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以色列建国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贝尔福宣言》是1917年的时候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在给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叔父、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的信中首次提到的,在那封信中,英国表达了自己期望看见在巴勒死坦地区建立起一个“全世界犹大人之家”。这算做是英国方面当时对巴勒死坦问题的一项正是对外政策性文件。因为收件人是内森的叔父,所以内森当然对此知之甚详。

    确切的说,全世界犹大人都对这个宣言知之甚详,因为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的夙愿。在英国人出台了《贝尔福宣言》后,“犹大国民基金”、“巴勒死坦土地开发公司”等锡安注意组织也在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为首的财团的大力资助下蓬勃发展起来。以资助世界范围内的犹大族人移民巴勒死坦地区。

    宣言发布的环境是在上一次大战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当时,奥斯曼帝国作为英法的敌国加入了德国一方参加了大战,凯末尔将军的人马也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猛扇了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邱肥波的耳光。英国人急需拉拢一切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被统治民组,需要扶植一切分化奥斯曼的势力。而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也确实把《贝尔福宣言》的方针贯彻到了决定协约国对奥斯曼和约的圣雷默会议上。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因为凯末尔率领的军队抵抗,圣雷莫会议的多项决议——包括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领土诸如伊兹密尔、鲁米利亚等地区的处分——并没有被执行。而英法自己也对本来纸面上承诺的伊拉克、叙利亚独立问题进行了拖延处理,实际上直到后一次大战为止,那些在圣雷莫会议上被认为应当得到独立的国家仍然在英法的殖民之下。

    不过,至于建立“全世界犹大人之家”的问题,倒不是英国人有意迁延日月,他们一直对于把那些吸血的赶出英国顺便去中东建立一个完全受英国控制的非阿拉伯人国家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犹大人被丢到那里的话也是无根浮萍,肯定要比当地的和谐教徒更加不得不依赖英国的帮助,在各种问题上更加便于被英国控制。

    他们之所以迟迟不执行《贝尔福宣言》,主要原因是忌惮于他自己控制领土内的不稳,其中最主要的是埃及。

    埃及在一战前法理上来说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国之一,但是它实际被英国控制的历史要比叙利亚伊拉克这些早得多,上溯到1882年英军应邀出兵帮助埃及苏丹特费克ZY艾哈迈德。阿拉比的歧义之后,英军就一直赖在埃及不走了。等到一战开始后,实际军事控制着埃及的英国人趁机把埃及纳为英国下辖的保护国。

    到了战争结束后,埃及人从1919年开始就在扎格鲁尔等人的领导下爆发了多场争取独立的歧义,冲突持续了3年,直到1922年英国名义上承认埃及独立才渐渐平息下去,自此以后,英国人不再追求对埃及名义上的控制,但是仍然保持了在埃及各地的驻军占领。这一局势又持续了14年,直到去年埃及在签订了一项承诺与英国保持同盟、永久承认/保护英国在埃利益的《英埃同盟条约》后,英国才撤出了除亚历山大港、苏伊士运河区和西奈半岛以外其他埃及领土上的英军。

    当20年代英国人试探性地企图执行贝尔福宣言,建立犹大国的时候,抵抗最为激烈的就是埃及人,其他当地的阿拉伯和谐教徒也多与移居到巴勒死坦地区的犹大人发生冲突与仇杀。英国人为了防止埃及不稳,不得不放慢了安排犹大人移民的脚步。

    直到29年的大萧条爆发后,世界性的反对吸血银行家阶层的排犹浪潮开始掀起,英国国内底层人民对犹大势力的排挤也日趋激烈。英国人不得不硬着头皮重启犹大人对外移民的脚步,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学乖了,让这些犹大人看上去都是自发移民的,完全没有组织和规划,也没有建立自治政权和国家的企图,在周围的阿拉伯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仅仅依靠资金财力的支持在该地区大量从阿拉伯农业人口手中收购土地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但是事实上,所有移居到巴勒死坦地区的犹大人都会自行组成集中的定居点,而那些建成有些年头的定居点还会用混凝土障碍和铁丝网把自己圈起来,防止当地敌视犹大人的阿拉伯人袭击。

    到1937年为止,已经有超过300万名的犹大人集中定居在了巴勒死坦地区,占到当时全世界850万犹大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与原本历史上的80万人犹大人相比有了很大滇高。其中超过200万人来自英国和德国,还有100万人左右来自东欧各国和美洲。特拉维夫、基布兹和莫沙夫等数座规模在数十万人、由纯犹大族人组成的城市也在巴勒死坦的土地上建立了起来,成为了后来建国的基础。

    这些事情,内森和他叔父列昂内尔都知道,德国人和英国人也知道。

    “你们这是想利用我们分化英国人在中东的凝聚力。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如果张伯伦首相在贝尔福问题上松口的话,叙利亚和埃及地区立刻就会不稳。你们就能牵制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注意力了。”内森盯着施罗德的双眼,似乎要把对方的灵魂挖掘出来。

    “当然,我们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不是么。但是只要我们在土耳其就巴格达铁路和两河水利的问题一意孤行,英国人就不得不在中东寻找其他坚定可靠的反德盟友——在巴勒死坦建立犹大人国家是英国人目前可以找到的最好的办法了。叙利亚也许目前还比较听话,但是在埃及和伊拉克地区,英国人自己的统治就一直游离在混乱与稳定的边缘。

    如果有朝一日土耳其可以随意截流两河,那么叙利亚和伊拉克起码有一半的土地会成为死地。那些本来就蠢蠢欲动的人……我想张伯伦首相不会不顾忌吧。”

    “反正是我们军情六处下属的阿兰。图灵工作组在对付德国人的恩格尼码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当然,波兰人和我们交换情报对我们的帮助也比较大。目前已经可以破译有限的一些德国人高层的密电了。但是似乎他们使用的密码本比较混乱,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目前大多数破译出来的内容都还显得是毫无意义的乱码,但我可以保证我们已经摸到门道了,这些搜集到的信息的真实性我可以用我的军人荣誉担保。”

    幸好,维勒安没有打算坑辛克莱,他的这次担保日后也没有让他难堪。因为希特勒发给维勒安的那封密电本来就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命令了——只不过维勒安一开始就主动希望英国人知道而已。

    “我们结合各渠道的情报,可以总结出德国人的意图——他们准备以上一次战争中受到打压的土耳其作为核心外援,依靠两河水利和巴格达铁路实现他们对中东两河国家的威慑和胁迫,以便在发生冲突时扶植当地反英法的势力,这一点我们不可不防啊。”哈拉法克斯勋爵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张伯伦陷入了沉吟之中,这件事情很棘手,德国人目前为止明面上都很安静,他们几乎就是本着一种“我不赚钱,但是我也要当搅屎棍让你们英法也赚不到一分钱”的同归于尽鞋在建设中东和远东,直到从安卡拉到摩苏尔碟路全线修通,德国人都没跳到台面上来向土耳其要求明面上的利益——如果德国人敢跳出来,那么“维护中东秩序”的大英帝国就可以师出有名把德国人的爪子PIA飞。

    可是德国人就殊砸钱不出面,这让利润至上的英国人非常困惑。难道希特勒真的已经钱多到烧包了么?这样极力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建设经济和工业,却只收取那么一点剪刀差?

    “可是,除了密电以外,我们还能找到其他明面上德国人插手了中东问题的证据么?”

    “有的,这次两河水利工程的直接承包商就是素来与德国人过往密切的莫比亚斯集团亲自担任的。”辛克莱中将立刻答道。

    “这算什么证据?难不成壳牌石油的行为还能说成是英国的行为不成?”张伯伦摇,把那个可笑的想法抛诸脑后,有些事情,就算你知道,但是人家披着一层皮的时候你还是拿对方没办法,这种外交上的扯皮,大家都见得多了。

    “以我之见,不如……首相大人,我们还是全面启动贝尔福计划吧。”作为殖民大臣的威廉。戈特跳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您之前一直顾虑扩大犹大人的移民进度会激怒当地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但是,现在显然叙利亚的局势走向很难继续受到我们的控制——尤其是法国人这几年来疲弱不振,我们很难想象他们会时时刻刻跟紧我们的脚步。”

    “可是埃及方面……”

    “如果顾虑埃及的话,不如……把巴勒死坦地区踢给国联托管吧。然后让当地居民自行全敏公诀,这样虽然阿拉伯世界仍然会对我们有所反感,但是毕竟不可能直接怪到我们头上。埃及那里大不了重兵进驻就是。”

    “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在中东安插一个绝对听命于我们,不会因为德国和土耳其的威逼利诱而妥协的钉子,让他们独立的话,还如何确保他们听命于我们?”

    “首相大人,你觉得以目前的局势,培植一个犹大人的国家,除了和我们一起反对德国人以外,他们还会有别的出路么?希特勒上任这几年来,德国、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死的莫名其妙的犹大人数以十万计。以犹大人的智商,他们不会看不出来他们唯一的前途,就是跟着大英帝国继续走下去。”

    张伯伦权衡再三,还是接受了威廉。戈特的说法,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客,这个决定一个国家诞生的大事还有很多后续文章需要粉饰,也有绵长的外交程序需要履行。

    在英国高层统一认识,决定不遗余力推动《贝尔福宣言》的实践化后。到了1938年,在巴勒死坦的土地上终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犹大人的国家以涩列。到1940年底战争爆发的时候为止,以涩列成为了一个拥有500万人口,占全世界犹大民族60%人口的国家,英国人把他们直到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全部划拨给了新成立的国家,让这个国度的土地面积超过了2万平方公里。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死坦人,则被全部赶过了约旦河西岸,了外约旦的土地上。

    至此,英国人自以为他们得到了一个绝对坚定的中东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