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品:《袁氏三国

    冀州邺城袁绍的钜鹿侯府中。

    袁斌抢先言道:“父亲,区区黄巾贼何足挂怀,孩儿愿为父亲分忧,只需一万兵马即可扫平青州。”

    郭图见状,忙使劲捅了袁谭一下。袁谭道:“父亲,孩儿身居长子之位,却不曾为父亲分忧,反到是诸位贤弟表现颇佳,孩儿深感惭愧。望父亲给孩儿一个表现的机会。”

    袁熙、袁尚见状,暗恨他们抢先说了,也急忙上前表态愿前往青州剿灭黄巾余孽。

    袁绍仔细的望着几个儿子都争着要去青州,也不知道要派谁去,单手扶头双眉紧皱,沉吟不已。

    袁斌见此,上前一步道:“父亲,您不是早有经营并、青、幽其余三州之心吗,依孩儿之见,不如趁此良机,以平定黄巾贼之名,入主三州。孩儿去青州平叛,大哥可去并州讨伐黑山贼,父亲与二哥、三哥经营冀、幽两州,如何?”

    袁绍听闻此言,目露赞赏,朝袁斌点点头,笑道:“好,就这么办,你们各自去挑选一万兵马,并自己找与自己相合的将领,回头把名字报予我知,去吧。”

    “多谢父亲”听袁绍如此说,四人躬身施礼,齐声说道。然后各自快步走出大厅。

    袁谭、袁熙、袁尚三人虽非一母所生,但从小一齐长大,虽互相争斗,但更排斥新来袁斌。而且最近袁斌锋芒毕露,大抢风头,倍受袁绍重视。三人遂很有默契的联手排挤袁斌。三人久在袁绍身爆自各也有一些文武做自己的班底,不像袁斌要去请那些投诚过来的人。

    三人将袁绍帐下的武将中除了保持中立的颜良、文丑,张合、高览、鞠义外挑了个一干二净,想让袁斌无将可用,知难而退。袁斌对于三人之心看得清清楚楚,只用自己的心腹及那些不被袁氏重用的人(如寒门出身的人,没有名气的人,投降过来的人等),再加上诚邀表弟高干加盟。

    袁绍怜袁斌身世,怕袁斌此次出征,稍有闪失,自己悔之不及。乃于亲卫之中,亲自挑选两千精锐重骑,加入袁斌的部曲,并拔给袁斌充足的钱粮。

    袁斌乃留许攸在邺城,将袁绍给予的钱粮一半交托许攸,并从部曲中挑选出两千人,让许攸严加训练,从中挑选组建“夜隼”,打探各方势力的情报。

    率领手下文武和精恤选的一万人马,望青州而去。袁绍亲自于冀州治所--邺城东门外送行。

    袁谭三兄弟站在远处见袁斌带着杂七杂八的一群人上路,冷笑道:“这些人都是临时聚合到一起的,事缓则相亲,若事急则必定离散。我看老四这回要吃大亏了。”

    袁熙附和道:“大哥所言极是,袁斌虽是父亲所生,但到底是个庶出”

    袁斌道:“文成之言,甚合我意。若遣人安抚贼寇,只是我等皆初到此地,此事需一熟悉青州,兼智勇双全之人才可。未有合适之人选啊!”

    关纯(字伯典)上前道:“主公,此间有一人,姓王名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与某素来交厚。昔日为青州牧焦和别驾,现于青州隐居,为人清直有威严,青州多受其恩惠,可以为使,待属下修下书信一封,遣人召他来此。”

    袁斌:“即如此,伯典可速召此人前来,与我相见,若果是人才,必当重用。”

    次日,袁斌整顿军马,前往青州治所―――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先收到兖州黄巾被灭的消息的臧霸、管亥等大股贼寇本就心中畏惧,闻朝廷大军至此,纷纷遁入山林,据险自守。袁斌派赵云、华雄率三千兵马为前部,四处扫荡小股黄巾贼,其自统大军随后进发。

    旬日,关纯领王修前来拜见袁斌。

    袁斌急忙出迎,长揖道:“唉呀,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王修还礼道:“哪里,虚名何足挂齿。”

    “先生过谦了,还请先入内叙话。”袁斌将王修迎到屋里。

    “今袁斌奉朝廷旨意,前来平定青州,如今正为此事发愁,不知先生何以教我?”袁斌说道。

    王修道:“所谓黄巾乱匪,皆是大汉百姓,只因上有天灾,下有人祸,百姓走投无路,才沦为盗匪,将军当遣人安抚,使之还家,然后发放农具种子,使之劳作,则乱匪即成良民矣。”

    袁斌道:“还有一事,尚需与先生商议。如今百姓离散,田地荒维廪库空虚。先生有何高见,可安百姓,足衣食,丰府库,享太平?”

    王修道:“青州昔日乃富庶之地,今因战乱,才致荒维将军奉朝廷之命,统领青州,聚八方之英杰,奋四世之余烈,以振袁氏声威。青州之日之局面,始在黄巾,若黄巾平,则百姓安,百姓安,则税赋足,税赋足,则廪库实。然后将军可下榜求贤,委以州郡之任,以安青州之民望也。”

    袁斌急忙站起,长施一礼:“听公之言,如拨云见日,公有伊尹、吕望之才,承德愿早晚聆听先生教诲,今袁某奉旨牧守一方,先生何不相助于某,上可报国家,下无愧家门。”

    “少将军快快请起,山野之人,不敢当此大礼,承蒙不弃,修愿效犬马之劳。”王修感其诚挚,遂投入袁斌帐下。

    袁斌通过此与王修蹈话,接受了王修的建议,暂时定下了安抚贼寇,召募流民,深根固本,以守青州的策略。如此,袁斌方迈出了他称霸三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