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玉海铁路通车

作品:《民国战神

    1903年,榆中工业区火电厂正式发电,电气设备的产出,让西北具备了电力建设能力,电力开始应用阶段。

    不过当前用电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电气工业的底子有了,无线电制造厂有了很大的发展,西北产出了03式军用无线电台,采用了新的无线电频率。03式军用无线电台信号更强,体积更小,而且在电力方面使用了电池,也可以手摇充电。

    同时还成立了一个电灯制造厂,而且沈凝云直接选用钨丝作为电灯制造材料,比当前爱迪生用日本竹子制造的灯泡寿命更长。这个电灯制造厂,还将研发军用探照灯、信号灯等项目。

    最重大的研究项目,便是电动机床及流水线生产设备的制造,这都需要电力的支撑,火电厂的出现使得有了应用的基础。

    这方面基本上不需要什么研究,因为沈凝云已经根据制造技术的水平,直接话出了制造图纸。

    他画出的是一套子弹生产线的图纸,流水线生产的那种。

    只要成功的将这套生产线制造出来,那么西北军工业在子弹生产成本上将大幅度的降低,也就可以供应更多的子弹用于射击训练,同时也有能力培养出的批的狙击手。大规模的培养狙击手,除了看天赋,也是用子弹喂出来。

    1903年5月,榆中工业区炼油厂成功的炼出了第一批煤油,西北炎黄石油公司正式成立。

    炎黄石油公司的煤油提炼技术所用的技术不是那种低级的蒸馏釜,而是可以连续蒸馏的蒸馏塔。

    这套蒸馏塔设备是由机械设备制造厂按照沈凝云画出的图纸进行制造,每天可以处理100吨原油,一年可以生产出3。6万吨煤油,这一点的产油能力,恐怕连甘肃省的煤油需求就无法满足,更别说是向外输出了。

    因此产量必须扩大,机械设备制造厂正在制造更大型的煤油生产设备。

    沈凝云跑到机械设备制造厂,郭士铭正在生产车间监督,见沈凝云来了,连忙迎了上去。

    “炼油设备造得怎么样了?”沈凝云对郭士铭问道。

    郭士铭说道:“这些炼油设备比较简单,制造成本也比较低,我们投入200万银元,即可建造起50座日产煤油150吨的设备。现在已经造好三十多套了,检查之后即可送去安装了。不过我们的机械设备制造厂的规模,还是需要继续扩大的,制造任务实在是太多了。”

    任务确实很多,西北集团到处在投资,粮食加工、炼油、钢铁加工,以及各种领域的生产,西北集团都对生产力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吧!我们一边加大机械设备制造厂的规模,一边把那些附加值低的低级设备交给德国人生产,我们的工厂则生产高级的机械设备,以及自主研发机械设备。等我们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足够庞大了,再全面自力更生。”沈凝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这个办法很不错,即解决了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更好滇高我们的机械设备制造能力。”郭士铭不由兴奋了起来,说道:“我们的第一台电动机床,已经差不多要出厂了。”

    全线通车这一天,榆中火车站一片张灯结彩,张奎发、沈进文、赵维书以及饶应祺等人都悉数到场,在一串999响的鞭炮的噼啪声中,第一辆蒸汽机动力的火车从榆中工业区驶向海州。

    铁轨两旁的军民看着缓缓开动的火车,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我们有铁路了!”

    “铁路终于通车了!”

    所有人都喜笑颜开,这辆拖着载满满货物的一节节车皮的火车,在西北军民眼中,就像是承载着崛起的希望。

    玉海铁路的修建时间创造了铁路修建速度的新记录,包括路线勘探,也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第二天,玉海铁路通车的消息,出现在了《苏报》、《大公报》等报纸上,这个消息的报道让很多知识分子振奋了一番。但是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指出,这条铁路乃是德国出资修建,营业权也在德国人手中,很可能造成列强依仗铁路对进行更深入的掠夺和进一步的侵略。

    铁路的开通,使西北集团终于能够将商品卖到华北平原,以及江淮北部地区,甚至是可以出口。

    也可以运到连云港,然后用货船转一圈长江水道,将货物卖到长江流域去了。同时也能够大量的向西北移民,从而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了。

    但是铁路运营权在德国佬手中确实不保险,首先无法保障服务质量,再则这条铁路的利润绝对是很丰厚的。

    整条干线的修建,一共花掉了5000多万两白银,但是这条铁路一年产生500万两的利润绝对是可能的,因为西北集团有大量的货物要运输,同样也有很多东西要进口。

    进出口频繁,就意味着运输资源利用率脯盈利自然也就产生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沈凝云决定从德国佬手上租走铁路运营权,和德国佬再谈上一次买卖。

    显然沈凝云手上的蒸汽轮机技术,是最大的依仗和底气。

    如果德国佬不要蒸汽轮机技术,那么英国佬绝对是想要的,作为一个世界霸主,而且是建立在海军上的世界霸主,自然非常重视海军技术的发展,而且英国佬很有钱。

    德国此时想要争夺世界制海权,那么就必须在海军技术及规模上超越英国,但是在规模上超越英国显然不是太现实,而技术上超越英国也就成为了德国人最佳的方案。

    按照之前的协议,德国容克财团及德国军方又急匆匆的找上门来了。

    “铁路现在已经修好了,我们是不是要谈一谈蒸汽轮机的技术交换问题了?”路易斯上校对接待他们的郭士铭提出了蒸汽轮机的技术交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