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核电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元首,英国方面和法国方面近日对我国提交了一项抗议照会,对于我国的莱茵金属公司注资瑞士厄利孔公司获取第二大控股权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此事是否……应该低调一点处理?”

    里宾特洛普部长拿着英法的抗议照会来到希特勒面前,他觉得很无奈,两个月前吞并斯洛伐克的时候,英法已经有所不满了,不过还不是非常激烈,几个月后,帝国还要寻找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借口对南斯拉夫动手呢。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尽量收敛一些保持低调才是。

    可是元首却好像铁了心要一意孤行,这让里宾特洛普非常不解,“元首,我对军工方面不是很懂,但是如果控制这家瑞士机炮公司真的对帝国的国防如此重要的话,我们也完全没必要让莱茵金属那么的公司出手去解决。维勒安。蒙斯克部长那里有的是空揩司和隐藏了资金真实来源的‘外资企业’。我们现在这么做是得不偿失呢,那是在激怒英法。”

    “我知道,但是这件事情就是威廉要求使用莱茵金属的,你只管安抚好英法就可以了,这个事情你不需要知道——我们就是需要让英国人对我们的人在瑞士的投资活动习以为常。”

    “好吧,您是元首,如果您坚持的话。”

    其实维勒安这样安排已经是非常顾忌英国人的视线了,不然的话,莱茵金属就不仅仅是厄利孔公司的第二持股人了,连那家打着“注册于英属开曼群岛”旗号的第一控股人的皮包公司都不用套了。反正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就算英国有所不满也是不敢做出什么把对方逼到对立面的事情的。

    ………………………………………………………………

    一周后,希特勒来到了德国最南部两州——巴登-符腾堡与巴伐利亚交界处的布雷根茨,视察一项秘密项目,根据技术情报局的说法,这个项目经过了五六年的准备和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商业化运作了。

    布雷根茨是一个瑞士、德国和原奥地利边境上的小城,面朝三国界湖博登湖。从布雷根茨市往东南方向离开市区后,仅几公里之遥就是奥地利的土地了,而渡过面前的博登湖后整个湖的西南岸地区都是瑞士的土地。

    布雷根茨城有三条铁路穿城而过,往北那条在穿过阿尔卑斯山支脉施瓦本山后分为两路,分别前往斯图加特和慕尼黑,难免的那两条分别通往奥地利北蒂罗尔首府因斯布鲁克和经瑞士的圣加伦达到苏黎世,交通非常便利,是阿尔卑斯山区三国的交通枢纽。

    出了布雷根茨火车站后,希特勒那辆梅赛德斯奔驰就在几辆元首卫队的装甲车簇拥下,低调地沿着湖畔公路往南行驶,开出大概二十公里后,就到达了德瑞边境——多瑙河的重要支流之一的伊萨尔河,就是发源于德奥瑞三国边境的博登湖,而伊萨尔河本身,也是德国和瑞士之间的界河。博登湖每年的水量来源主要是汇集山区降水和南部阿尔卑斯山的融化雪水,但是此地气候寒冷,蒸发较少,所以湖区满溢之后就是靠着蜿蜒曲折的伊萨尔河注入多瑙河的。

    “元首您看,新的发电站就建在伊萨尔河上,维勒安部长旗下的几家公司花了几年的时间陆续动手,已经把对岸瑞士境内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山地地块都买下来了,还在南面的圣加伦和温特图尔两座大城市以莱茵金属的名义投资新建了多家生产厄利孔机炮的工厂,迁入德裔居民掩人耳目,为我们的人大规模瑞士投资工程项目提供掩护。”当然,做这些事情少不了还要给瑞士当地的官员和银行家上下打点一番,不过这些肮脏的细节不适合告诉有洁癖的元首,所以解说的人也就略过不提了。

    陪同希特勒参观和解说的是佩内明德秘密研发基地的负责人多恩伯格上校,这个项目是佩内明德基地的最高机密,知道细节的除了那些被限制了自由的科学家之外,寥寥无几。

    “看来已经开始使用了么?看那边的烟囱好像是全面开工的样子。”

    “嗯,元首,已经启用了,目前有两套机组已经开始发电,单台容量30万千同到40年底的话,我们可以做到6套机组全力运行,到时候的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50亿千瓦时,占帝国目前总发电量的17%。”多恩伯格如数家珍地汇报着这些自己已经耳熟能详的数据,最后想了想,还是向希特勒纠正道,“另外,刚才您见到的那个冒白雾的高塔并不是烟囱,那是电站的冷却塔,这里是不使用任何常规燃料的,所以不需要烟囱,冷却塔的作用是让发电汽轮机中的蒸汽循环冷却。”

    “150亿千瓦时?”希特勒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听到了确切的汇报数字仍然是悚然动容,“这些新能源,真的有如此的效果么?实在是难以想象,这种新能源可以用于军事用途么?”

    “不行,这个是不现实的。目前我们采用的燃料原矿是从南非的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地区采掘的高品位铀矿石,铀235初始丰都就高达1。7个百分点,只要进行1倍的气体扩散离心达到3。5%的丰度就可以非常高效的用于工业发电,因此成本较低;而根据海森堡博士的估算,要达到军事用途的话U235的丰度起码要达到90%以上。目前我们的离心机规模和技术实力都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在分离技术出现质的突破之前,我们不该在武器化方向上浪费太多的资源。”

    多恩伯格隐瞒了一点,那就守于海森堡博士对新武器威力的估计值,因为他知道如果把新武器理论上的威力告诉元首的话,那么元首是一定会疯狂地不计代价地要求发展这种新式武器的

    “那可真是可惜了——我们在这些项目上前后一共投入了多少预算。”

    “如果仅计算这座电站及其燃料提纯设备的成本的话,只有1亿美元左右。但是为了掌握其技术和进行前期试验型反应堆的建设,一共花费了6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自从1932年帝国网罗了普朗克、爱因斯坦、玻恩、费米这些科学家,在沃纳。海森堡博士的领导下展开新型高效能源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后,1935年的时候我们就完成了第一座试验论证型的反应堆,1937年时解决了大多数工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并改良了气体扩散分离设备,建造了第一座5万千瓦时的工业实验堆。为了掌握足够的实验数据和技术资料,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巨量的。”

    “那么也就是说,这座电站实际花了7亿美元的投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帝国目前的资金和资源非常短缺,为了几座电站花费如此的投入不是很应该……可是这毕竟是利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在开展研发任务的时候,并不知道后续的工作有多艰难,当初维勒安部长向我们提供第一笔八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的时候,我们一度以为花完那笔钱就一定可以完成这项技术了,可是走进去之后才发现那几乎是一个无底洞,到了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已经停不下来了,如果停下来的话,之前花的钱就全部白费了。我们也很感激维勒安部长这几年一直咬牙坚持为我们提供经费。

    不过元首您放心,我们经过二期的筹划,已经争取尽量增加这项技术的利用机会——在西面一百公里外的康斯坦茨,也是在瑞士边境那一侧,我们去年也规划了一处和这里的布局差不多的工程。康斯坦茨位于博登湖和莱茵河源头的交汇处,也非常适合这种模式的布局,我们建造了一个峰值装机容量200万千万的水力发电和蓄能电站打掩护,并且在瑞士境内配套了8套30万千瓦反应堆机组。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套用现有的成果,无需另行研发,总造价可以控制在1。5亿美元之内。那样的话,至少可以分摊大部分的研发成本。预计到1941年底之前可以全部完成。”

    “那就好,不过一切以安全为第一考量,帝国的未来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敌人的卑鄙袭击,这些东西,只能放在永久中立国内进行规划。而且一定要时时警惕敌人的暗算。莱茵河和多瑙河都是从这里发源的,这里是日耳曼文明的源头,绝对不允许遭到污染。”

    “是!元首!我们会按照佩内明德的标准进行安全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