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背后——武松

作品:《公元1282

    谁生下来都不是英雄,包括武松。分析武松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没遇见宋江之前的武松,第二部分是部分,与宋江分手后的一些列事件,第三部分是屠杀之后的武松。那就先从武松的身世说起:第一部分书中提及武松前事只有寥寥数语先看原文(引: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从武大这段话里,我们得知武松一家就只有兄弟两人,武大懦弱自不必多言,平日里受欺负是经常的事,而家境又不好,幸好武松强硬,经常打架,时常吃官司,不管是那个时代还是现在,家里有个在当地很出名的混混,别人想欺负武大都得先掂量掂量。但是武松平常里酗酒惹事,脾气暴躁,又没钱,所以吃官司是不消停的,结果怎么样呢?先看原文(引: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余。后来打听得那厮却不曾死,救得活了。今欲正要回乡去寻哥哥,不想染患疟疾,不能够动身回去。却才正发寒冷,在那廊下向火,被兄长了锨柄,吃了那一惊,惊出一身冷汗,觉得这病好了。”)从原文中可以得知武松酗酒闹事,以为自己把人打死,就逃到沧州投奔柴进躲灾避难。从遇见宋江前的武松就是一个混混,酗酒闹事打架惹是生非,自视好汉,脾气暴躁。到了投奔柴进后依然没有改变身上的匪气,这从原文中可以知晓(引: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这样的武松当然没人会喜欢,这就是我们大众的心理和眼光,柴进也不例外。按理说柴进比宋江更加仗义疏财,接纳江湖落难人士,不管处于什么目的,都比宋江更加值得好汉们尊敬。可惜柴进就是不如宋江,没有观人之能,(比如洪教头就是例子)而在柴进眼里的混混(这时候的武松没什么惊人事迹)在宋江眼里确是大才之人,看原文(引: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这就是宋江初次看武松的形象。一个从最底层社会的出来的人,不管天生骨子里就有一副英雄气概,都得有贵人提拔指导和教育,我们相信如果武松没遇见宋江,那武松很有可能永远是个混混。宋江在当时江湖名声是很好的,为什么呢?先别说仗义疏财,单单慧眼识英雄就具有天生领袖气质。一个这么高高在上的宋江,能如此对待一个最底层的武松,想必这是武松一生来受到最高的尊重了。然后数十日相处,宋江对于武松的教育,和对于人生观的从新认识,使武松彻底改变,这从武松今后待人的礼数可以得到证明。

    前期的武松是混混不假,但是不是每个混混都能入得宋江的法眼。在宋江眼里,武松只需经过正确的点拨和教育,日后必成大才。所以此刻武松已经从新认识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对人生的观念,只是还缺少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