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洞房花烛夜

作品:《帝国之崛起

    (第二更晚上送上!终于开始恢复了……求收藏,求红票!什么都求啊!感谢弥缘的打赏!)

    王绪没有直接去洞房中,老夫人早就让人准备好了醒酒汤让王绪喝下。进洞房之前,王绪把唐泽和李齐抓来守院门,今天典韦坑王绪的表现让他表示很失望,害怕洞房的时候再被坑了。

    推开了新房的大门,有两根大红蜡烛点在桌上,还有一些水果吃食、两个瓢和一壶酒。蔡琰坐在床爆头上披着盖头,安静恬雅,或许是听到门的声音,蔡琰微微抬了下头问到:“是绪哥哥吗?”

    王绪仔细打量着蔡琰,十四十五岁的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段时间不见都会觉得变化很大。虽然古代的礼服宽大让人看不清身材,但是王绪感觉得出来眼前的蔡琰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喜欢坐在自己腿上听故事的小女孩了。

    听到蔡琰的问话,王绪笑了笑说道:“还叫我绪哥哥吗?似乎叫错了吧!”

    “含等你挑了我的盖头我再叫!”和王绪在一起,蔡琰不自觉的恢复了以前的活泼,虽然出嫁之后要知书达礼,但是蔡琰知道王绪不会在乎的。

    王绪听到蔡琰的回话,十分高兴,这就是养成吧,把历史上那文静贤淑的蔡琰培养成活泼可爱的小女生,王绪觉得这几年没白费。

    拿起放在一旁的喜秤,王绪轻轻挑开了蔡琰的盖头,在新娘的装扮下,蔡琰少了丝稚气多了一丝成熟。蔡琰发现王绪一直在看着自己,小脸瞬间变得红彤彤的,在红蜡烛的照耀下,显得娇嫩欲滴。

    “该叫了吧!”王绪把喜秤和盖头放在一爆直接坐到蔡琰旁边说到。

    “夫君……”气息如兰,声若天籁,蔡琰娇羞的叫了一声。

    “恩!我的好娘子!哈哈……”王绪哈哈一笑,习惯性的就把蔡琰抱起来放在腿上,忽然王绪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又把蔡琰放在,然后走到桌边端起酒壶说道:“该喝酒了。”

    蔡琰没有注意王绪在说什么,只是刚才被王绪抱起来,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续加快,一起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是身份变了吗?直到王绪把装着酒的瓢递到蔡琰面前,蔡琰才反应过来。

    合卺酒,现代人称交杯酒,宋代之后才开始用杯子,以前都是用瓢,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合卺就是把两个瓢合起来,代表着结婚。

    喝过了交杯酒,王绪干脆把桌子移到床爆自己坐在然后把蔡琰抱起来问到:“琰儿可是饿了?”

    毕竟迎亲拜堂到现在,这么久的时间里,蔡琰几乎没有吃一点东西,听到王绪的问话,蔡琰点了点头。王绪拿过一些吃食,用筷子夹起来喂到蔡琰嘴爆蔡琰本想说自己来的,谁知道刚张嘴就被王绪把食物塞了进去。

    王绪表情不变,但是内心却提高了警惕,看来瀛州的海船已经这些诸侯的视线了。好在所有的船坞里面都是大唐族人和以前的蛮族在做工,忠诚度上完全有保证。

    “这恐怕不能满足袁大人的请求了,我瀛州木材缺乏,此时能拥有这些大船已经是极限,很难在向外出售了。”王绪没有犹豫,直接就推辞掉了。

    后来这使者又提出希望能和瀛州结盟,和瀛州一起进攻幽州的公孙瓒。王绪以瀛州忙于抵抗乐浪郡北方异族为由拒绝了,虽然王绪很眼馋幽州,但是现在最大的威胁不诗孙瓒,而是袁绍。王绪还找不到办法抵抗袁绍呢,怎么还会去帮他。

    王绪最后重申了瀛州和冀州之间的友谊,一定会在精神上支持袁绍的一切决定。袁绍的使者知道这只是王绪的客套,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

    后面那些诸侯不少都提出了购买海船,甚至提出购买海船制造技术的请求,王绪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不过这也给王绪提了个醒,吩咐人提高了船坞那边的反间谍以及防御等级,虽然这个时代的间谍很菜,但是王绪也不想阴沟里翻船。

    到后来曹洪也来了,不过他没提出什么,只是带来了曹的问候。确实,曹现在就东郡一地,完全和瀛州不可能有什么交集,海船更不是他需求的,所以只是希望能和王绪结个善缘罢了。

    说到曹,王绪又想起了青州黄巾,上一世的历史上,青州黄巾百万人入侵兖州,刘岱不慎死亡,才让曹有机会入主兖州,并收服了黄巾。这一世,青州黄巾被王绪带走了,却不知道曹怎么才能扩大地盘了。

    当然这不是王绪需要关心的,打发掉这些使者后,王绪发现还有一个人没来,就是张飞。叫人问了一下,才知道张飞根本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来拜访的,现在竟然被郭嘉和典韦拉去喝酒了。

    回到家里,夜里王绪本来就想抱着蔡琰睡了,谁知道蔡琰却把他推出房门,让他去找水芸水菲两姐妹,也不给王绪解释的机会就关上了房门。

    说实话,为了婚礼,水芸水菲一个月前都不让王绪碰了,这时候王绪昨夜本来就没好好发泄,心中有一团火。于是干脆顺水推舟,跑到水菲房里,把她抱起来,然后走到水芸房里,又是一夜春宵。

    婚后的第三天,便是蔡琰回门的时候。王绪去的时候又见到了郑玄,闲谈之中,就说到了瀛州的藏书阁。现在瀛州的藏书阁经过王绪的努力,也有近两千车的书籍,还有不少孤本。郑玄这位经学大师,自然对书籍充满了爱好,于是就提出要去观看。

    这时候王绪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不过暂时没说出来,等回门的事情完成了之后。王绪就先带郑玄去了藏书阁。到了藏书阁,郑玄完全就陷入了进去,赞叹连连。

    当郑玄在藏书阁流连了几日之后,王绪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瀛州藏书阁虽然藏书众多,但是少有分类和注解。大师乃经神,可否留在我瀛州,帮忙整理和注解这些书籍?”

    没想到郑玄听后,竟然直接答应了。他这样的人,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注解经书,在徐州本来就是避难,现在到瀛州避难也是一样,还能接触这么多的书籍,何乐而不为呢。

    郑玄的留下不仅让王绪高兴,也让蔡邕高兴。来到瀛州这个比较陌生的地方,蔡邕还是觉得有些孤单的,这时候能有一个老朋友常住,当然让他欣喜万分了。

    现在的瀛州,有两位当世大儒常住,这个消息传出后,让不少士子都离开家乡坐上了去瀛州的海船,这也是王绪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战争打的是什么?资源、人口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