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渗透满清新军

作品:《民国战神

    1906年,英国已经意识到了西北对其在利益的威胁,西北的发展,使英国商品在销量大减。同时西北集团坏了英国在西藏的好事,又向俄国输出军火,差点让俄国击败了日本。

    西北已经走向工业化,这引起了英国的警惕。

    只是英国真心拿西北没办法,西北在大陆内部,又不是处于沿海,英国海军根本威胁不到西北。至英国陆军嘛!有能力打到那么内陆去吗?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遏制西北的发展,英国开始支持满清编练新军,以对付西北的威胁。

    满清为此还拿到了一笔军事援助,满清建立了一支两万兵力的禁卫军,同时还编练新军三十六镇,采取两镇一军的编制,每镇兵力1。2万余人,新军规模将近50万。由于有了英国的支持,又计划增加六镇兵力,总计四十二镇。

    新增六镇,其中三镇为陕西编练,相当于陕西拿到了四个镇的新军编制,同时河南增加一个镇,山西增加两个镇。

    但是河南与山西增加的三个镇,同样也被派驻在陕西。

    满清在陕西集中了七个镇的新军,兵力有将近9万人。这9万新军以宝鸡一线为第一道防御,试图将西北军挡在宝鸡以西。

    但是满清就这些新军的军事装备方面却是不太舍得砸钱进去,因为满清根本没什么钱了。

    各种各样的借款、赔款,每年光是利息就是一大堆了。

    像马克沁重机,也只有禁卫军和北洋六镇装备了,其他新军一律没有几挺,因为这玩意子弹消耗速度太快了,真心养不起。

    不过在步方面,满清还是向西北采购了清一色的毛瑟98K,也就是华夏01式,禁卫军及北洋六镇的马克沁重机也是向西北采购。

    日俄战争结束后,西北军工业的最大客户就是满清了,满清要编练五十多万新军,所需军火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西安条约》规定,满清在购买军火时,必须先考虑西北。此时世界上,德国军火在亚洲是最畅销的。

    西北军工业所生产的便是德国体系的军火,而且价格还比德国军火要便宜一些,质量却非常不错,不比德国军火差。

    加之西北军情局秘密贿赂了庆亲王奕劻,贿赂金额高达100万两白银,这让奕劻很奇怪,既然西北军火质量好,价格又便宜,为什么还要来送钱呢?

    不过奕劻可不管那么多,既然有银子送来,那自然把事办好。

    奕劻可谓是辛亥第一功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奕劻是个视财如命的,号称是和珅第二。他是清末卖官系统中最大的BOSS,因为他是慈禧的亲信。慈禧知道奕劻之爱财,所以对这种人更加信任,因为奕劻没有野心,不会动摇到慈禧的个人权力。

    奕劻平生收受贿赂、卖官所得现金、物品超过一亿两白银,确实有和珅第二的趋势。满清之所以被掏空,这奕劻可是有功劳的啊!就连镇压辛亥革命期间,还向带兵的索贿。清廷退位,也是袁世凯给了奕劻三百万两白银,让他进宫当说客,以配合他的逼宫大戏。

    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使整个民族都处于一种急躁的状态,就连满清同样都处于这种急躁的状态,都想快速的找到一个摆脱当前困境的方法。因此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满清开始改革。

    为革命铺平道路的不是革命宅而是改革者。

    但是那些接触过西学的留学生和新学学生,都意识到要想让走向强大与繁荣,就必先推翻满清。加上日本的推波助澜,更使这种意识变得非常普遍。

    从理性角度上看,此时的最好是不产生动乱。但革命是非理性的,加上满清也是非理性的,于是满清灭亡。

    尽管推翻满清是西北及西北集团的基本路犀但是全国都处于这样非理性的情绪当中是非常危险的。

    一不小心就会让日本阴谋得逞,使陷入军阀混战的动乱之中。

    西北则处于一种理性状态当中,因此在日俄战争中引起了一些进步学生的不满,认为西北支持俄国是为卖国。

    西北考虑的是如何在确保国家不陷入大规模动乱的前提下终结满清,而不是盲目的摧毁满清的统治,这也让一些中二的进步学生不理解。

    由于满清对新军控制力低下,因此沈凝云搞出了渗透计划,既然连同盟会都能大规模的渗透新军,为什么西北不能?只要把满清新军渗透了,那么真要是打起来了,新军手上就算有再多先进军火,也会大规模的倒戈。

    至于为什么要采取两种路犀区分北洋六镇,这主要是北洋六镇比较特殊。北洋六镇是袁世凯练起来的,袁世凯将军队打造成其私人军队,不允许革命党在北洋六镇乱来,而是靠利益将北洋六镇捆绑在一起。

    而如湖广等新军,湖广总督张之洞并未把新军当成私家军队来抓,因此对于革命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汉族督抚同样如此,他们尽管还维系着满清的统治地位,但是内心同样也一定程度上同情革命,他们对满清也失望了,一些满清督抚甚至看到,满清的统治已经快要结束了。

    对新军的渗透手段,在北洋六镇是不适用的,因此沈凝云决定让军情局从袁世凯身上入手。

    只要新军要军火,连先进榴弹炮西北都一律卖给他们,根本不怕满清对西北能产生什么军事威胁。

    把军火卖给满清新军,说不定日后还能为西北军做嫁衣。

    为了渗透新军,沈凝云亲自主持军情局搞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军人报》,专门揭露清军内部克扣军饷等损害普通士兵利益的新闻,以此来打入新军,在其中又加入许多宣传的东西。

    一份是散报,不正式发行,但每周免费送到清军军营,同样是宣传民族主义,以及西北军的形象。

    同时军情局成立了潜伏科,在满清到处招募文人从军的时候,将一些受过了军事训练的西北年轻军人送到各省新军之中。或是让这些人出国到德国、日本的军事学校混个背景,然后再满清新军。

    当然,这个潜伏科设立后,让沈凝云很纳闷的是,满清十分缺乏特工争斗的意识,甚至是毫无防范。一些在西北讲武堂出来的军人,竟然光明正大的就被满清各省新军给录用了。

    满清三百年下来,也就是初期野猪皮在东北闹事的时候比较擅长使用间谍,但是明庭比较缺乏这方面的防范能力。入关之后,也没什么敌人要打,自然不会去成立对付其他国家或势力地工部门,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很低下。

    当然潜伏进满清新军的军官,都还是经过一番包装的。作者钧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