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能够写入历史的会面

作品:《帝国之崛起

    (心里压着一些事,自我感觉写得越来越不好。真不知道怎么了。)

    听到庞德公的一句话,周围的士子们恍然大悟,得到庞德公的总结后,士子们也不再讨论瀛州的问题,而又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起来。

    “士元,这些都是来的,难道到现在都没有其他人来吗?”庞德公看了看四周,发现都是一些看着眼熟的年轻人。

    庞统摇了,确实,等了这么久都没有书童过来传消息。不过在庞统看来倒没什么,反正这一次聚会他也就想和自己的这帮好友聚一聚罢了,没有外人反而能自由很多。

    看到庞统,庞德公情绪有些失望,其实这一次不仅是他就连黄承彦还有司马徽都来了,他们希望能发掘出更多的人才。不过看到诸葛亮、徐庶等人,庞德公失望的心情又恢复了不少,已经有发现了这么多好苗子了,也不能太过贪心啊。

    “公子,额,老爷,门外有两人请求加入诗会,并个自写了一首诗。”之前在门外和王绪、郭嘉说话的书童拿着竹简走了进来,最开始本来是想递给庞统的,但是他一看到庞德公在,立马把竹简递了过去。

    庞德公接过竹简,先扫了一眼直接赞叹道:“好字,这是王体,不错不错!咦,这应该是蔡体,这两人书法造诣不低啊。”

    王体自然就是王绪写出来的字体,因为蔡邕的推崇和传播倒是让天下不少人知晓,而且随着王绪的身份不断提脯他的字也越来越受人追捧。庞德公也是有幸从以前一位朝廷里朋友那看过王体,所以自然是知晓。

    蔡体就是蔡邕创的字体了,蔡邕本来就是当世大儒,蔡体一出,士人纷纷追捧临摹,庞德公也曾临摹过,自然熟悉无比。

    为了不让人从字体看出来身份,蔡体是王绪写的,而王体则是由郭嘉写出来的。庞德公看到这两篇诗,先不提诗的内容,单单就是这一手字就让他赞叹不已。

    庞统等人听到后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能被庞德公赞叹的人不多,还一下子出了两名,这真是一次奇闻轶事了。

    庞德公看完字体后再开始品位手上的诗篇,读了几句又忍不住赞叹起来:“好诗好诗!”

    这一次庞德公是读出来的,所以周围的人也都有听到,大家品位了一下都觉得不错,纷纷点头附和。

    庞统听了之后也觉得是好诗,于是对那名书童说道:“去把这两位公子请进来……哦,不,等等,我和你一起去。”

    对于这样的两个人才,庞统也起了结交之心,于是干脆和书童一起往府邸门口走去。

    “我们也一起去吧?”徐庶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两名才子,于是拉着诸葛亮跟着庞统向门口走了过去。

    王绪也早就看到了这名老人,在一群年轻人中他有些鹤立鸡群之感,没有迟疑,王绪直接对着庞德公行了一个大礼:“晚辈在徐州常听闻庞德公之名,没想到今日能够有幸得见。”

    郭嘉同样也恭敬的对庞德公行了一礼,对于这样的大儒,郭嘉就算再放浪不羁此时也稳重了许多。

    “哈哈,两位小友却也非凡人,恕老夫直言,以前从未听过二位声名,不知二位师承何处?”庞德公微笑看着王绪和郭嘉,对于这样年轻有为的人他总是很喜欢。

    王绪和郭嘉互看了一眼,然后王绪先开口说道:“晚辈曾在郑大师开坛讲课时有幸听到大师讲解迷津。而后徐州书院开设,晚辈就和好友前往书院求学,有幸得到蔡大家指点,才能面前临摹出蔡体。”

    “晚辈的经历与为本也相差不多,只是曾听闻蔡大家创出蔡体乃是受了其徒弟王绪的启发,因此晚辈进了徐州书院后专门学的王体。只可惜前将军公务繁忙,无法得见其亲手写著王体。”郭嘉有些心有不甘稻息。

    王绪却在心里大笑,要说能见王绪最多的,除了蔡琰这将军夫人外也就郭嘉能见到最多了,就连郭嘉的王体都是跟着王绪学的。

    庞德公有问了些事情,让王绪和郭嘉讲解了一下诗中的意境,然后就告辞离开了,这毕竟是年轻人的聚会,他这个长辈在这里会让年轻人都放不开。

    等到庞德公离开后,王绪和郭嘉又和院子里的士子们互相认识了一下。这一次王绪也算见到石韬、孟建等人的真面目了,气质谈吐确实不错,强于常人不少。

    “为本兄和伯孝兄来自徐州,自然对徐州的律法知之甚详吧。两位没来之前我们可是对徐州的律法讨论了不少,不知道两位可否给我们再仔细讲解一番?”说话的是石韬,之前他听到诸葛亮等人的分析后,对徐州也起了浓厚的兴趣。

    王绪讶然,他没想到这些人之前竟然在讨论徐州,说实话他也很想听听这些荆州士子的见解。于是没有推辞,王绪把自己在徐州施行的法律还有土地政策什么的都一一讲了一遍。

    毕竟是王绪自己的政铂自然熟悉无比,就算有些时候因为偶然的遗忘而有缺失,不过也有郭嘉在一旁补充。

    不同于以前的道听途说,荆州的士子们从王绪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徐州景象。诸葛亮等人也是眼睛大亮,以前一些没有明白的地方豁然开朗。

    因为时间问题,王绪并没有讲得特别细致,一些不重要的地方都轻轻略过了。不过就算是如此,这些荆州士子们也对王绪的政策佩服不已。

    “若真是如此,王绪治下统治牢固,侵略成性,虽然酷法却又带着人情,恩威并施。若非此时四周环敌恐怕王绪早就领军四处征伐,一统天下了。”诸葛亮虽然不想承认王绪的功绩,但他还是对王绪施展出来的手段所折服了。

    王绪听到智多近妖的诸葛亮如此评价自己,心情也是大好。大家话题展开了,气氛也就融洽了,王绪和郭嘉很快就融入到了荆州士子中。

    后来王绪也听到了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人对徐州的评价,以及庞德公那一锤定音的评论。不得不说王绪对这些古人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好多政策都是集合了后世这么多年的经验而设计出来的,没想到他们只凭一些传言就能得出这么好的结论。

    随后也有一些士子想要加入品诗会,不过诗作都不佳,最后这场品诗会反倒是王绪和郭嘉收获颇丰,认识了不少荆州士子,同时也很好的宣传了一下徐州的理论。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次会面在后世却被不断美化赞赏,好似唐帝国的崛起就是从这一次会面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