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凯末尔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总统先生,您该吃药了。”

    “不吃!我觉得好恶心!”穆斯塔法。凯末尔总统一把把侍从端上来登浆打翻在地,“吃什么吃!我一点力气都没有,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疗效。也许我根本没病。”

    “总统先生,您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您是土耳其的希望,请您一定要保重啊。”

    “我也知道!可是——那些个庸医到现在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说不定真的没病。也许我只是太累了,把这些恶心的东西拿赚什么保守治疗。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

    朵尔玛巴切宫的海景露台上,凯末尔倦怠地躺在一条精致的土耳其绒毯上,露台的地面是打磨过的碎石,本来修葺宫殿的内务官员建议还要铺设一些细腻光滑的材料,但是凯末尔不喜欢,如果地面被用油浸的橡木地板包裹起来的话,会让凯末尔无法感受到大地和大海的气息,无法回忆早年戎马倥偬一心救国的情怀。

    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开始觉得一阵阵时有时无的困倦和恶心,也找医生看过,但是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自己倒是没往心里去,却急坏了那些把他奉若神明的侍从,到处延医问药,好不忙碌。年底的时候,国会通过决议给与了他“土耳其之父”的荣誉,并且把原来苏丹的寝宫拨给他疗养——也就是这座朵尔玛巴切宫,当时想着也许是自己早年太过劳累了,需要好好疗养一番,于是就离开了首都安卡拉来到伊斯坦布尔,过起了独居的生活。

    平时的大小国务都交给自己信任的总理伊斯麦特。伊诺努处理——伊诺努从自己当年还是一个奥斯曼帝国上校军官的时候就是自己的副官了,1916年的时候伊诺努就跟着自己一起出生入死击退了战争贩子丘胖子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入侵,英军被歼灭数十万,直接导致了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丘胖子引咎辞职。

    “最近安卡拉有发生什么大事么?”

    “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哦,如果一些贸易上的事情也算大事的话,倒是……”

    “怎么?”

    “是这样的,最近有几个外国企业家来找经济部长杰拉勒。拜亚尔谈修建巴格达铁路及其支线的事情。”

    “胡闹!杰拉勒上报了么?伊诺努总理为什么不回报给我?”

    不能怪凯末尔总统紧张,实在是巴格达铁路比较,一切和巴格达铁路有关的事情都不得不慎重处理。甚至可以说,巴格达铁路和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当年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有莫大的关联。

    早在1908年的时候,德国人就曾经表示过愿意出资修建从伊斯坦布尔经安卡拉、摩苏尔直到巴格达碟路,未来还有可能延伸至波斯湾沿岸的巴士拉甚至霍尔木兹——因为一战之前波斯湾以东的土地都是英属印度的地盘了,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也在英国人手中,德国为了前往富饶的东方没有任何海路可专当然,除非你愿意绕半个地球远路走好望角),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修建一条从欧洲直达波斯湾碟路。

    以德国当时的国力,修建这条穿越山脉和沙漠,长达四千公里碟路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奥斯曼则蔽塞孱弱无力修建,因此当时以德国出钱出技术,包工包料修建这条铁路,换取99年租用权的协议在德奥双方之间几乎是一拍即合。德国人到1903年为止已经修通了奥斯曼境内从伊斯坦布尔——安卡拉——科尼亚的路段。

    但是,就在双方洽谈进一步的合作的时候,英国人和俄国人站出来极力阻挠这个项目,英国人惧怕德国人中东和印度,俄国人则害怕奥斯曼人高加索,英俄的联合阻挠让德国人不得不在1912年放弃了企图修建巴格达铁路的部分权利,后来依靠承诺不将铁路延伸到波斯湾重新展开谈判。可是最终没能完成大战就爆发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后世的历史J科书上关于德皇威廉二世因为萨拉热窝事件而欣喜若狂完全是不切实际的——以当时英国比德国更加窘迫的造舰财政和德国在中东即将建成碟路而言,如果战争被延期无疑对英国人是更加不利的。)

    凯末尔总统定了定神,然后接过侍者手上的咖啡,问道,“这次是法国人要修建铁路么?”

    也许是自己过敏了吧,凯末尔想道。

    法国人自从1923年得到叙利亚后,也在图谋海湾地区,从去年年底他们就开始评估是否要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的南线——也就是叙利亚一侧修建一条通往伊拉克北部碟路,始于叙利亚境内东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勒塔,终点至于伊拉克北部边境石油重镇摩苏尔,至于摩苏尔——巴格达——巴士拉的路段,法国人在没有得到英国人首肯之前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但是因为亚历山大勒塔和摩苏尔分别是土耳其和叙利亚、伊拉克的争议领土,尤其是亚历山大勒塔是在1920年凯末尔签署的《国民宣言》中就已经承诺国民未来必须从侵略者手中收复的,所以法国人还在举棋不定未敢轻举妄动,加之就修建铁路来说,土叙边境南线的地貌其实远远比北线更恶劣,所以法国人如果考虑成本问题的话,应该会选择和土耳其合作在边境北侧修建铁路。

    可是,这一次凯末尔又失算了。

    “总统先生,这次不是法国人想要修建——确切的说,只是一些外国企业家想要游说杰拉勒部长让我国ZF‘自主’修建铁路。”

    “我们完全不需要承诺。”

    “这么说来,你们是真的打算要白送我们4亿美元的无息贷款供我们修建巴格达铁路而且不要求租用权了?不过就算如此,如果不通过英国人,最多仍然只能把铁路从科尼亚修到摩苏尔而已,这么一条铁路我们的财政部门估计过,最多只要八千万美元就可以完成了,如果修复线的话也不会超过一亿一千万。你们究竟还有什么目的。”

    “当然,如果贵国资金有富余的话,我们建议贵国不仅要修筑南线通往摩苏尔碟路,北线从安卡拉通往黑海沿岸特拉布宗和亚美尼亚边境的卡尔斯碟路都可以修筑,甚至是通过凡城前往伊朗的大不里士——4亿美元足够修完3条铁路还有的多。这些对于贵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会有很大的好处的,贵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是太差了。”

    “希特勒元首的钱真的已经多到没地方投资了么,需要这样直接砸掉。”

    “当然不是——其实科隆银行什么的都是幌子,这些钱都是我们莫比亚斯集团的,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所以我们先存到科隆银行再贷给贵国,未来我们唯一的要求就鼠国不要公布资金的真实来源。”维勒安没有继续掩饰资金的来源,大大方方地向凯末尔坦白了。

    “那你们想过没有,如果铁路真的修到摩苏尔甚至亚美尼亚边境,英国人和俄国人会怎么想这个问题。”

    “他们不敢怎么想——大不了你们对外公布是米国商人投资了这条铁路,但是没有任何外国人在这条铁路上享有特权——那样的话,就是纯粹的土耳其内政问题了。现在不是三十年前,德国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会防范那么多的。”

    “不管怎么说,感谢你们的好意,但是土耳其真的不能做出任何承诺了。”

    “这一点我明白——在德国国内的时候,曾经有人建议元首用失去的土地来您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拿起武器,讨回我们一起失去的那些东西,但是元首斥责那个人愚蠢,他说‘土耳其的问题不在于土地狭小,而是人才匮乏,工业薄弱,从凯末尔总统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根本不在乎能够拿回多少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地,他只在乎自己的改G能够充分彻底。’”

    “虽不中,亦不远矣。想不到希特勒元首还挺了解我的。”凯末尔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似乎在回忆着往昔的痛苦,“维勒安,我也不瞒你说,你知道么,当初我刚刚重建这个国家的时候,国家的文盲率有多高么?几百年来我们的人民都用阿拉伯字符书写突厥语,导致95%的人都完全不识字,我上任后,披荆斩棘推广了文字拉丁化,才在这十几年里面让人民的识字率提高了四五倍——但是即使是如此,我们和欧洲强国相比,仅仅是基础教育的差距就仍然有两三倍,我们没有自己的工程设计院,不能搞大型的建设,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土耳其军队这十几年来都没有添置一架飞机一辆坦克。所以我这些年一直在对抗泛突厥注意思想,除了亚历山大勒塔以外,哪怕那些原来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哪怕上面生活的是土耳其族人,我也不想去拉拢。”

    “所以你就一直都推行土地决定民族的意S形态么?只要在土耳其的土地上的,哪怕他们是库尔德人,你也要强力影响他们成为一个‘土耳其人’,而生活在罗德岛和塞浦路斯大的土耳其人,哪怕他们在希腊人的压迫下哀嚎,你也假装看不见——不过说实话我个人还是挺欣赏您这种做派的,元首如果也能够这么想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风风雨雨了。”

    “那不一样,德国人有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你们的底子能够够希特勒先生那样折腾。”

    “凯末尔总统,我理解您的一切顾虑,这次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但是我恳请您相信——德国才是土耳其真正的朋友,只有德国和土耳其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俄国人要高加索,英国人要海湾和印度,法国人要叙利亚,意大利要东地中海,元首现在已经彻底看清他们的企图了,连意大利都不再依靠,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如果——帝国真的会把英国人和俄国人彻底干掉,希望总统阁下不会忘记生活在塞浦路斯和摩苏尔的土耳其族人。”

    “这些,等你们真的做到的时候再说吧。”

    “当然,那我们就告辞了,对了,总统先生,为了确保我们的合作,还希望您可以保重身体。如果您觉得不适的话,我们可以从德国推荐一些名医来为您诊治——我曾经向元首的私人医生莫拉兹教授描述过您的病情,他也研究过您的病情表现——虽然您现在只是偶尔有倦怠、恶心,但是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您平时一定还伴有酗酒过度和食欲不振。”

    “确实如你所言,我的胃口不怎么好,但是我一直不认为这是什么疾病——是那个莫拉兹教授看出来的么?”

    “是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您的疾病很可能是酒精性肝硬化,也就是酒精肝,现在应该还只是处在早期,症状不明显,贵国的医生可能对这些疾病不怎么了解,所以没有诊断出来。现在如果及时配合治疗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碍的。”

    “什么?你说是酒精肝?你凭什么说的这么肯定?我以为是小事,确实没有去欧洲国家延请医生,但是不可能贵国医生单凭病情描述就能确知的事情,我国医生轮番会诊都找不出病因吧!”

    “但是这是事实——其实不能怪贵国的医护人员的能力,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毕竟他们都没有去过欧洲——难道总统先生您忘了么,在奥斯曼时代,贵国是和谐教国家,国内禁止饮酒,所以贵国的医生从来没有酒精肝的临床经验一点也不足为奇。”

    这个解释很合理,凯末尔一想确实如此,自己早年也是不饮酒的,但是当初为了体现“世俗化”改革的决心,自己带头把和谐教清规戒律破坏一空,最后还养成了自己酗酒的毛病,想不到,真是天意弄人啊。

    “那就多劳你们费心了,我想我国不仅需要莫拉兹教授,也需要更多欧洲的医护人员,甚至是各行各业的工程师来帮助我们的人民提高了。”

    “总统先生客气了,既然没有什么异议,我回去就会安排的,还望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您是我们全部筹码的所在,希望您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