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兵发马尼拉

作品:《残寇

    毫无疑问,西班牙人除了外强中干的外表之外,已经彻底沦落成了二流国家。

    无条件投降,这是失去了底气的他们最后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当三千余名殖民军在卡洛斯上校的带领下举着双手走出营地时,战士们一个个喜笑颜开,胜利了!

    几百年来,这还是华人头一次接受外国军队的大规模投降,这足以让后世的史书上大书特书了,而将士们也必将青史留名,受后人敬仰。

    大家都乐得见眉不见眼的,尽情欢笑,随着胜利而来的,不仅有荣耀,还有丰厚的功赏。

    “红毛鬼也不过如此,在殿下的指挥下,都只有做俘虏的份,我们已经可以和洋鬼子们一争高低,这南洋早晚都是我们的!”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士兵们已经有了一种不惧任何敌人的强军气质。

    通过战斗,周晓峰很欣慰地看到,除了军功的激励外,将士们都开始有了荣誉心和使命感。

    那种叫做野心的东西,随着实力增强而膨胀着

    “快上岸,列队!”

    二月的夜晚,夜深人静,波涛卷起浪花,拍打着海滩。的细沙上,早已被抹去了白天的脚印。

    这是马尼拉以南六十里,莱梅里海湾中一处偏僻的渔村,这里聚居着数十户华人。这个依山傍海,风景美丽,这里的渔民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而今晚,海滩边一条条不停地向海滩靠拢的小木船,打破了这个渔村的宁静。

    远处,几十艘的船影在淡淡的月光下若隐若现。如果靠近了看,就能够看到船上的龙形标志。

    这是北上的红旗军舰队!

    马尼拉舰队投降之后,周晓峰很快就决定了进攻马尼拉。

    来而不往非礼也,趁着敌人空虚,正好打他个狗*日的。

    这一次兵发马尼拉,周晓峰带来了足足两万多人马,其中五千廓尔喀雇佣兵尽数带了过来,也包括了卡洛斯为首的大半降兵。

    在岸边篝火指引下,一条条小船靠岸登陆,而士兵们则听从带队的军官指挥开始整队,沉默而有序。

    自从廓尔喀人加入进楚军之后,在他们的影响下,军风果然变得更加彪悍起来,那种厚重如山岳,沉静如岩石的气质,令军士们变得更加镇定,冷静。

    这样的气质,在真正的战斗中能提高战力输出,要知道战斗中,慌张会导致混乱甚至是崩溃,而镇定会使得战士发挥出正常水准,经过实战磨砺之后,将令军队成为攻击的快刀,坚守的顽石。

    这一次出击马尼拉,不过是提前了周晓峰的南洋经营计划而已,更是为了进一步磨练手下的部队。

    练兵之外,还能捞得菲律宾这一块肥肉,可谓一石二鸟。

    自从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西班牙人逐步侵占了菲律宾,并统治长达三百多年。

    到现在,菲律宾已经基本实现殖民化了,除了华人与一些拒绝信奉天主教的部落,大部分菲律宾土人都按照西班牙人的方式取名,形成了独特的姓氏文化。

    在亚洲各国,只有这里的土人大多顶着‘何塞’或是‘玛利亚’这样的欧洲名字。

    然而这貌似稳固的殖民统治之下,人数只占极少数的西班牙人不过是依靠挑拨信奉天主教、伊斯兰教和本土宗教的土人与华人相互争斗,以达到控制平衡的目的。

    菲律宾岛屿众多,地形复杂,以马尼拉只有不到两万人的陆海军力量,根本就无力掌控全局,谋求独立的部族有十数个之多。

    比如周晓峰以前在棉兰老的主顾,他们想要建国都斗了几百年了。

    所以,除了以马尼拉为中心的吕宋附近,西班牙人都采取放任惮度,各处只是性地派驻了小股军队,主力则护卫着马尼拉、八大雁等重要城市。

    交待过前来告别的几位将领,周晓峰返回了自己的房间,房中摆放的那柄金乌刀,可是久不曾饮血了,仿佛正发出阵阵嘶鸣。

    匣中宝刀,已到出鞘时!

    “好久,没有杀人了!”

    周晓峰抚摸着宝刀,喃喃自语,只是这样的大战,还轮不轮得到自己亲自上场呢?

    亲临前犀血战杀敌,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心情激荡。

    “男儿当杀人,千里不留行”

    杀尽敌寇,快意恩仇,那是令人兴奋到要燃烧的快*。

    周晓峰不是嗜杀成性的侩子手,可是盘踞南洋数百年的红毛鬼子,那是等同于吸血鬼一般的存在,是这个世界的邪恶能量孕育出来的毒瘤。他们肮脏,丑恶,凶残而又阴险狠毒,华人的衰弱,其中也有他们的推波助澜。

    这样的敌人,杀多少,都不用感到愧疚,他只恨不得全杀光了才好。

    别看洋鬼子们洗手上岸摆出一副风度翩翩的绅士模样,骨子里照样不是东西,白种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从来救没把华人放在眼里,善于经营的华人,等同于是殖民者眼中的肉猪,长肥了就来割肉。

    一年多来,经过强化训练d楚军已经具备了媲美列强军队的军事素养,而完备的武器装备,也让他们有实力与正规军队一战。

    尤其是海盗或是护卫出身的基层军官,他们有过刀口血的经历,手上都沾了血,堪称精兵强,是军队的中坚力量,如同统领狼群的头狼,让军队有一种彪悍的杀气,充斥着临阵杀敌、建功立业的。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士兵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领导;低级军官对于命令,也能迅速执行,称得上是优秀的兵源。

    近代军队的衰弱,主要还是因为军队体制的腐败。决定胜负的,不是士兵,而是军官。

    太平天国时期清廷正规军之所以打不过农民起义军,而太平军又被同样农民出身的湘军和淮军消灭,到了清末民国,更有几万人被几百人赶着跑的,究其原因,还是缺乏高素质的基层军官。

    如果说统帅是头脑的话,基层军官就像人的脊梁、骨架,而士兵则是血肉,没有了骨干,一支军队的统帅再强,终究不过是一团软*肉罢了。

    士兵多来自于农家子弟,具有朴实、勇敢、服从、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等良好品性,如果的士兵能被适当地领导、喂饱、训练和装备,他们的战斗力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士兵一样,甚至算得上优异。

    近代英法等列强的军队都倾向于从招兵,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作为英国仆从军的华勇营比英国人表现还要勇猛,比起高丽棒子和印度阿三更是一个顶十个,和廓尔喀雇佣兵相比也毫不逊色,令人刮目相看。

    对此,周晓峰有相似靛会。

    这些大部分为农民、渔民和海盗出身的士兵或许体质一般,但他们非凡的身体忍受力,却令人感到惊讶。只要稍加训练,他们就能够每天进行长达四十到六十公里的负重急行军,而且攀登山路时几乎和在平坦弯曲碉间小路中行军一样毫不费力。

    在周晓峰看来,士兵之所以优秀,正因为他们原始的适应力。特别是“坚韧”的脚板,这种只穿草鞋而不穿皮鞋的硬茧横生的大脚,绝对令人感到神奇。经过适当的训练后,便会具有动物般的野性和冲劲。

    这种农民式的坚强和韧性,后世的人根本想象不到。周晓峰爷爷十几岁的时候,十几个同族兄弟为了谋生只能靠在农闲时挑煤贩运挣口饭吃,挑一担煤要一气走一百多里才能休息,从湘乡到华阳,一走就是数百里,还没有人掉队。

    近两百斤的担子,后世的人基本都挑不上肩,而那个时代的人只要是成年的男丁,这点重量这点距离大多数人都能扛下来,让人只能感慨人的潜能之强大。

    磨刀不误砍柴功,一个训练过的军队和没有训练过的军队的战力比率均值近二十。经过训练过的十个士兵的战斗力,相当于没有训练过的两百个平民百姓的战斗力。这就是士兵和平民的区别,更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别。

    一年来的努力,现在到了开始收获的时候,是时候让洋鬼子们也尝尝被宰割的命运了!

    “柿子要挑软的捏,既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就从马尼拉这个大柿子开始吧,谁让他们这么自大呢?”

    照例求收藏,求红票!

    请兄弟们多多关照!

    鞠躬,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