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作品:《袁氏三国

    郭嘉见袁斌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不主张借匈奴之兵来剿灭曹军。郭嘉马上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改弦易辙。

    郭嘉对袁斌道:“主公,既然不同意‘借兵助剿’(总感觉这词很别扭),那就另寻它法。我军虽然不向匈奴求助,但刚才元直所言,有可能曹军会向匈奴求救,我军不可不防。”

    袁斌问道:“若曹军真向匈奴求救,匈奴派兵响应,应当如何?”

    徐庶道:“不如派人向乌桓首领蹋顿传话,让他警告匈奴首领呼厨泉,最好两不相助,不然,我军平定并州之后,就派兵消灭匈奴。”

    众人正商议时,斥侯来报:“启禀大将军,曹军派兵大举增援河内,为首将领乃是曹彰与夏侯惇。”

    徐庶如今刚找到当参谋的感觉,马上发言道:“按刚才奉孝兄的分析,此二将一人生性勇猛,一人生性谨慎,正好互补。若要以计胜之,殊为不宜。”

    崔镒道:“元直所言不差,但是以某观之,此二人明着是以夏侯惇居长,可实则是以曹彰为首,夏侯惇只是从旁辅佐。曹彰为人猛而无谋,若能从他身上下功夫,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帐中气氛渐渐活跃起来,这正是袁斌想要看到的。袁斌道:“诸位所言俱有道理,若要破得曹军,关键就在曹彰身上。”

    这时,文丑巡视军营回来,对袁斌道:“主公,量此小儿有何能为,主公旦请安坐,看某家出战,必取其首级。”

    旁边颜良暗扯文丑,道:“主公面前,不可放肆。”

    袁斌笑道:“无妨,妙容(文丑字,笔者自己起的)如此勇猛,此乃三军之喜。不过,用兵之道,不能光靠勇猛,还需通晓韬略,妙容在这一点上,需向德善(颜良字,笔者自己起的)学习。德善虽然与你同是河北闻名大将,但德善平日好读兵书,出入不骑烈马,乃乘车辕,上以罗盖覆之,颇有儒将之风也(这是史实,颜良行军打仗不好骑马,好乘坐有罗盖的车辆,白马之战时,颜良正在车上指挥,被骑着赤兔马的关羽偷袭,直扑车前,颜良措手不及,才被关羽斩杀。而文丑则是死于乱军中,至于是不是被关羽所杀,就不得而知了)。”

    夏侯惇苦笑道:“三公子有所不知。你父亲在陈留起兵以来,历经大小数十战,每战皆奋勇争先,与董卓、与袁术、与陶谦、与吕布、与张绣,都是主动进攻,很少防守的。”

    曹彰道:“既然如此,我们也主动进攻好了,干吗还坚守呢?”

    夏侯惇道:“三公子别急,听我说完。两军交战,若是我强敌弱,当然要主动进攻,䞠到打得他一蹶不振,弃械投降才算完,但是,如果是敌强我弱,主动权就在敌人手上,我们只能被动应付,所以,这样一来,主动坚守才是上策。”

    曹彰问道:“敌强我弱?城外的袁军很强吗?他们能敌得过我们的虎豹骑吗?”

    夏侯惇心中暗想:“孟德啊孟德,你可真会跟我找难题,怎么就派子文来并州呢?他刚刚成年,未经战阵,就算要历练他,也不能把他派到并州来,应该带在身边才对。我们兄弟来守并州,是为了报你的知遇之恩,随时准备把性命赔上的,如今子文在这里,只会让我们缚手缚脚,难以照顾他周全的。”

    夏侯惇对曹彰道:“三公子啊,袁斌的军队很厉害,不,是非常厉害。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袁斌是你父亲的老对手了,他们最开始是在当年的‘计董联盟’上认识的,那时候,袁斌还是个年轻的孩子,当时就锋芒毕露,甚至他还救过你父亲的性命。后来的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兖州之战等等,你父亲次次败在他手上。可以说,他就是你父亲的克星。你说他率领的军队厉害不厉害?”

    曹彰撇撇嘴,道:“我才不信呢,父亲英勇无敌,母亲(卞氏)说父亲白手起家,东讨西杀,才有了今天的基业,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当一个大大的英雄,为父亲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曹彰不听夏侯惇的劝阻,执意要出兵,想打败袁斌,建立他父亲曹那样的功绩。

    当初曹纯与袁斌交战失败后,虎豹骑元气大伤,损失惨重。后来他重整旗鼓,苦心经营,才把虎豹骑再次地建立起来。此次,曹彰统领的就是新一批的虎豹骑。

    袁斌在河内城外不远处扎下营寨,正与众人在营中商议出兵的事。斥侯来报:“曹彰在营外叫战。”

    袁斌笑道:“我们还没有出战,他到先找上门来了。”

    这时候文丑抢先道:“主公,来的时候说好的,让我出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