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筹划布局

作品:《残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天潘仕成奔忙于惠爱街,大茶巷等地,登门拜访布政司、巡抚部院、广东都司等各处官署。还要与十三行路上相熟的商人联络,以便稳固他在十三行中的总商地位,真是忙得早午茶都顾不上喝了。

    人的野心一旦生根发了芽,那是再也摁捺不住了的。周晓峰许了他‘萧何故事’,那是何等的前程?!

    眼看着满清已经如同一座四处冒烟起火的老房子,自己数百万家财也补不上那许多透风漏雨的大窟窿。倒还不如就此改换门庭,即便做不了萧丞相那般名传千古,流芳百世,保住一生富贵还是大有希望的。

    有周家势力暗下协助,王怀中着意配合,还有天地会地下势力的支持,他做得倒是风生水起,办事从未有过如此顺遂。

    “殿下,洋商那边都已经谈妥了,伍家和他们的生意继续做,一切照旧,联络各地华商采购米粮之事也在进行中。现时北方各省米价二至三两白银一石米,本地约一两二钱一石,至于南洋,米价在一两白银两石米上下,此事大有可为。只是这机器一事,下臣也不太懂,要不让黄秉常、邹伯奇他们参与此事?”

    “此事我自有主张,采购机器设备之事,还是我自己来定吧,我在泰西游历时,对格物一道还是有些研究的。”

    现在潘仕成与周晓峰交谈已是一副君臣对答的模样,按这个时代人的说法,那就是‘礼不可废’,没有办法,也只有随他去了。好在议事堂中也就他正儿八经是满清官宦出身,要是其余人等也一个个中规中矩的,那真是要烦死个人了。

    “对了,三哥,家里状况如何?”

    先公后私,谈完了米粮商事,周晓峰才望向刚刚回来的黎老三。这一来一回用了大半个月,真是辛苦。不过当初带来百多万两银子,回去了一千多万两,这趟买卖倒也做得,红旗军上下无不对此佩服,感慨小打小闹几十年,不如宰一头肥羊。

    “家里没事,王上放心。有许多结义弟兄持着,有熊氏各位首领也上心,没出半点乱子,队伍训练从未有间断过,粮食也跟得上。只是娘娘最近有些害喜,思得吃酸辣之物。”

    ‘娘娘’自然是安儿了,离开近俩月,还真有点想念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小女子了。酸儿辣女,不知道是怀的儿子,还是女儿呢?

    “能吃就好,等过了八九月,那时候得了湘中一地各族的支持,人手充裕了,兵精粮足,械也齐备,加上海上天气适航,正好挥师南下,把巴拉望岛周边势力扫平了,打出一片稳固的后方。”

    “呵呵,钱花了还能挣回来,这就是潘老哥这般经营老手的手段了。”

    潘仕成赶紧辞逊,周晓峰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继续商议:

    “我们现在就是以小博大,几百万两算的什么,上亿两银子,我有!等得了天下,哪怕十亿、百亿两,也不过是毛毛雨。我中华地大物博,只要经营得当,哪里会像满清这样要百般搜刮。我四万万同胞,一年就能创造出几十上百亿财富。”

    “百亿两,银子?”

    这个数字听得众人目眩神迷,那是一座金山,银山,海一样的财富。要知道现在满清朝廷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几千万两而已,要何等手段才能够有这百亿两?

    “暂时便定下正兵饷银每月一两五钱,给米两石,辅兵每月一两,给米一石,另外伙食改为一日三餐,要有肉食、蛋、还有菜蔬。出战则另外补贴,加倍发饷。”

    两石米将近四百斤,养活一大家子十口人都有余,真是一人当兵,全家不愁,这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当兵一年,就是三十两银子的收入,还要吃好的穿好的,每个兵一年支出就是五六十两,一万兵就是五六十万两十万呢?

    大家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殿下好大的手笔!”

    ******

    圣武兵兴,求收藏、红票火力支援!

    推荐一个美眉的作品,喜欢女生文的就支持一下吧,链接在。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江山月明》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