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作品:《袁氏三国

    啥也不说了,更新陪罪。这章算昨天的。

    刘备落入曹之手,时刻提心吊胆,唯恐被曹找借口除掉自己。后来在相府与曹“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被曹识破了自己的“韬光养晦”的计铂心中十分不安。这时,国舅董承找上门来。

    刘备将董承迎入屋内,对董承道:“不知国舅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董承还礼道:“皇叔客气,皇叔久历四方(刘备:怎么都这么说,难道我被打得四处逃窜,无家可归很光荣吗?),识人无数。以皇叔观之,曹丞相为人如何?”

    刘备心想:“莫不是曹自煮酒之后,对自己不放心,派他来试探自己?”回道:“备乃一介俗人,肉眼凡胎,不敢自称识得英雄。承蒙国舅下问,备以为曹丞相平定黄巾,安抚社稷,诛灭吕布,功在千秋,利在天下,乃安汉之功臣,真英雄也。”

    董承见刘备称赞曹,知其心中自疑。坦白道:“皇叔此言不实,曹欺君罔上,怎算社稷之臣,心胸狭窄,以言杀人,怎算英雄?”

    刘备大惊道:“国舅何出此言?即如此,我当出首以告曹丞相。”

    董承大怒道:“刘备小儿,你身为汉室宗亲,天子又亲封你为皇叔,你不思报效朝廷,为国除奸,反为曹贼张目,我不能杀你,天必杀之。”

    刘备见状,知其不是曹派来试探自己的,转颜悦色道:“国舅息怒,适才所言,乃戏言耳,我恐国舅乃曹一党,怕国舅以言相试,如说此不衷之言,国舅勿怪。”

    董承转怒为喜道:“我知皇叔为人,必不阿事曹。不错,昔日迁都之时,是我与曹相互支持,才赶走杨奉、韩瀣保护天子至许都。我表奏曹为‘司空丞相,录尚书事’;曹投桃报李,奏封我为‘车骑将军’。我二人互相扶持,为安定汉室而努力。此贼初时尚能勤勉国事,尽忠天子,谁知一旦掌握朝廷大权,立刻飞扬跋扈,欺君罔上。我奉天子密诏,联络忠心汉室之臣,共同讨贼。”说着,取出了献帝咬破手指,写在内衣上的血诏。

    刘备见天子唯恐消息泄漏,竟咬破手指,写下血诏。天子当到这个地步,真是与傀儡无异。刘备展开天子血诏,诏书上写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祖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5月;“衣带诏”事件在历史上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发生的,此处提前两年)诏。”诏后附着数位大臣的名讳:车骑将军董承、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缉、议郎吴硕(是不是有点眼熟,前边被曹杀死的一个尚书叫冯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太医令吉平(演义上这个位置是马腾,笔者认为马腾方与韩遂割据凉州,而关中则有李、郭之辈祸乱,马腾怎么可能到许都去。所以此处将他去掉。),共六位大臣。刘备提笔署止了自己的名字“左将军刘备”。

    董承见刘备在密诏上签字,对刘备道:“诏上数人皆无有兵权,只长水校尉种缉有守卫宫门的士兵千人。我当再寻统兵将军,共盟此事。”

    刘备道:“小心行事,勿要泄露。”刘备自答应参与董承的诛贼计划后,心中十分不安,一心想逃离许都这个虎。而这机会,也说来就来。

    袁术称帝了!!!

    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6月),袁术在寿春拜祭天地,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成”,年号“仲兴”(因为袁术在袁家排,哥哥是袁绍,所以取年号为仲兴,仲就是的意思,仲兴就是我袁兴盛)。虽然在袁术前头也有不少人称王称帝,如会稽许昌(这是个人名,不是地名)称帝、长沙区星称帝、渔阳张举称帝、下邳阙宣称帝、西凉北宫伯玉、湟中宋建……但这些人都是下层出身的百姓或是啸聚一方的盗贼,而且都被大汉派官军在短时间内就剿灭了,根本成不了气候。而像袁术这样久受汉恩的世家大族,敢公然称帝的,袁术可算第一个。

    袁术立子袁耀为太子,长史杨弘(字大将)为丞相,袁胤为司隶校尉,九江太守陈纪为淮南尹,李丰为太尉,金尚(就是朝廷派去做兖州牧,而被曹赶走的倒霉蛋)为御史中丞,阎象为尚书仆射;纪灵为大将军,张勋为大司马,桥蕤为骠骑将军,刘勋为车骑将军,梁刚、乐就、陈兰、雷薄、杨奉、韩暹等人为上将。

    这个消息让天下人都感到震惊。当初,“诛杀董贼,迎奉天子”的关东联军的副总指挥,后来南方联军的总指挥,按理说应该是汉室忠臣的袁术袁公路竟然称帝了。

    曹接到消息大怒,心道:“我在许都设立中央,是大汉的唯一合法的,你竟敢在淮南另立中央,分裂大汉。连老百姓都知道世上只有一个大汉,你袁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竟敢意图‘以武拒统’。我曹代表中央,决不放弃使用武力手段来统一大汉。”然后趁袁绍北征幽州,无力南顾之机,以天子的名义,联络袁术西边的刘表,南边的孙铂伙同刘备,共同讨伐袁术。

    曹先演了一出“闹剧”(在后人的眼光中,这就是个闹剧,但曹等人是非常郑重地将其当成大戏来演,而且并不是只演一次):曹先以天子的名义下旨,让曹讨伐袁术,然后曹再以臣下的身份接了自己下给自己的所谓的“圣旨”。

    闹剧收场后,曹留荀彧领曹仁、曹洪、夏侯渊、李典、乐进众将守兖州(这次学聪明了,不再玩虚国远征的把戏了),令夏侯敦为先锋,自与典韦、许禇为中军,荀攸、程昱、刘晔、满宠为谋士,吕虔为后军,起大军十万(通过出兵人数,就可以看出,曹的屯田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准备攻打袁术。

    而刘备身为大汉的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也以简雍、糜竺为谋士,关羽、张飞、糜芳为副将,领兵三千(没错,是三千,不是三万,这还是曹看他可怜,从自己的军队中拨给他的,不然他他一千人也没有),做为曹的偏军,跟在曹的大军旁边。

    荆州牧刘表在接获“天子的圣旨”后,以妻弟蔡瑁(字德硅)为大将,荆州大族蒯(kuai4,音快)越(字异度)为参谋,文聘(字仲业)为先锋,起兵五万,沿着淮河东下,直抵安风渡口。

    殄寇将军(这还是袁术封给他的官,当着袁术的官,又来打袁术,这对袁术来说真是一种黑色幽默)扬州牧孙策起水陆大军三万,起兵讨袁,乃以周泰为先锋;韩当、蒋钦为左翼;程普、董袭为右翼;孙策自与周瑜、张纮为中军;吕范、朱治为后军;黄盖、张昭、陈武、虞翻、凌等众文武守江东基业。

    袁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一方面低声下气地向袁绍求救,希望袁绍看在同宗兄弟的面子上,出兵解围;另一方面派金尚带重金鼓动汝南的黄巾余部刘辟、龚都、黄劭、何曼、何仪等人相继起事,攻掠乡镇,骚扰曹、刘备的后方。又令纪灵为大将,屯兵五万于下蔡以挡曹、刘联军;令桥蕤、刘勋、韩胤领兵十万(由于袁术在淮南横征暴敛,弄得淮南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出不起那么多粮食来养军,所以他的军队正规士兵很少,大部分都是流民组成的,太平的时候就遣散,有事的时候就召集,虽然不用负担粮饷,但也造成了士兵没有什么战斗力,不像曹的士兵,足兵足食)西挡刘表;张勋、李丰、陈兰、雷薄领兵十万挡孙不袁术自领大军十万,与梁刚、乐就屯于寿春,为四方救应使;阎象、袁胤、陈纪督运粮草(部署的到是很全面,但不知道打起来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