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石相公

作品:《残寇

    “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

    在历史上石达开的评价颇脯就是他的老对手曾国藩对石达开也是又爱又恨,爱惜其才,却恨不能为其所用。

    当年左宗棠曾评价石达开:“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

    翼王石达开乃是一代传奇人物,也是周晓峰向来仰慕的一位悲情英雄。太平军中,天王洪秀全愚昧,东王杨秀清刚愎,南王冯云山是老好人,西王萧朝贵靠着和杨秀清一起装神弄鬼出位,而韦昌辉则贪权残忍,杀戮太过。只有这位‘石相公’为人豪爽,性情温厚,又体恤军民,被称为‘义王’。

    对他的今生后世,周晓峰还是颇为熟稔的。

    石达开也抒西客家人,出身小富之家,他父母早亡,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独自支撑家业,在耕种之余,还经营一些小买卖,日子过得平安富足。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尤其爱好兵法。等到稍稍长大之后,他经常吟诵一些豪壮的诗词,也经常说一些建功立业的大话,只是大家都没有把这个孩子当回事。

    石达开十二岁的时候,身材魁梧,容貌英俊,仿佛一个成年人一样。他认为自己有的是雄才大略,慷慨豪迈,生出了经纶天下的志向。于是他四处出游经商,行侠仗义,结纳四方豪杰。回到家里的时候,又象大人一样为人排忧解难,接济穷人,扶助老弱病残。如果有人上门求助,不论是农夫商人还是乞丐和尚,他都热情的他自己的家门,用酒菜款待。

    就这样,到石达开十四岁的时候,在家乡一带,已经小有名气,村里的人很敬重他,江湖豪杰也争相传颂他的美名,叫他“石相公”。

    石达开曾经四处拜访名师,练习武艺,他的功夫结合了少林、武当派的,自己又思考研究出一套拳术,招式很多,有“弓箭袋”,“悬狮装”,他练习的步法也很玄妙,叫做“鸳鸯连环步”。

    道光二十七年,石达开十六岁,洪秀全、冯云山很早就听说过他的美名,亲自上门拜访他,席间谈论天下大事,被石达开的风采所感染。石达开认为洪秀全是命世英主,对洪非常钦佩;又赞赏冯云山的才学气度,就答应入会,约定:驱逐鞑虏,共御外侮,救民水火,复兴华夏。

    二十八年冬,石达开率领贵县的教众在六屈打败了当地团练,捣毁了敌人的巢,团练首领周凤歧只能落荒而逃……

    道光三十年七月,石达开捐弃家产,率众起义,在贵县祭旗誓师,带领兵马进占六乌山口,声势震动两广。不少土家、客家人摄于石达开的威望,加入了石达开的部队,石达开的声势更大了,等到他带领人马赶到金田和拜上帝教汇合的时候,人马已经超过了四千人。

    石达开主管练兵和理财。他按照古代练兵的方法,教习士兵,制定军纪,部队整齐严明。又执掌太平天国圣库,他力行财政公开,一丝不苟,惩戒贪墨不法的人,他的威望越来越脯虽然年纪小,但是没有人敢不服他。腊月,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封他为左军主将,当时的他只有十九岁。

    咸丰元年四月,太平军到达象州中平城,都统乌兰泰率兵马五千人在罗秀村扎营,阻挡太平军通往中平西北的道路,五月,清军进发到了独鳌山,和石达开隔仁义河对阵,彼此相距只有十里。

    乌兰泰的兵马刚刚到达,石达开就命令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持续了几个昼夜,清兵寝食难安,疲于应付,没有精力展开作战,于是石达开派遣主力,趁着夜色,迂回到清军梁山村大营的侧后,又在仁义河上筑起了大坝,采用汉朝韩信击败龙且的办法,堵塞河水,并且设下伏兵。

    第二天,石达开率领三百人,过河佯攻,清兵用火和火炮抵挡,石达开撤退。清兵追击,石达开回头再次和清兵作战,打了一会儿,再次撤退。乌兰率领主力猛追,到了仁义河,清兵大声呐喊追杀,水流比较浅,干脆骑马泅渡。

    石达开的伏兵看到敌人已经渡过了一半,于是扒开大坝,放水淹人,乌兰泰的人马被淹死了一千多人,已经渡过河的,遭到伏兵的杀戮,损失过半。这个时候,梁山村喊杀声四起,土炮的声音连续不断,乌兰泰赶紧回头挽救大营,石达开回马渡河,会合伏兵大肆追杀,获得了大胜。

    “石相公,你一个人不是本帅对手,还是叫齐九兄弟一起过来吧,或许,还能有一两成机会。”

    石达开气极,他不仅是一位以冲锋陷阵、骁勇善战闻名的“悍将”,在武学修为方面,也是最杰出的一代拳术名家。

    面对周晓峰的藐视与挑衅,哪怕是泥人都要上火了。他跳下战马,怒道:

    “贼子休要胡言乱语,且手底下见真章!”

    到了桥爆他却犹豫了。这石桥两边十几根木桩都有环抱大小,高则数丈,如同梅花桩一般立在地里,只是每一根都相距三五米宽。他武功虽好,在高处跳来跳去,三两米也就罢了,四五米则难及。

    而对方之前跃马上桩,那是对面的柱子高低有过度,在河这边则没有低桩,难道要爬上去?要是那样,在气势上先就低了一头,对方明显就是想让自己丢丑,好阴险!

    稍一转念,石达开来到当头的一根木桩爆双手抱住柱子摇了摇,口里大喝一声:“起!”

    这截木桩有四五百斤重量,在地里又埋了近丈深,没有千斤力气根本拔不出来。

    然而,就在万众瞩目中,只见那根桩子缓缓地往上升起,慢慢从泥土里拔了出来。

    “好功夫!”

    “翼王威武!”

    “必胜!”

    “”

    这份力气,也算是万中无一了,周晓峰出口夸赞,对面无数但平军将士也欢欣鼓舞,纷纷为主将喝彩。

    抱住巨木,石达开也累出了一身汗,他并不放下,把这根柱子当成了武器,对着身前的木桩横扫过去。

    “清妖受死!”

    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之中华荣耀》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