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舰队决战-上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天已经亮了,不过由于没有一个舰队指挥官会把航母编入一线战舰的队列中,所以从准备起飞机群到发动攻击,还会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此刻,当萨莫维尔上将看到自己的对面出现的是8艘德国人的战列舰、战巡舰和茫茫多的轻重巡洋舰的时候,他的心中有一种把海军情报局的人掐死的冲动。

    这尼玛就是你们情报中说的德国人只能动用的2条战列3条战巡吗!谁能告诉我多出来的那批茫茫多的战舰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是走到这一步了,就是想要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就算把自己那两条才刚刚慢吞吞赶到希茨海尔斯的“纳尔逊级”直接瞬移穿越到眼前,也不一定能顶得住占据优势兵力的德国舰队了。

    何况从希茨海尔斯赶到现在的主战场就算对向行驶没有4~6个小时都是不可能的,“纳尔逊号”还在昨夜的德国潜艇偷袭中中雷导致航速下降,等他们到了黄花菜都凉了。

    “胡德号”已经沉没,“纳尔逊级”赶不到战场,现在的兵力对比是7:8,己方唯一的优势在于重装甲的战列舰数量比敌方多1条,而对方虽然战舰总数较多,可是有4条都是战列对战中相对脆皮的战巡舰。

    ………………

    “快,立刻使用光学测距仪校准敌舰距离!”

    “敌舰‘乔治五世号’,方向310,距离28000码;‘伊丽莎白女王级’三艘,舰名不明,方向315、317、330,距离29000码、31500码、32000码;‘声望号’,方向350,距离26000码。”

    一阵阵忙碌的测距数据被观测手通过光学测距仪器测出,然后通过舰内的电话线路报出,在舰炮指挥室内准确的记录整理下来,由专门的火控指挥军官输入到第一代火控计算机的数据磁带内,与火控雷达之间得到的读数进行比照校准,修正误差。

    3万码外的英国舰队,英军海军官兵们做着差不多的作,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没有火控计算机和火控雷达,在把观测数据报给火控指挥官纸笔记录后直接通过手工运算得出主炮调整意见。

    萨莫维尔上将打的是且战且走的主意,所以他把自己的战列舰队沿着西北-东南方向按照与正北25°的夹角把战舰摆开成两列交错的纵列,皮糙肉厚的新锐主力“乔治五世”号位于最东南端,然后是“伊丽莎白级”各舰,最北面的是复仇级和“声望号”、,至于失速严重的“反击号”,则直接往北逃窜游斗,能够跟上舰队就不错了,没有编入战列之中;

    德国人为了保持持续追击的火力,在英军纵列西南方向3万码外按照正北15°夹角的角度跟进,航速较快的“沙恩霍斯特级”4舰在前,与英国人的“声望号”和复仇级对峙,“俾斯麦级”4舰在后,与乔治五世级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对峙。

    在这种阵列下,双方都可以充分发挥各舰主炮火力,而德国人则可以依靠航速与夹角的优势渐渐逼近英国人,以英国舰队平均25~27节的航速,德国人每小时可以把距离拉近1万码左右。

    6点14分,英国人首先开火了,一分半钟后,德国人也打出了本场海战的第一轮炮弹。从时间上看,英国人反应速度更快,可是几分钟内,差距就被表现得非常明显。

    英国人的舰炮也是可以打到每分钟两发的射速的,可是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干,他们选择的射速几乎是1分半钟一发,比理论射速慢了3倍以上——因为在3万码左右的距离上,炮弹飞过这么远的距离就需要将近1分钟的时间,他们需要先进行校射,所以一定要等前一轮炮弹落点观察之后并进行相应的计算、调整,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射击。

    “司令,如果继续前进的话,只怕英国人的炮弹命中率也会慢慢上升,我们拥有的火控优势就不明显了。”‘俾斯麦号’舰长XXX劝谏道,虽然2万码以内可以让沙恩级4舰的主炮获取对对方3艘伊丽莎白级战列舰主装甲带的穿透能力,可是德国人远距离依靠雷达帮助瞄准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各舰准备发射烟雾弹,随后立右满舵,航向70,3分钟后重新左满舵,回到原航向,各舰机动时,缩减主炮标尺2000码,随后转入雷达引导模式开炮。”

    “是!立刻执行!”

    在英国人诧异的眼光之中,德国军舰开始密集地施放烟幕弹,随后德国人就在重重虚影之中开始转向。

    英国人知道德国人会转向,可是却看不清楚德国人的动作,“乔治五世级”的雷达本来就还不具备精确的测距能力,何况现在“威尔士亲王号”的上层建筑已经稀巴烂了,“伊丽莎白女王级”各舰又还没有安装雷达。

    德国人用了3分钟的时间把交战距离接近到1。8万码,此处仍然在烟雾弹的覆盖范围边缘,英国人是看不见的,随后,德国人了雷达射击模式。

    德国人现在的火控雷达已经比较完善了,在测距和测向上都非常精准,用于指挥炮击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观测前一轮炮弹的落点做出针对性的改善——也就是说,只能根据理论值高密度盲打,如果风向、敌舰航速等参数有变,他们也无法随机应变。不过此时此刻炮战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大量的实战数据已经为德国人就此时的气候、风力参数等修正数据输入到了火控计算机内,只要天候没有明显变化的话,已经对炮击影响不大了。

    而且,德国人使用的底凹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弹道性能比传统炮弹更为稳定,需要临时调整的不确定因素更少。这一切,注定了烟雾弹冲锋的战术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很适合的。

    于是,这场战列舰交战中,让英国人感到最为痛苦的20分钟来临了。

    在这最后的20分钟交战时间里,英国人几乎是一无所获,只有“伊丽莎白级”中的某两艘击中了“俾斯麦号”两发穿甲弹,打坏了“俾斯麦号”几处无关痛痒的舱室,剩下的,就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

    7点15分,当英国人的第一波24架“箭鱼”式鱼雷机飞临战场时,烟雾才渐渐散去,此时德国人已经打到了1。6万码的交战距离。

    在一个多小时的战列舰编队炮战中,德国方面“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两艘战列舰各自被3发英制14、15寸炮弹击中,并无大碍,“沙恩霍斯特号”命中15英寸弹2发,损失一座主炮塔和副舰桥,“格奈森诺号”命中15英寸弹1发,损失一组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动力轴,后来不得不进行动力系统大修;

    英国人方面“声望号”、“反击号”这两艘本就身受重伤、皮薄馅大的战巡舰各自在命中了十几发穿甲弹后双双沉没;

    战列舰编队方面,“威尔士亲王号”受到的打击最重,火力全失动力全毁,且舰底变形龟裂严重,本来就适航性很差的舰体即使使用拖曳也很难拖回去,完全是仗着主装甲带的厚实挺着不肯沉没;“复仇级”老式战列舰“拉米利斯号”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厌战号”在数艘德舰集中攻击下亦中弹十余枚,分别被德国人的16。5寸穿甲弹击中了主炮弹药库和轮机舱、油库而爆炸沉没。

    至此,连同天亮前失去的“胡德号”,英军参战的3艘战巡全部沉没,5艘战列舰沉没2艘,重创1艘,轻伤2艘,萨莫维尔海军上将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航母编队的鱼雷机可以为自己报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