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标准化底盘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让我们暂且把时间穿越到1938年4月20日——也就是三年之后。当初维勒安向希特勒建议倒克设计指标变更得到了希特勒的充分肯定,各家公司也就没有过多的抗争,拿着新的设计指标和维勒安提供的技术支持资料回去埋头苦干了。

    经过两年的奋斗,帝国最新锐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终于制造出了一系列满足要求的样车,今天就是向元首进行生日献礼的时刻了。

    希特勒在维勒安和古德里安的陪同下,来到了沃尔夫斯堡倒克试验场。随着元首的专车缓缓驶过,列队欢迎的工作人员和卫兵纷纷举手敬礼,在试验场的一侧,一排样车在厚重的帆布遮蔽下仍然透出浓浓的杀气。

    “威廉,我已经等不及要看我们新车的表演了。”

    “元首,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古德里安接到指令后,立刻让那一排坦克兵启动样车,粗重的引擎声仿佛天外闷雷磅礴有力。

    “元首,很荣幸能为您介绍我们今天试车的产品,这两款型号的战车是我们在做所有工程师的杰作。”保时捷博士来到希特勒面前,但是他没敢托大居功,毕竟在战车的研发过程中,BMW、戴姆勒奔驰和莱茵金属、克虏伯也都出了大力。

    随着保时捷博士的声音,首先驶向希特勒的是一辆外观低矮、前装甲以夸张的60°角倾斜的战车,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这辆车居然没有炮塔,一根粗长的炮管在车体正前方右侧直接向前伸出,颇有一种小车扛大炮的怪异之感。但是战车的形势速递却丝毫不缓,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可以估计出此车在极速形势的时候轻易达到了70km/h的公路时速。

    然后那辆车在希特勒面前几百米处一个急刹车,然后原地转向、瞄准,对着远处靶场上一块10厘米厚的装甲钢板开了一炮,用了望远镜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公里外那块10厘米厚装甲钢构成的靶子被轻易打穿了一个洞,似乎都能听到令人牙酸的金属钻裂声。

    “元首,这是我们根据维勒安长官的技术情报局指定的要求设计的3号驱逐战车。根据帝国调整后的设计计划,3号底盘战车战斗全重应当控制在12~15吨,能够胜任无炮塔车型,无炮塔时净高不超过1。8米,可搭载75mm反坦克炮,引擎动力不低于330马力,公路极速70km/h。当初为了综合实现这些参数,我们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35年以前帝国制定的3号坦克指标是战斗全重21~22吨,260马力。现在我们要在更轻的底盘上完成更大的引擎和更重的火炮。这让我们一度绝望过。”

    “那么,你们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个车虽然看上去丑了点,但是我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突然袭击的利器的。”

    “哦,元首,您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后来的解决方法,您也看到了——维勒安长官对我们说,如果没有安装75mm以上火炮的改良空间的话,那么战车必然是不能够适应未来战斗的。所以他交给我们一个减轻战斗全重和底盘累赘空间的办法——取消炮塔,取消炮塔可以减少数吨的重量,外加底盘内的炮塔旋转机构和悬挂、液压设施也都可以简化或者去掉,所以我们很轻易地就把战车全重降低了5吨以上。

    战车的第二个改进是我们根据维勒安长官提供的技术情报,采用了动力系统后置的设计,让动力系统本身就减重了将近一吨,还能去掉车身传动轴这个结构,让车体的传动和悬挂可靠性成倍地提升。

    为了装下这门75mm、48倍径的重炮,我们经过刻苦攻关,创造性地使用了动力系统和火力系统的不对称设计——把3号战车底盘的引擎空间设置在车体左后方。人员舱位于车体左前方,这样就可以把车体右面的所有空间都用于装置比原来大得多的重炮并且配平车身配重。

    根据目前的设计,安装48倍径75mm火炮时,火炮左右转动角度均可达到15°,最大仰角35°,因此可以安装穿甲弹和高爆榴弹两类弹药——既可以用于直射反坦克火力,也可以当做75mm自行榴弹炮一样提供6~8公里范围内的间接火力支援。

    未来如果敌人倒克装甲进一步强化,需要更强力的反坦克火力的话,我们还可以换装正在研发中的75mm、71倍径火炮,其余部件都可以通用,唯一的劣势是安装高倍径火炮后火炮可转角度会受到更大的限制,因仰角不足无法满足榴弹炮所需的抛射。”

    动力系统后置、取消车体传动轴、,这些设计都是后世经过考验的成熟设计,德国人在他们划时代的战车规划——战争末期的E计划中也有提出过这些设计,现在都毫不犹豫地被维勒安借用过来了。

    “动力系统侧置?那这辆战车还有可能正常安装炮塔吗?”

    “这个……确实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把安装炮塔式战车的任务留给了4号底盘,3号底盘未来就专门用于各种无炮塔战车。”

    “T-34?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T-34,威廉,这是怎么回事。”

    “元首,请原谅我并没有欺骗您的意思,T-34确实是俄国人目前正在准备研发的一个坦克型号,而且我可以断定刚才所说的那些俄国人定下的设计参数都是真的——只是俄国人太过闭塞,他们几乎无需和外界交流,我无法掌握关于他们详细研发进度的数据,所以一直没有向您汇报——也许这种武器还处在图纸上,也许已经研发出来但是还有些技术瑕疵以至于无法达到设计指标。但是我可以保证这个项目都是真的。

    我之所以想保时捷博士和其他帝国工程师宣布俄国人的T-34坦克的指标,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保持警惕和努力,,知微见著,居安思危而已。希望元首能够谅解我的用心。”

    “混蛋!”希特勒立刻赏了维勒安一个响亮耳光,“我打你不是因为你干预了帝国军工的设计,但是即使守于俄国人的一些不确定的情报,你也应该向我汇报。”

    “是!元首,多谢元首教诲,希特勒万岁~”维勒安猛然站起来立正,然后补了自己一个更重的耳光,做出一副沉痛忏悔的表情。

    希特勒凝神凝视了维勒安许久,却说不出话来,最后好像过后的不应期一样有点颓废,“算了,我不想和你计较这些,威廉,有时候我真的在想当初我把帝国情报局交给你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决定。我一直知道把你放在这个位子上你肯定会有很多事情瞒着我——这一点如果交给希姆莱去办的话,虽然他肯定没有你干得出色,但是他肯定会把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向我汇报。”

    “元首,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你怎么看俄国人,但是他们已经把他们全部的精力放在发展装甲力量上了,就算再笨的人也能弄出一些工程杰作来。我怕您过于轻视俄国人……请原谅我。”

    “好吧,这件事情我们一会再谈——现在可以和我说说你打听到的关于T-34的情报了么?”

    “当然,元首,俄国人从3年前就开始开发T-34坦克了,与我们全力开发4号坦克的时间差不多,T-34是一款估计重量在26~30吨的中型坦克,设计定位也与我们的4号坦克相似。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俄国人的装甲和火炮仍然强于我们的4号坦克。动力方面我们虽然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指标,但是在输出功率上应该仍然无法在俄国人的T-34面前站到优势,我们唯一的强项是柴油机效率比俄国人更脯同等功率油耗较少,坦克尾气也比俄国人的更易隐蔽——这主要是因为俄国人有巴库油田,他们根本不在乎坦克耗油快的问题,不愿意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多投入。

    除了T-34,俄国人还有一种KV系列的重型坦克,但是他们似乎研发实力不足,KV系列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和火炮全不是照抄T-34的,只是大幅度强化了装甲和载弹量,机动性能大幅度下降。”

    “这不可能!庄家方面且不说。克虏伯和莱茵金属的火炮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何况这几年我们还整合了斯柯达的技术。俄国人怎么可能超过我们!”

    “元首,从目前我这里掌握的初步情报来看,俄国人虽然在火炮技术的积累上不如我国,但是他们使用了一个非常高效的研发策略,这是帝国一直没有注意到的。

    俄国人特别重视海军的成熟舰炮技术向装甲用火炮的小型化、轻量化发展。从护卫舰的76。2mm火炮,到驱逐舰的100mm,122mm,轻巡洋舰的152mm。他们都非常热衷于进行轻量化改造,但是帝国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以我之见,帝国的海军火炮,尤其是船用防空炮之类的舰载直射火炮,都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如果我们和俄国人一样进行兼容性研发的话,完全可以给帝国的装甲兵提供一条快速发展地捷径。”

    “防空炮?防空炮适合改造成坦克炮么?”

    “当然适合了,防空炮的设计指标也是追求高射速高初速,轻视弹丸爆破威力,这一点与坦克炮是完全吻合的。以我之见,莱茵金属公司的FLAK-3688mm防空炮,舰载型的FLAK-39105mm防空炮,甚至还在立项研发过程中的128mm防空炮,都有很好地装甲移植潜力。”

    “这件事情你找个时间交给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去办吧。”希特勒吩咐完维勒安这边的事情后,转头对保时捷博士问道,“波舍尔,目前3号坦克和4号坦克定型后,我们如果全面开工可以达到多少产量?”

    保时捷博士赶紧筹算了一番——其实大部分数据在应对元首检阅的时候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简单加一下,所以很快就有了答案,“元首,以目前我们再沃尔夫斯堡的工厂以及斯柯达的产量来看,如果产能全开的话我们每个月可以生产250辆4号F型坦克或者400辆3号‘追猎者’驱逐战车。如果戴姆勒奔驰和BMW能够转产的话,他们的产量大概可以比我们高40%——前提是资源足够,目前英国人在国际上卡我们的橡胶进口量,只怕——”

    “资源的问题你们不用管——我需要在两年时间里面看到5000辆4号坦克和同样数量的‘追猎者’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