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堂行医(下)

作品:《帝国之崛起

    (上风云榜和潜力大作榜了,深感荣幸啊,都是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多谢了!)

    “这么说来,那药方是王立小友家传的了?”众人进屋后,经过一番交谈张仲景也把注意力放到了王绪身上。

    “是祖上留下,不过后来,经过徐州书院十几位医术教习改良才成就了这个药方。”王绪这句话其实是真的。

    华佗却瞪了王绪一眼,之前王绪只说了药方是祖上所传,后面的事情根本没提及。也不知道王绪这话是真是假,又或者是想张仲景去徐州。

    “徐州书院?没想到真有开设医术教授世人。”张仲景听到后也是动容,这个年代出现一个能教授医术的学院让很多人都无法相信。

    “确实,一人之力犹有尽时,若能教出更多的医者才能更好的救治百姓。而且大量名医聚集一起,互相补充,更能让医术大进。晚辈其实这一次出游不仅仅是为了好友求医,也是接受了书院的委托,到各地寻访能人,为书院所教授的各项科目找到更多的教习。”王绪又给自己套了一个身份,真是骗起人来不偿命。

    华佗直接端起茶灌了一口,对于王绪这种张口就说瞎话的功力他已经无言以对了。不过华佗还是很佩服王绪的,做为一方诸侯却为了人才不断奔波,而且为了自己手下人也不顾生命危险出来寻找名医。

    要知道自从黄巾之乱后,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官府衙门各路诸侯都不想办法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动战争,欺压百姓。只有王绪做到了真正的解救百姓,为百姓谋福利。

    张仲景心中一动,他如何听不出王绪的想法,是想拉自己去徐州,不得不说这个提议很让他心动,但是这不可能:“小友的意思是想让老夫去徐州?”

    “正是,华神医已经决定去了。”王绪点点头,其实他心里知道现在的张仲景是不可能促离开的。

    “不得不说,徐州书院确实不错,但是若老夫去了,这长沙一带的病人由谁来治?”张仲景语气里带着无奈和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

    王绪忽然愣住了,是啊,自己只想到了自己治下的民众,却忘了别人。华佗是游历天下的人,去哪治病并不会影响什么,但张仲景不同,他的存在是保了长沙一地民众的平安。

    华佗也点点头,张仲景的话十分在理,不愧是一代名医。名医者不仅仅是医德,还有医术。要知道这个崩坏的时代,不仅仅是战争。

    还有一些庸医便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按寸不及超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对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却是晚辈考虑不周了,太守大人大义,晚辈深感佩服。”王绪起身对张仲景行了一礼,同时心里也多了一些想法。

    张仲景只是摆了摆手,眼中也闪过一丝遗憾,他对徐州书院还是很向往的。

    两人不再说话,忽然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王绪在思考刚才脑海里闪过的一丝念头。张仲景看了王绪一会,其实他还有些关于徐州书院的问题想问问,不过他知道这年轻人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于是决定不打扰。

    “刚才曾听王立小友说这位小友身体有疾?”张仲景还是对病症更感兴趣,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郭嘉身上。

    “正是,晚辈自幼体质虚弱,看过不少郎中皆言我寿命不长。所幸遇到了华神医,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已经有所恢复。”郭嘉对张仲景这样的医者十分佩服,进门后举止神态都很恭敬,完全跟他以前的形象不符。

    张仲景一听,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然后转头跟华佗交流了一下,喜色更重。

    毕竟人都还是有私心的,再说了现在兵荒马乱的,那些诸侯也不会允许跟王绪有关的人员自己的地方,谁知道你是真来传授技术了还是来当间谍了。

    张仲景和华佗都是眼前一亮,王绪只是利用一下郎中们的一些基础知识,这样也能教授出不少郎中,虽然缺少绝学难以成为名医,但对病人们却是有了更多的帮助。而且这些郎中们授徒后肯定会有感情,到时候说不定也把自己的绝学传了出来。

    不过这个办法只是不断的造福他人,对徐州书院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负担。当然华佗和张仲景脑袋里想的都是治病救人,却没想到金钱的问题,郭嘉倒是想到了,不过他准备回去之后再跟王绪讨论。

    其实金钱的问题王绪也有了一些想法,比如弄一个基金会参与到一些或者王绪私人投资中。又或者给现在的那些商人们宣传,让商人们做出善举来。不过这个确实很有必要,王绪觉得一定要让治下的商人们都有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心。

    做善事当然不是说有就有的,这需要舆论还有的引导,王绪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需要回去找人一起商议。

    “小友果然是仁德之人,若老夫不再为官一定会去徐州尽一份力的。”张仲景已经被王绪的想法所感动了。

    或许有人会说为何张仲景不干脆促了去徐州,其实这也有张仲景自己的考虑。如果他在长沙为官,他就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护得这一方百姓的安全,这比他促赋闲所能做的事情反而要多得多。

    这之后,张仲景又和华佗讨论起医术来,王绪因为和华佗学过一段时间,勉勉强强能听懂一些,所以还是有不少的兴趣。但戍嘉和典韦却是听得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兴趣。到后来,张仲景和华佗讨论得更加偏门了,王绪也无法听懂在讨论什么了。

    于是王绪干脆带着郭嘉和典韦先行告辞离开,张仲景和华佗都也理解外行人的痛苦,张仲景只是王绪三日后去衙门坐堂,帮忙诊治一些病症不太严重的病人,王绪也欣然答应了。

    之后两日都是华佗在张仲景无事的时候来讨论医术,而王绪等人则是在长沙城内外游逛,领略一下这一方风景。

    时间过得很快,十二月初一就这么来了。这天一大早,王绪就和华佗赶往了衙门,郭嘉等人当然没兴趣,决定去一些风景优美之地逛逛。

    还未到衙门,王绪就看到不少民众带着家中的病人向着衙门方向前行,等到了衙门的时候王绪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等候了。有一名新的名医也来坐堂的消息早就被张仲景派人传了出去,所以这一次来的病人比以前都多了不少。

    王绪和华佗从侧门进了衙门,找到了张仲景。经过一番商议,张仲景和华佗两人坐堂,而王绪则决定在守候的病人那里先行做一些诊治,如果有把握医治就出手,如果不行就留着等华佗和张仲景解决。

    很开就到了开堂问诊的时间,在衙役的引导下,病人们都规规矩矩的。先请了两名病人进大堂,而王绪则走到了等候的病人那里。

    听说王绪是里面坐诊郎中的徒弟后,这些病人还是很配合的伸出了手让王绪号脉。王绪也不勉强,能治的他才开方,不能治的都如实告诉病人,让他们稍作等待。

    原本很多病人对王绪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直到有一名脱臼和一名骨折的病人找了过来。王绪可是对跌打损伤十分有经验了,很快就给他们接上了脱臼或者骨折的地方,这一套熟练的手法让病人们都称赞不已。

    民众们对医术完全不懂,根本不知道跌打损伤和生病有什么区别,因此也认为王绪医术不凡,所以从王绪这里得到方子的病人基本上都没有再等待,而是选择了去药店按方买药。

    为了准确,王绪对那种稍微有些不能确诊的病人都选择了放弃,让他们等待华佗和张仲景的诊治。只有对那些真的不是大病的病人,王绪才给出了药方,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害了别人。

    有了王绪和华佗的帮助,这一次得到诊治的病人数量比以前两次诊治的病人都多了不少。毕竟以前那些只是小病症的病人也会耗去不少时间,反而让一些重病的患者得不到张仲景的诊治。

    虽然午时过了没多久,王绪就身心疲惫了,但他却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或许这就是华佗和张仲景为什么会用尽一生去治病救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