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登台拜将 上

作品:《残寇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轻易改弦易辙,就好比本来是个以水煮鱼出名的餐馆,因为大厨退休,二厨手艺不行烧坏了菜就请个洋厨子。

    锅还是那个锅,菜还是那些菜,就仕客都是同样一群人,但贸然换了手艺,风格口味大变,别说是超过原有水准了,就是想要保住招牌都难。

    周晓峰没想要因为满清这坏厨子就照搬列强的经验,参照下还行,要是生搬硬套别人的‘先进经验’甚至是学习坏榜样,那更是要坏菜。

    太平天国就是一个教训,推倒三教另起炉灶,最后弄得自己人都不信,弄一套虚无的信仰,最后无法实现的结果就是啥信仰都要被抛弃,人心动摇,道德体系崩溃

    英美等国制度优胜之处也就是议会政治、三权分立,允许不同政见,而的政治制度到了明代中后期也是比较成熟的,君主、内阁、都察院甚至是宦官都是相互制衡的力量,只是各方权重需要调整罢了。

    周晓峰设计的这套制度师法前朝,却又不是照搬明制,就像现在颁布的文官制度,就是以大明官制为框架,参照了部分西方经验。

    就好像,本色水煮鱼虽好,加点橄榄油和味精也不是不可以,放多放少看各人口味了。

    新鲜出炉的大楚政权班底包括了宗人府、三公、中书省、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国子监、六科、五寺和太医院等部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现在实际控制的地盘也就南洋几座岛,暂时也没法设立地方机构了。

    宗人府基本上就是为安置周家几位长辈设立的,周文山老族长自然当仁不让的大宗正,谁让他在周氏一族辈分最脯年纪最大,威信最高呢,最关键的,这位可是周晓峰自个的八代亲祖宗。

    其他还有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等职位,基本上也都是文字辈和成字辈的长辈,现在也没多少宗族事务,跟供着泥菩萨没多大区别,也就是养老的。

    明朝中枢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等荣誉性职位,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脯但无定员,无专责,实际上是虚衔。明中期以后,三公三孤成为了给大臣加官或赠官(生而授为加,死而授为赠)的手段。

    九品正从十八级一出来,至少是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王上,神庙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周博和周达两人是老臣子了,这些天一直很少露面,不过今天他们被封为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倒是都到场受封了,退朝后也留了下来。

    “周老,这去神庙要干什么,要祭神吗?”

    左宗棠虽然参与了官制制定,最后拍板的还是周晓峰,他对自己的具体安排还是很好奇的,就是不让他留下来,估计也要问个明白的。

    那个深藏山中的巫族神庙,前些天大家都数去浏览过一番的,那是祭祀战神蚩尤的处所,算得上是这座岛上最古老的建筑了。

    “明天文武百官都要上山,到时候你不就知道啦?”

    跟周晓峰厮混得久了,左宗棠也算是摸透这位老板的脾气了,常常会有些惊人之举,想要从他嘴里打听出秘密那是休想,除非是喝酒把他灌醉了,或者赌棋输了,否则很难让他开口。至于比试身手这种事那是粗人干的事。

    今天也算是被周晓峰吊足了口味,老左的耐心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文武分流,各司其责,他别说是自己会安排什么官职了,就是武官制度具体如何都不清楚。

    “大不了,今天陪你下五局不,三局?!”

    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实在不多,就是身体好,也不能整天造人玩不是?周晓峰平时有空时候下棋的兴趣颇大,水平却是不高。要陪着一个臭棋篓子下棋,对于左宗棠这样的高手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

    话说,还真没有几个人陪周晓峰下棋了,不是没人会下棋,而是棋术出色鞋又好的没有几个,潘仕成下得就不错,可他那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样子还老是让棋,可就没多大意思了。

    高处不胜寒呐!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相国》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