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今夕是何年?

作品:《帝国之崛起

    胥家村是一个沿海的小村庄,村子里八十多人就靠着捕鱼为生,世世代代一直如此,也没出过什么事情。但是今天却出现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海神的船队出现了。

    最先发现这船队的是一名正准备出海打渔的渔民,他发现了四艘超级大船向岸边驶来,惊慌失措的他立马通知了村里。村里的三老看见大船后一直说是海神的船队,因为这么大的船只有海神才能拥有。

    三老带着村民抿拜在沙滩上,这是他们对海神的参拜。只见四艘大船停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然后放下了几艘小船向岸边划来。

    小船靠岸后,一些穿戴着甲胄的军士走了下来,三老带头立刻拜倒在地喊道:“恭迎海神!”

    上岸的军士们没有理会这些村民,而是四处散开经行警戒,甲胄和兵器传出的金属声让没见过世面的村民们惶恐不已。

    “他们想干什么?”一名胆子大点的村民抬头看了一眼,很迷惑这些军士的动作。

    他旁边的村民见此赶紧伸手把他的头按下去说道:“别四处张望,小心惹恼了海神丢了性命。”

    军士们布置完毕后,一名身穿比较华丽衣裳的年轻人走下了小船,只见他走到三老们面前,把他们一一扶起来。只见这年轻人充满贵气,面色和蔼,他缓缓开口说道:“各位不必多礼,可否告诉在下,今夕是何年?”

    王绪站在船头,奇怪的看着沙滩上跪拜的村民:“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他们可能把我们当成神明了,等吴幕回来就知道情况了。”郭密看了半天,也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王绪点点头,他也只是随口问一句,并不是要知道答案,这一次出来带上吴幕是他的决定,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外交人员是很有帮助的。

    没有让王绪等太久,吴幕从村民那得到信息后就驾船返回,并且都让村民们散去,不过出于好奇,所有的村民还是聚集在沙滩上。

    回到大船后,吴幕直接来到了王绪面前抱拳说道:“城主大人,属下幸不辱命。”

    “讲讲你得到了些什么?”

    “是。城主大人,这些村民自称是大汉朝扬州会稽郡治下,而现在是中平元年二月。他们对我们的跪拜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海神的船队。”吴幕知道王绪想要什么,很清晰的说出了他知道的情报。

    大汉朝!中平元年!这几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王绪脑海中炸响,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一年,黄巾起义!

    王绪点头表示同意,他很庆幸穿越后得到了帝国崛起系统,这样他能把自己所知的说出去,而不是像别的那些穿越者一样,到死都要把穿越的秘密留在心中。

    到底还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仲裁处的成员在听王绪讲三国的时候表情十分丰富,时而兴起,时而哀叹,这也让众人想起,自己都还是年轻人。

    王绪毕竟是学历史的人,他用简短精略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一遍三国,也让众人了解了即将发生的一些事情。

    讲述完后,政事厅里陷入了沉默,大家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这些让人震惊的消息。

    “城主,我们需要造更多的船去收流民。”铁真率先起身,开口打破了这长时间的安静。

    王绪没有开口,只是示意铁真继续说下去。

    “首先,城主所说的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科技,但是它是受到限制的,而我们的科技发展却不受限制。如果我们能从流民里得到一些铁匠,那么我们就能锻造铁器,就算没有升级到城堡时代我们也能让装备更加的强大。其次就是人口增加,升级城堡时代需要五十万的人口,但是没有限定必须是我们这样的大唐族人,所以我勉收流民也可以更好的去满足升级吊件。”三句话不离本行,铁真提出建议还是跟他管理的铸造部相关。

    罗德等铁真说完后也站了起来说道:“我们还需要派人到大汉朝,成为他们的民众,这样就可以将我们富裕的产品卖出去赚取金钱,同时也能收集到更多的情报。虽然我们有城主的先知先觉,但是城主也说过只要我们介入,那么以后历史的走向肯定不会跟城主所描述的一样。”

    还有士兵的来源,马匹,资源等等……随着铁真和罗德两人的开头,仲裁处的成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王绪等大家都说完后站了起来,看着众人都充满斗志,王绪十分的满意:“诸位,综合大家刚才的意见,其实只有三件事,一就抒收流民,二是挖掘人才,三就是进行贸易同时收集情报。大唐族人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快要达到五千人,加上城邦里的平民,我们总共拥有了近一万的人口。广收流民是需要大量食物的,所以我决定大力囤积食物,暂时不再训练新的大唐族人。任禹,现在建造一艘船需要多少时间?”

    “箭船需要一个多月,运输船和商船需要多一些时间,大约两个月就能建成下水。”任禹起身回到。

    “全力打造运输船。”

    虽然名叫运输船,是用来装人的,但是同样可以装载货物以及用来战斗,这时候建造运输船当然是最划算的。

    “遵命!”

    随着王绪一个又一个的命令出口,大唐城邦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首先是采矿方面,金矿成了首要采集目标,为以后进军大陆储备财富。其次是建筑队,因为不再训练新民众,所以修建房屋的事情也停止了,他们将修建一个新的船坞,然后大部分人员将成为新船坞里的船工,剩下的将率领大量平民开始伐木任务。

    新的农田被不断开垦,养殖的业务也在扩张,这都是为了广收流民而做准备。王绪的目标是今年使农田达到一万亩,而且台湾一年三熟,所以就算涌来大量流民,只要让他们不断开荒并提供四个月左右的口粮就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