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宴会(二)

作品:《抗战之星际基地

    此时四楼宴会厅内,比之楼下,安静了许多,人数也少了很多,但是这些人的级别却很高。

    而身份最高宅则是蒋委员长,此刻他身边聚集着三三两两之人,包括了军界、商界、政界、知识界的大佬和佼佼者们。

    “我们这位蒋委员长最喜欢排场了,你看见没,那是宋夫人,宋夫人旁边的是这次美国派来的联络使宅此人是代表罗斯福总统来和蒋委员长洽谈援助事项的。”

    说话的人个子不脯长相一般,名叫荣达发,不过此人却是个百事通,尤其是对南京上层人物,个个都很熟悉,仗着家底厚实,经常混迹于各类高级交际场所,但是前段时间,生意上亏了一大笔,百般无奈之下,听说上海是个发财的地方,于是跑到了上海,凭借着他见多识广,口才了得,尤其是百事通的这般能力,却让他见识了许多兴华党的高层,一来二往,于是就混熟了。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而做生意也是如此,上面只要有人,做生意赚钱,就和喝水一般容易。

    荣达发就像许多搞投机赚钱者一样,专门把上海的新型产品运到上海以外的城市省份去卖,把价格提高了两倍到五十倍不等,大赚有钱人和没钱人的钱,几个月下来,就发了大财,于是也就心甘情愿的当起兴华党人在南京城里的联络人。

    谢明是一个月前来南京的,而且他的身份并没有隐瞒,中央党高层都知道这个人,他是专门和中央党打交道的,换句话说,其实是党派外交人员。

    荣达发小心的看着面前这位财神,因为他的财路被谢明掐着,就像是掐着的气管,进气出气都由谢明说的算。

    “我听说宋夫人从美国带回来一位大财团的继承人,拉了好大一笔援助,这段时间,南京城里,财政部的人都快笑傻了。”荣达发说道。

    而谢明却没理他,这些消息,他比荣达发知道的还要详细,而且他对此人有很大的意见,之前没来南京的时候,听兴华党的同事吹嘘这有多厉害,后来到了南京,才发现,这厮虽然消息知道的广,但是大多都数了期的,这让他大上肝火。

    “你这整天吃喝玩乐,消息来源也太落后了吧,我都知道宋夫人拉来的财神姓梅,别在我面前吹嘘。”谢明没好气的说道。

    谢明很无奈,他本来是第一批靠上兴华党这座大山的幸运儿,可是因为他和陈一新交好,惹恼了赵强,于是掉进了夹层里,落得个发配南京。

    尤其是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央党几百万的军队,大部分武器弹药需要进口,国内还没有像样的军工厂,连统一制式装备都没有,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让他不能认同。

    再者就竖家工业基础,就最近几天的了解,这个国家,连落后的火柴都需要进口,最恐怖的是,军队使用的子弹,还不能自我满足,还谈什么工业基础。

    四周的人听了梅璋的话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委员长的这位客人,似乎并不买他的账,像这种当众质疑的语气,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连四周的记者和摄影师们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蒋J石脸色从欢喜,一瞬间变的阴沉起来,而且他四周的侍卫和将军们,也似乎对梅璋此人的出言不逊感到愤怒。

    “梅先生,感谢你对故国的关心,蒋委员长一直以来就致力于改变中G的现状,朝着现代文明国家发展,你所担忧的,正是委员长和他的将军们一直在奋斗的目标,而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和强大的国家之一,美国对中G伸出的援助之手,我们铭记在心,也请梅先生这样的爱国华侨和有志之士,为故国的发展昌盛,尽一份力,故国的人民将永记在心。”

    气氛似乎一下凝固了,短暂的一分多钟,大家脸色变的十分精彩,而此刻作为民国第一夫人,宋夫人上前,用她富有感染力的讲话,瞬间打破了尴尬的气氛,并为自己的丈夫解脱,向梅璋解释委员长和他的手下们为改变国家落后和纷争正在做努力。

    “夫人放心,我作为罗斯福总统的侍宅此番回国,正是为了两国友好,以及帮助中G发展而来,你的话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打动了我,作为华夏子孙,我想世界各地的华侨都应该为故国的发展尽一份力。”梅璋拿起酒杯,高举着,一边向宋夫人示意,一边向四周的人们说道。

    而这时,四周的人们纷纷鼓掌,之前的尴尬气氛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大家感觉这个来自美国的华人,不愧是大财阀家族出生,气度不凡。

    “呵呵,我代表国家谢谢梅先生的大度,梅先生,请跟我来,我们之间有许多事情,需要彼此磋商。”宋夫人一脸微笑的说道。

    旁边的蒋委员长早已经反应过来,此时他为之前表现出来的愤怒而感到自责,身居高位的人,不管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做到面不改色,沉着稳定。但是方才他被一个毛头小子的几句话,搅乱了情绪,让他感觉到自己最近似乎太自以为是了,也太注重面子了。

    最近一段时间来,为了总结二次下野的教训,蒋J石可谓下足了功夫,他深深感受到,因为无干部、无组织、无情报的困境,以致外交派唐绍仪、陈友仁、伍朝枢、孙科勾结倭寇以卖国,而未之预知,陈济棠勾结古、桂各派,古应芬利用陈逆皆未能信,乃至陷于内外挟攻之境,此皆无人之所致也。而对于反动智识阶级之不注意,教育仍于反动者之手,此亦他无干部、无组织之过。军事之干部后进者有熊、陈、胡等,而党务之干部实一无其人,外交更无其人矣。

    为此他广罗人才,得刘健群,钱昌照、俞大维,翁文灏、王陆一、罗贡华诸人,在这些人之中,他觉得以翁最有阅历,亦有能力,十分可喜。另外着手在黄埔学生中建立一个绝对效忠于他的“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

    力行社的创始成员是清一色的黄埔学生,他们大都在30岁上下、在党内拥有一定实力的中层干部,且多在军队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