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海军的现状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离开佩内明德后,维勒安即日返回了柏林,就情报技术设备研发工作的进度对希特勒作了一番详尽的汇报,并且把恩格尼码短时间内使用范围进行了规划。希特勒听取了汇报——尤其守于英国人的40局的消息之后,稍微放松了一些。

    “威廉,关于和英国人的情报对抗你做得很好,我简直难以想象如果不是你发现了英国人和波兰人的企图,如果撵战争再次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受到多么惨重的损失——我一直以为只有法国人,波兰人和俄国人才是帝国天然的死敌,想不到英国人亡我之心不死,那么多年了还一直以帝国为主要对手。真不知道他们安的是什么心。”

    从希特勒的个人情感来说,他对英国人的反感程度是比较低的,毕竟他一直一厢情愿地以为既然英国人也是盎格鲁萨克森血统出身,自然不该太过仇恨德国,甚至在历史发展到敦刻尔克和海狮行动时仍然对英国人心存幻想。可是维勒安到的情报一次次打击了希特勒的自信。让他不得不比历史上更早对英国人惮度进行一次重新的审视。

    不过讨论英国问题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因为让出旳里雅斯特军港的时候,希特勒与麦克唐纳首相签订了《英德海军条约》,德国杯允许拥有相当于英军海军规模40%的舰队,这是对凡尔赛条约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希特勒最近一两年内还没打算现在就撕毁凡尔赛条约——毕竟刚刚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对这些国家的工业产能和研发潜力进行一个整合,这个消化的过程没有三四年的时间是不能做到如臂使指的。

    那么,这些条件也就决定了这几年能够进行重大扩张的就只有海军的实力了,加之海军的造舰速度比较慢,提前准备起来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维勒安长官,元首让您明天去参加一场海军整备会议,雷德尔将军和邓尼茨将军还有卡纳里斯少将这些海军主要指挥官、情报官以及布罗姆福斯、克虏伯公司这些主要供应商都会参加,元首希望您能够对海军建设提供一些技术情报方面的消息。”

    “好的我明白了,你去准备一下我需要的材料,明天一早就去总理府。”

    向维勒安传达命令的是他到柏林后希特勒专门为他配的协调副官。是个路人甲一样的龙套。施佩尔和多恩伯格现在都需要在佩内明德常年进行研发管理统筹工作,维勒安到的一些外国新的技术情报当然可以交给他们分析和安排对铂但是这些人毕竟只能分析已经得到的技术情报而不可能处理技术情报的工作。这让维勒安深感苦恼。

    看来还得找一个既懂技术又懂谍报的复合型人才啊,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在维勒安的怨念中,海军重整会议就如期而至了。第二天一早,维勒安亲自驱车前往总理府。其他人也都提前赶到了会场。尤其是那些海军的高级将领,脸上无不显示出一股振奋之情。

    “很好,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么今天我们就直接主题,大家相信都知道了,英国人最近对我们表现得不是很友好,我曾经一度指望过将来有机会和英国人消弭仇恨,但是英国有很多在野的战争贩子总是忘我之心不死。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希望讨论一下一个为期五到六年的海军重建计划,希望大家能够量力而行。”

    希特勒做了直入主题的开场白,也为这个即将制定的计划敲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量力而行”——德国不可能指望和上一场战争那样疯狂和英国人拼舰船数量的。随后,第一个议程就是雷德尔上将率先介绍海军重建的现状。

    “诸位同僚,首先由我来介绍一下,在元首的带领下我们在过去4年中完成的建设情况。从1930年我们铺设第一条‘德意志’级装甲舰的龙骨开始,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以每平均两年建造装甲舰1艘和重巡洋舰2艘的速度开始了我们的海军重建计划,但是受到条约的限制,比重巡和装甲舰更大的战舰一直处在技术储备和概念设计阶段无法付诸实施。

    维勒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自然不会让那些企业负责人难堪,所以起步就从几个刚才提到的技术难点开始解说。

    “元首,刚才雷德尔将军说的几点我也确实有深切关注过。毕竟我国的大型造舰技术积累断档了十几年,瑕疵肯定是有的,但是现在也正是我们解决的好时机——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够有五六年的发展时间,那么我们无疑可以得到一定的局部优势,哪怕对手是英国人。

    英国人现在的舰队规模确实比我们大很多,就算我们按照现在的辅助舰只规模配齐了主力舰,仍然只有英国人六分之一的数量,所以拼数量我们是拼不赢的。但是我们有一个优势——英国人从上一场战争结束后就进行过几轮疯狂的军备扩张,胡德级,声望级,伊丽莎白女王级,这些战舰以现在的技术来看就是给将来的新锐战列舰送菜的。至于航空母舰,因为航母不容易在战争中损失,英国人一二十年代的航母数量占到的比例就更高了。虽然他们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舰体结构和动力结构决定了这些舰队是肯定不能和新建的相提并论的,可是英国人又已经在建造保养维护的过程中花掉了大把大把的国帑。这是他们的劣势,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垃在二十年的服役过程中消耗掉的武器弹药补给维护成本,比我们甩开包袱无需负担维护成本的新舰队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劣势。

    我们当前应该做的,就是拖延战争开始的时间,让新海军技术对旧战舰形成足够的代差,让英国人花了大把银子维护的东西在战争中发挥不出作用。”

    “说得很好,这一点威廉和我想到一起了,帝国的战舰必须是最精锐的,技术最优秀的……”希特勒对大舰巨炮的又被点燃了,开始胡言乱语起来,一会儿后才想起来让维勒安继续解释准备从哪些方面形成技术代差。

    “元首,雷德尔将军,各位供应商,请看这些资料。”维勒安把一叠厚厚的技术资料分发给与会宅“各位,你们现在手中看到的是我们帝国技术情报局为大家做的一些新意。”

    “哦,什么?这是当初奥匈帝国‘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全套设计图纸和施工细节么?虽然和帝国原来的战舰资料相比没什么优势,好歹也是尤其特长吧。”

    “嘿,布罗姆,你不能这样外行看热闹一样评估,你看,这里是从最早的联合力量级的三联装12英寸主炮塔到后来奥匈十几年在大口径主炮塔研究上的全部成果数据,哦,居然还有美国人最新锐的科罗拉多级和设计中的北卡罗来纳级的MK-216寸三联装炮塔的前期试验数据?”

    布罗姆福斯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在那里翻看着材料,他们两人是发出惊叫和赞叹最多的。

    “大家静一下,看来大家都很有干劲,这很好,我也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些数据的来源,众所周知,帝国去年成功干掉了意大利人,让奥地利和捷克回归了帝国。我们帝国技术情报局的人在这些行动中对新并入地区的重要军工企业和技术人才、资料进行了第一时间的保护和搜集,如大家所见,其实我们要实现海军技术上的补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利用新引进的技术进行挖潜吃透,这样才能把我们在之前十几年的盲区中积累的短板补强。

    以三联装主炮塔为例,奥匈帝国的斯柯达军工厂其实就比国内的克虏伯和莱茵金属要强——当然,阿尔弗雷德我不是在说你们不努力,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当年皇帝偏爱双联装的11英寸炮而已——斯柯达从1905年就造出了12寸的三联装炮塔,上一次大战开始的时候他们又试制成功了14寸的三联装炮塔,加上他们战后归属到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在战后是被英法持扶植态度的国家,他们在这些年的技术积累其实一直没有断档过,所以我们应该把他们进行改组后纳入我们的统一研发委员会中,相信我们的战舰火力一定能够有很大滇升。”

    “维勒安先生,我想问一下,那……那些明显是米国人的MK-2三联装16寸主炮设计资料的内容是……”阿尔弗雷德看着手上的资料仍然满腹狐疑。

    “那些是我在31~32年的时候从美国的纽波特纽斯还有巴斯钢铁公司挖来的一些人才带来的实验数据,当时因为经济危机,美国人临时准备砍掉那些因为海军条约限制而遥遥无期的项目——我就顺手把一些不得志的人才挖过来了,这些人足足有数以千计,当然,还有几十万份各种实验参数。从火炮材料到装甲钢,引擎材料的都有,如果大家感兴趣并且愿意加入由帝国情报局统筹的研发委员会的话。”

    “愿意,我们都愿意!不就是需要付出一些研发项目分配的自主性么,我们相信在维勒安先生的技术情报支持下,按照你们的规划进行研发一定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