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壬寅年之发展

作品:《民国战神

    1902年,先前建设的一座日产100吨钢铁的平炉投产,西北集团旗下的‘炎黄钢铁公司’钢铁产量达到15万吨,是日本的两倍。

    因而将工人用到了铁路修建上,西北集团又修了缩支线铁路,一条从兰州修到宁夏盐池县,西北集团在盐池县投资了一个油田,第一座油井已经正在打了。同样盐池县还有食盐出产,又有煤炭资源,是一个有投资潜力的地区。

    另外一条铁路则修进镜铁山矿区,西北集团计划未来以镜铁山矿区为主要碟矿产地,钢铁厂将建设在张掖。

    玉门关油田实际上更好建设,不过暂时没有建设,因为沈凝云决定将铁路不断的往东北延伸。

    因为日俄战争过两年就要爆发了。

    如何在日俄战争中捞上一把,成为沈凝云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把铁路往东北方向修,显然是能够赚到利润的。

    第三条支犀也就是修到陇南文县的,这条支线铁路修进山区,不过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有河谷可以走。

    只有个别地方,需要钻隧道和架桥,但成本也是最高的一条支线。这条铁路未来将一路修到四川,从四川广元修到成都、重庆等地。

    第缩支犀则修进了青海,因为青海有钾矿资源,显然是一个缺乏钾矿的国家,缺口极大。

    这缩支线的总长加起来达到1000公里左右,按照每米消耗60KG钢材计算,需要消耗6万吨钢铁。

    而榆中县钢铁产量完全可以供应得上,加上正在修建的玉海铁路甘肃段,还不用一年的钢材,钢材供应很是充足。

    此时为了能有更多钢材用于建设,盖房子都是用木头房子或者砖瓦平房,甚至是还有窑洞。

    只有学校盖得很不错。

    其他钢材都用在了农具、农具、机械设备、铁路和其他工程的建设上面。在这样的关键发展时期,很多东西能省则省。

    铁路的修建,为甘肃带去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年有超过两百万人移民到甘肃,甘肃人口上涨到了八百万左右。而很多都是青壮劳动力前往甘肃修铁路,并未将家小都带到甘肃。

    西北银行这时打出了年利率5%的招揽手段,而且一元即可开户,为此吸纳了大批的存款。

    同时这一年西北银行正式发行了银元,即炎黄通宝。但是很多老百姓不识字,因为正面两条栩栩如生的龙,被称之为‘龙洋’,后来满清发行的银元同样也有一条龙,则被称之为‘西北龙洋’。

    同时发行铜元、铜钱。

    即1银元=20铜元=600铜钱。

    铜元和铜钱没有太高附加值,基本上就是按照银与铜的市场价对重量进行设计,免得被人钻空子。

    这些零钱自然不可能永远用铜币,铜币只是暂时的。以后可以直接用纸币或不锈钢,不过纸币印刷和不锈钢都暂时没有搞出来。

    炎黄通宝的发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老百姓对于这种制造精美的银元很是喜爱,不仅看着漂亮,而且买卖方便,不用再秤碎银什么的,银元成色都是统一的,使用自然非常方便。

    一批接一批的银元被制造了出来,显然银元的制造能赚不少钱。

    而老百姓因为把钱存在因银行能够拿到利息,都纷纷把钱存入银行,而且西北银行首创一元开户制度。

    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开户,而且事后还能把钱取走。

    而且西北银行虽然背景强硬,但是却没有店大欺客,银行业务员都是笑脸迎人,服务态度很好。

    那些地主、大户人家,同样也将成箱成箱的金银往西北银行里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存款被吸纳进了西北银行。

    西北银行靠这些存款,成功的建立了一个资金链。

    即铁路修建时,钢铁厂工人,以及钢轨制造厂工人,以及那些铁路修建工人都将钱存入西北银行。

    相当于是钱花出去了,又回到了西北银行。而民众取走钱拿去消费,从粮食、棉布、烟酒食盐到医疗、教育、城市住房、酒楼,甚至是消费都是财团处于垄断状态,不过当前交通不是很方便,因此财团垄断区域还未全面铺开。

    通过这些消费,老百姓买到了生活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而财团拿回了钱,财团又可以用这些钱拿去投资。

    从而不断的循环下去,不断的投资使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整个社会也就会富裕起来。老百姓都有活干,就有钱赚,就能消费。

    天无首无尾,方能运转不息。只有循环才是最长久的,大的循环中又有小循环,这也是宇宙基本法则,同样也是‘道’无处不在的表现。

    有了循环,建设才能长久。

    至于存款能拿5%的年利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如果财团投资,连5%的利润都收不回来,那干脆不要搞财团了。

    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人才培养成本较高。相当于财团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有更大的花费,而且培养速度很慢。

    而且对于财团来说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利益受损。造西药才赚钱,因为可以进行工业垄断。

    但如果是中药,这怎么控制呢?

    中药到处都是,古代交通不发达,很多地方买不到主流中药,于是中医就用当地可以出产的草本、动物进行代替,形成地方药材。也就是说,中医除了能用的草本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样可以用其他国家地有动植物作为药材。

    中医连蟑螂屎都能当药材来治疗发烧,还有什么是不能用的?矿物、草木灰什么的,只要是个自然形成的东西,高明的中医都可以用来治病。因为中医是从阴阳五行入手,万事万物皆在五行中。

    配药是有严格理论依据的,必须按照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的互相关系来进行组合,所以才形成了一张张极为复杂的药方。如果古代没有这个体系的存在,是不可能形成这么复杂的药方的,因为那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

    有了理论,知道了一种药材地性,就可以灵活组合。这也符合周易中提出的宇宙三大法则‘简易’,即这个世界的花样就算是再多,其本质都是很简单和不变化的。

    药材生产无法垄断,即不可攫取高额暴利。但好处也体现在,医疗成本低,不像西医那样需要反复治疗,如果未来施行免费医疗制度,那么就需要用中医。如果是用西医的话,成本会被拉高。而且西医不能根治很多病症,对一些病症甚至是完全没有效果,会使很多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力对于民族来说是很重要的,能重新崛起的最大资本是什么?那就是人!人多也是一种优势。

    如果要培养出足够的中医,起码需要五十年。

    但是西北财团还是选择了大力培养中医这条道路,因为西北财团是一个民族财团,当财团利益与民族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向民族利益看齐,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为了减少民族整体的疾病发生率,沈进文还要求教育体系当中增加‘养生课’,养生是能改变人生的,排在第十位,而趋吉避凶则排在第十二位,趋吉避凶也就是找算命先生算命什么的。

    越排在后面的,是越容易做到的。

    天运、地运、国运这些东西同样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命运的力量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力量,虽然在相同的环境中最为重要,但并非是绝对的。人的命运,经常被国运、地运、天运所碾压。如战争与天灾,可以使不同命运的人死在同一天。如社会主义的环境下,大部分人的财富都差不多。

    的养生理论的高度,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的。一个养生高手,甚至可以做到没有任何疾病。

    西北,相当于有了制定社会体制的能力,属于国运的一部分。国运好,则大家都好,人可尽其才,物可尽其用。

    天赋需要浇灌,否则会被慢慢的磨平。而教育则可以提高天赋的应用高度,就如两个人是相同的命运,但是一个生在,一个生在非洲,一个有受过教育,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其人生就截然不同。就如一个人有管理天赋,但一直生活在农村,也没受过太多教育,就只能当村长,但是生在城市受过较高教育,则可能当省长。

    日本和韩国也很流行八字命理,韩国人曾经研究过韩国总统的八字,发现相同八字的人,在韩国最差也是一个企业老板。但是为什么一个能成为总统,别人只能当企业老板呢?这就是所受过的教育不同,家庭不同,空间所处位置不同等等力量决定了其成就的不同,但是在人生的起伏轨迹上又有其共性。

    美国一个机构也有人做过一次调查,即将上百对从小就离散的双胞胎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他们在兴趣爱好和人生起伏方面非常相似,甚至是连找女朋友都是很相近的类型。

    文化虽然在工业化时代,其最高端的修身养性,成仙成佛已无竞争力,你不去侵略别人,别人会跑来侵略,再那么搞下去说不定要亡国灭种。但是在医疗、养生等方面却是对民族有很大的好处。

    学养生虽然增加了课程,但是为什么不能把填鸭式教育废除,让学生少学一门英语不就有时间了。

    学习英语,那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人的技术文件、书籍。

    但是如果的科技水平如果比西方人还先进,那还需要那么多人学英语吗?显然是不需要的。

    培养翻译什么的也很简单,直接出国留学就可以了,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丢到英国去生活个几年,也能说英语。但是全面学习英语,结果后世学生那么多,还不是有一大堆学了五六年英语,连用英语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都不会的。

    沈凝云脑子里的那些工业技术,就足以让的工业生产力超过欧美了,因此也不需要那么多人跑去学英语什么的。

    细节决定成败,国家的管理,同样也是如此。

    也许一个国家在细节上比较松懈,那么无数个细节加在一起,那么就会影响国家发展,但如果重视这些细节,那么也许初期投入比较大,但是却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国家自然而然的强大起来。

    只不过,简单与精密也是互有优劣的,简单的竞争力比较强,复杂的效果虽然好,但经不起折腾。

    因此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在于审时度势,灵活制定路犀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正确的变化。

    这一年西北的各领域路线基本都已制定,从行政到教育、医疗、军事、工业、农业等等。

    各个领域都在打底子,很多草台班子在这一年有了很显著的发展。

    在工业方面,德国方面的技工、工程师,以及机床、机械设备的到来,让西北的工业从骨感变得起来。

    工业的发展,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电力方面的技术,在沈凝云的亲自主持下,在1902年迅速完成了技术突破,并达到了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这也意味着,即将因为这些技术,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阶段。其核心的生产力技术已经是全世界领先水平。

    剩下,只在于继续提高其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生产上,才能创造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