    师欢的家庭农场靠近牧场,自由了石勒像一直孤独的大鸟整天的游荡,为了找一口饭吃,干上了偷鸡摸狗的勾当,因此和养马的豪强汲桑有业务往来。石勒出生在草原,自小在马背上长大,非常懂得马匹的习性。正因为基础知识扎实,加上意气相投,他很快得到汲桑的赏识。

    汲桑是当地有**背景的大财主,在当地的人脉很广,到处都有面子。有大哥撑着,石勒逐渐在当地混出了名气,很多地痞流氓前来投奔他,组成了一个招惹是非的流氓团伙。因为以石勒为首的这一伙流氓一共十八个人,因此当地人称为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多么响亮的名字,无数的说书艺人经常拿出来虚晃一骗钱。这是个明显带着美化的称谓,估计是石勒发迹后,历史学家拍马屁的描述。十八个流氓倒是真的,不过,这些流氓可没有称心的交通工粳屁股下只有几头山东叫驴。

    石勒当然清楚马匹的作用,缩腿的畜生就是比两条腿的人跑得快,打群架抢劫不可或缺的工粳因此打起了盗马的主意。近在咫尺的汲桑马苑中的好马无数,但那是大哥的财产,动不得的。石勒把目光瞄向了茌平牧场东面的赤龙等马苑。瞄好了目标,石勒带领着十七条好汉,拎着明晃晃的菜刀,明火执仗的打上门去,夺得了苑中的好马。得到了马匹的十八骑如虎添翼,活动的范围几何般放大,在石勒的率领下,十多个流氓便成了强盗,乘马到远方打劫来往客商,肆无忌惮的掠夺丝绸珍宝等物品。

    打家劫舍是最快的发家致富的买卖,只要你足够狠,敢于抡菜刀,别人的财产就都是你的,当初的西晋首富石崇就是这么富可敌国的。因为拳头硬,舍得拼命,石勒很快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得到了自己看着都迷糊的财产。不过,石勒可不是只顾自己享受的人,他的财物大部分都送给了汲桑。

    石勒不是一个傻子,以命搏来的钱财拱手送人的道理!他这么做很简单,这是因为他没有根基,因此需要一个黑白通吃的保护伞,而保护伞是需要钱的,现在的很多警察大哥不就是这样的吗!你要是以为闪亮的国徽,一定会有一颗红亮的心,那你就是傻瓜。

    石勒的功夫没有白下,真金白银晃瞎人的眼睛,有钱人更爱钱,因此才比别人有钱。看到了石勒的孝敬,汲桑的心情是味道好极了,对他是青眼有加,只要石勒弄出了麻烦,汲桑自然是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打点,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没了。因此,不管石勒惹了多大的祸,总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世道不咸不淡的每日延续着,如果不是风云突变,石勒最多就是以一个流氓的身份了结此生。如果一不留神混大发了,也就是一个宋公明的角色,让朝廷招安了事,混不出澜。不过,老天爷不会让英雄寂寞太久,他的日子很快有了转机。

    在石勒打家劫舍,将小县城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贾后阴谋败露,司马家的王爷窝里反,八王之乱揭开了帷幕。

    八王之乱是历史上最为黑暗时期的序曲,是中原各族人民的苦难时节,却是野心家的飞黄腾达的好时机。混乱的年代不乏血腥的故事,各路**大哥纷纷粉墨登场,明火执仗打砸抢,在司马家的石锅酱汤中分一杯羹。

    西晋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因为自己的老板死于非命,没有人给自己发工资了,成都王司马颖的旧将公师籓心里憋屈,插上了为司马颖报仇的大旗,公开聚众反抗朝廷,矛头直指东海王司马越。打群架需要帮手,人少了不好玩,也没法玩,因此,公师籓到处招兵买马,拼命的扩大革命队伍。征兵海报一路张贴,消息迅速传到了仕平,惹起了不小的议论。

    人民街传巷议,慨叹再没有好日子过了。正在街边小店捏着酒壶唱小曲儿的石勒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高兴的阳春白雪,恨不得喊万岁。他早就不甘心做小本生意,总想做把大的,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浑水好摸鱼嘛。想到这里,也不等着猪头肉烀熟了,他扔下了几枚铜钱,酒杯一撂出了酒店,打马找到了汲桑。

    汲桑正在呼朋引类的纵马围猎,一上午也就打了几只兔子,也就是炖一锅汤,心情非常的不开朗。看到石勒兴冲冲地到来,立刻大吐苦水。石勒没心情搭理几只兔子,拽着他来到了老榆树下。石勒为汲桑分析了形势,司马家的民意跌进了粪坑,天下大乱不可逆转,因此预言在乱世做一个富家翁没有前途,做一个有实力的江湖大哥才是硬道理。鼓动汲桑投奔公师籓,一刀一搏个封妻荫子,怎么也比老婆孩子热炕头强得多。石勒的话很有煽动性,几句话就弄得汲桑热血沸腾。马贼出身的汲桑也是一个热血男儿,最听不得别人的忽悠,于是乎,说干就干,汲桑和石勒相约闯江湖反社会,共同洗心革面做流氓。二人带着几个伴当,赶着几百匹好马投效公师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