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祸水东引

作品:《公元1282

    王德对于赵兰还是十分爱护的,但是这问题也却如赵兰自己所说,纵观自己的手足,确实也没有比赵兰更为适合的人选。

    谋大事那是万分差池不得,何况事关官家如何能冒得大险?赵兰去自然是多一分希望,也就只有由得她去了,至于人手自然要给她配足,赵兰的安危也是出不得差错的,否则不是得不偿失。

    林文看着一脸淡然的赵兰心道“千万不可出事啊。”赵兰要远赴北国,深入敌后林文自然是有些担心,可是纵使如此又能做的了什么?赵兰宗室之女已然比谁都有这个身份去营救官家了,加之近乎无敌的武功,临敌的经验,还有谁能比其更为适合?她的去是实至名归的,无人说的半分,当然纵然有人说的,谁又能劝的动这个冷漠的女子?

    许弘文此时说道“官家如若归来将归于何处?”

    段龙冷声道“许先生此言是何用意?官家如若归来自然是来这留球,我等共保官家,哪里还能有别的去处?”

    许弘文淡淡的道“官家若是被我等救赚诸位以为那鞑子会不知晓?这是通天的大案,鞑子一定会查的清清除楚,这里自然也会被鞑子得知,知道我等的图谋鞑子会坐视不管,自然会全力来攻,到时候我等现在的力量保的住官家?本来做臣子的定当为官家效死,可也不是置官家于险地,忠心也要讲究策略,我等不怕死可寿家不能死,官家是全天下汉人的希望,自要保全住。”

    段龙还要待说,王德抢先道“那先生有何良部”

    许弘文道“要找出鞑子奈何不了的地方先来安置官家。”

    段龙冷笑道“现在还有这种地方?”

    这时林文脱口而出道“扶桑。”

    “扶桑?”众人失声道。

    林文道“忽必烈伐扶桑之役想必大家还记得。”

    此次战争影响极大,就在近年,诸人如何会不知。

    林文道“鞑子与扶桑世仇,忽必烈一直欲报兵败之仇更为势同水火彼此不能相容,那扶桑也算亲宋,官家暂避与此想必他也不会拒绝,这样官家定然得以保全,我等得以有时间,这样兴复大业就是有希望。”

    段龙冷笑道“官家怎可放入异族之手,这万万不可,宁愿我等死战也不可。”

    许弘文道“死战就可恢复?那崖山的儿郎们没死战?官家暂避于扶桑这有什么?大可让陈宜中相公去扶桑陪伴官家好了。”

    王德道“那扶桑的情况如何?”

    林文道“如今的扶桑为那镰仓幕府为实际统治,当年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掉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源赖朝结束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将军。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氏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镰仓时代,宋日之间无正式国交,但镰仓幕府认可民间贸易,甚至也向博多派遣商船。直至度宗时期,一直有贸易往来。武士阶层信仰的禅宗受掌权的北条得宗家保护,民间的僧人可乘贸易船渡日。总的来说对我大宋的关系还是好的。”

    王德道“不想你还通晓夷事,倒不愧为海外归来之人。”

    林文笑道“大人过奖,那扶桑如今主政之人属下当年在海外时曾听闻过其名头唤做北条时宗,北条时宗出生于世袭镰仓幕府执权一职的北条氏嫡流得宗家,蒙古帝国对日本增加施压时,就任执权。曾多次拒绝忽必烈建交、纳贡要求,并下令地方积极备战防御。在内政方面,北条时宗强化北条得宗家的权力。当元军进攻对马、壹岐两岛,深入博多湾时,动员地方武士在北九州沿海岸修筑石墙,坚决抵抗。去年元军再度发动征日时,仍然坚持抵抗,元军遭惨败。当然实际上主要原因是暴风雨摧毁了元军的船只。时人评价北条时宗为拯救扶桑国难的英雄。北条时宗皈依、笃信禅宗,受教于父亲北条时赖的朋友兰溪道隆,宋人,临济宗及兀庵普宁,宋人,临济宗、大休正念,宋人,临济宗等禅宗大师。兰溪道隆去世后,又在当年年向派遣使者了无学祖元,宋人,临济宗大师赴日。另外据说也支持过律宗忍性的慈善活动。,建圆觉寺,形成武士热心参禅风气。祖元大师为镰仓圆觉寺的开山祖师。北条时宗将圆觉寺作为关东祈祷所,并将尾张国富田庄捐赠给了圆觉寺。此人向来仰慕我天朝上国,可以说是极为友好的,当然这扶桑并非我族,防范总是必要的,可其相对于蒙古根本不值一提,根本够不上做我中原的敌人,现在倒不妨利用。”

    王德皱眉道“保护官家自然是我等臣子的责任,但官家若是才从虎口出确实不宜冒险,这扶桑若是可去倒是条路子,立即联络陈相公,请其先入扶桑打探消息,联络扶桑人,那个什么北条时宗看看情况如何,我等再做计较,这北上营救官家一事情着手开始,这次丁当要救回官家。”

    王德此言一出当然是一锤定音,众人也说不得什么。林文心里却是无比的高兴,林文对这赵官家自然是没什么感情,但是对那日本却是有深深的厌恶感,这也无法,现代的青年大多如此,祸水东引,两虎相争并其力。历史上蒙古只有二次征伐日本,现在的这个时空恐怕就要三次了。

    这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极为理想的,留球的崛起说不准机缘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