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位 布置 下

作品:《残寇

    “真是没想到啊,这周家可藏得深!”

    听到文山公絮絮叨叨交代周家的来历,在座的都有所准备,只是有些人没有确信罢了。今日听到周家人自己承认,心里已经有了底:

    “周家新族长连前明王袍都穿上了,这不是摆明了准备要造反嘛?各家族几十代人相互间不是娶媳就是嫁女的瓜蔓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藕断丝连这是撕掰不清的了。周家这条船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

    “周家老太爷向来说一不二,当了几十年的家,现在连家主大位都让了,此事看来不会有假!”

    “恢复大明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这大好江山也该轮到我们汉人坐了”

    “”

    面对这么一个惊天秘闻,大家的心思各不相同,激动的,担忧的,随大流的不一而足。

    各族几百年生活在大熊山周边一直太平无事,从没有经历过大风浪,现在一旦要打破这种平静,有所忧虑也在所难免。周晓峰冷眼旁观,各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骑虎难下。看上去倒是没有人像是会反水的,还好还好!

    看来*经过周文山特意挑选过的与事宅都是靠得住的人选。即便有意志不那么坚定的,至少也不会有人向官府出首告密。谋反乃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就是告密了,又能保得住自家嘛?

    “各位尊长,周武晚辈后生,湘中虽是祖宗故地,却诸事不明,往后还要倚仗各位长辈兄长们大力扶持了,在此我先行感谢各大家族对周家的帮助,请诸位放心,我周家绝不会辜负这份维系了几百年的深情厚谊!”

    “武父祖三代创业于海外,如今已经聚兵累万,钱粮过亿,列土称王于吕宋巴拉望岛,王号周武。且两广之地,我已暗伏雄兵,局面尽在掌握。今我继承先祖故明湘王衣钵,欲申大义于天下。若我十六族合力,尽取湖湘精壮子弟不为难事。”

    “湖广南洋人口数千万众,三五年内,必可练出精兵十数万,招募丁壮数十万。如今满清失政,天下动荡,国运已尽。洪杨发匪不过鲁莽之辈,难以长久。为今之计,我方正可积蓄力量,坐山观虎斗,静待时机。”

    “”

    在南洋汉人,百越遗族与广东地方势力之外,周晓峰麾下的另一股势力也已经成型。得了湘中一地亲族拥戴,他距离成功便又更近了一步。

    自此,他不再是无根脚的人,而是周氏家主,大明皇族后人,湘王衣钵继承者。他虽然多少要受宗法族规约束,却同样也因为获得了湘中十六族支持,人力、物力、财力都将更上一层楼,实力再度得到提升

    《太祖实录.卷三》

    “咸丰二年十月初八日,太祖南归认祖归宗,继承前明湘王衣钵,周氏遂遍邀各族,大宴宾客”

    “太祖与群臣相约共享天下,许以王爵,众乃拜服,歃血为盟,奉以为主。”

    “”

    “君臣商议,制定章程,约期起事,乃筹建湘军十六营。”

    “设周家营,营帅周文宣(字凤丘)、营将周文远(凤山),其下为周义坚、周义厚、周义全、周义直、周义成等诸将。”

    “冯家营,营帅冯建武,其下有冯安国、冯志平兄弟及后辈冯振忠(其女乃珍妃冯莉,小名桂儿)、冯振彪、冯振宇、冯振声等。”

    “”

    “其余尚有李先云(庆字营大帅李佑庆堂伯父)、陈忠标(太祖续妻周陈氏芷红先祖)、刘永丰、王文宽(咸丰六年叛变被杀,随后军制革新改变了湘军各营头兵为将有的局面)、张伟新、杨新丰(开国上将杨程、杨帆、杨沫‘杨氏三雄’之父)、范旭东、赵君武、彭学理、黄健强、罗逸鸣、田湘杰(平倭将军田镇东叔祖父)、樊国富(仁宗朝皇后樊宁静曾祖父)、夏元捷(其子夏钧为第一任空军元帅)等人各领一营,自建旗号。”

    “湘军以粤勇为骨干,整兵修武,置将官合六十三人乃君臣大悦!”

    *****

    第二更,一块儿发了。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新官上任》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