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股份公司

作品:《民国之纺织霸主

    杨邵文在自己家里召开了一个管理层会议,商讨目前的解困之策。与会人员有杨玉华、卢佟海以及员工代表张毅。嗯,还有杨邵明和杨邵宽两个小。他们也知道家里的买卖如今遇到了困境,主动的要来出谋划策。

    杨邵文首先分析道:“我们的敌人有很多,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朋友。那些跟着我们大幅提高了收入的织户就是我们的盟友。此外,老公茂洋行对我们很支持。他茅给我们的机纱,给出了三个月的赊款期。”

    前段时间,杨氏布行的买卖越做越大,为降低成本,卢佟海就去了一趟上海,直接找机纱的进口商老公茂洋行,希望他们能给杨氏布行直接供货。商谈的结果很顺利,老公茂洋行不仅答应直接供货,而且给了杨氏布行三个月赊款期的优越条件。老公茂洋行之所以如此看重他们,主要是看重苏南这块肥厚的市场。杨邵文的布行,让他们看到了撬开这个大市场的钥匙。

    卢佟海回道:“是的,我们布行目前遇到的困难,我也毫无隐瞒的告诉了他们。他们并没有落井下石,而且保证,三个月赊款期的承诺,依然有效。”

    “他们无非是眼馋大半个苏南的土纱市场,觉得我们还有些用处罢了!”

    对于老公茂洋行的算盘,杨邵文一清二楚,不过客观上也帮了他的大忙,在布行眼下的危机时刻,算得上是个很有分量的盟友。

    杨玉华道:“可要想织户和洋行一直支持我们,就需要我们布行保持一定的用纱量,不拒收织户的机纱布。总之,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布行一切运转正常。在我们资金有限、售布又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们实在难以做到对织户的机纱布来者不拒!”

    说到底,困难虽然有很多,但最紧迫需要解决的就是流动资金的日渐枯竭。要是没了现钱,队伍就不好带了。

    解决资金短缺,无非是开源节流。大家首先从节流方面想办法。

    卢佟海的意见:“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收布规模,等我们资金回流了,再把失去的市场重新抢回来。”

    杨邵文斟酌一番后,觉的确实有必要:“要保持以前的收布规模确实有困难,是应该稍微收缩下。但怎么收缩,需要讲究。在机纱用量上不需要收缩,既然有三个月的赊款期那我们就好好利用,也让老公茂洋行看到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有了解决办法,在座的几人明显兴致开始高昂起来,不像刚开始那样对前景一片茫然。

    “可钱呢?大哥你说的办法或许能解决问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过三天,新船的货款就要付给宝山木工坊了,余下的一点钱,只够给员工们发一个月的工钱。”

    杨玉华觉得自己真是个乌鸦嘴,总是在大家高兴的时候去泼冷水,不过现实的困难,她又不得不说。

    卢佟海也喃喃自语:“是啊,去外地售布,没几个月确实难有成效。眼下的局面,该怎么解决?”

    杨邵文毅然决然道:“三个月之内,我们必须打开土布的经销局面。要不然,就是老公茂洋行的机纱款项,就会要了我们的命。”

    至于眼下需要的资金,杨邵文也有了应对之铂他将一份计划书分发给在座的各人。

    《股份公司》。

    他要将自己的杨氏布行改造为一家现代化的股份公司。在他那个年代,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太多,普遍的都噬份有限公司。个人的财力与能力终究有限,只有集合更多人的智慧与财富,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强。

    “我的计划,是集资入股。布行目前的资产大约在2100元左右,我打算将它扩充为4000元,共4000股。布行现有的资产就作为我们杨家的出资额。600元的购船货款,我去说服袁峄城,作为他们宝山木工坊的出资。我给布行的员工留了800元的认购额度,布行所有的员工都可以认购,钱就从员工每月的工钱中抵扣。另外的500元,向社会人士认购。”

    短时间内向社会认购500元股金,其实也有不小的困难。考虑到筹资不利的情况,杨邵文让卢佟海接触下老公茂洋行。

    “佟海,希望你能让老公茂洋行也认购一点股金。让他们用现金买,不能用机纱抵扣。想让我们替他攻克苏南土纱市场,他们还需要增加点支持力度。”

    内心深处,他很不愿这种外资洋行搀和进自己的小布行,只是形式所迫,不得不预先作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