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大幕即将开启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诺娃的行动非常缓慢,主要是一旦一件事情开始着手之后突然发现他们要面对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比之前预想的要数倍的时候,准备不足的后遗症也就逐渐出来了。

    花了一周不到的时间,诺娃就挖出了哈尔科夫屠杀营的许多证据,包括使用幽灵作战服数次潜入苏军集中营偷拍苏军行刑文件和处决现场,以及录制苏联人掩埋犯人的录像和在地图上标记这些地点以便日后“王师”入境时取证。而后续从马琳娜。李口中得到的斯塔罗别利斯克、斯摩棱斯克卡廷森林、奥斯塔什科夫三处集中营就比较难办了,因为马琳娜对那些地方也是一无所知,无法帮助潜入小队进行什么外围性的准备工作。

    又耽误了一周多的时间只搜集了一些零散情报证据后,诺娃还是决定只从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集中营无声无息地捞出几个有价值的证人,然后再想办法去斯塔罗别利斯克制造点事端,让一些波兰人得以自行反抗逃走。

    被德国人捞出去的人一定要少,但是必须有价值,而且不能拿来作为首先揭发的第一证人。而那些不知道自己被德国人救了和被德国人利用了的自发反抗宅则有必要站出来烘托这个控诉邪恶帝国的第一。然后德国人就可以依靠各种“害怕遭到秘密杀害的线人”源源不断流出那些控诉苏联人的证据了。

    ……

    情报工作进展缓慢,战争机器的隆隆开动却丝毫不会等人,在3月间德国主要的地面进攻作战都基本结束后,军队了休编整备状态,扩充兵员武器,换防驻地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着。除了不超过30个师的新招预备役部队被部署在法国和西地中海维持占领,5个精锐师部署在阿尔及利亚以便未来进取直布罗陀外,其他大部分德国陆军都被部署到了北起梅梅尔,南至喀尔巴阡山;西起维斯瓦河,东至伊拉克北部的广大弧形包围圈上。

    整个兵力部署的行动按照分阶段、分梯次缓慢而隐秘地基调展开着,希特勒亲自告诫“工作必须在1942年5月前完成。但同时必须非常谨慎,切切不可泄露进攻意图。”为了实现这个保密的目的,原本的历史上希特勒让“海军上将”卡纳里斯麾下的军事情报局和希姆莱、莱茵哈特麾下的档卫军安全部门两套系统双管齐下监控一切泄密的可能。而现在,既然卡纳里斯、希姆莱、莱因哈特名义上都已经隶属于维勒安部长的帝国安全部,这副千钧重担自然是当仁不让地需要维勒安部长来亲自统筹了。

    维勒安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以他的远见卓识和敏锐智谋也不得不慎重对待这件大事——维勒安现在面对的可不是原本的历史上那种德国人靠以一号二号坦克为主力的装甲部队就“侥幸”击溃了英法,让苏联以为德国孱弱不敢主动进攻的形势。

    德国的装甲部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还是战略战术素养上表现出来的不凡实力已经引起了苏联人的警觉。而中东战区对英国殖民地作战的胜利割取的诸多膏腴之地,不但让资源弱国德国在未来作战中有可能获取更加丰沛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在后世人看来几乎取之不竭的中东石油;也让德国及其势力范围、潜在盟国形成了一种一旦对苏开战就可以形成从南线弧形包围苏联切断其外援的有利战略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有人认为苏联人仍然会毫无条件地相信“德国人不敢进攻我们,”“德军一切军力部署都是因为害怕我们”这类的脑残信念的话,那只能说是把苏联人当白痴在想了。

    为了降低泄密的可能性,维勒安严格贯彻了希特勒根据“有必要才知道”的原则,严格控制计划知情人的范围。“巴巴罗萨”行动刚刚出笼之日,偌大的一个德国统帅机构,只有5个人了解整个行动计划,除了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有2个人了解“巴巴罗萨”行动之外,其他3个知情人分别是德国三军总司令,而更下层的集团军级战场指挥官仅仅被告知这是一个应急计划——如果苏联改变了对德友好的外交政铂这个计划将被用来对付苏联——包括之前参加军备会议时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邓尼茨等人也是如此,他们知道的仅仅是“帝国有一份预防苏联人对我们不利的以防万一的计划”,却不知道这份计划的具体实施前提实施时间。而“巴巴罗萨”行动的时间表直到开战的那一刻总共也仅仅印发了9份,而且所有流传都是仅限于直接纸质传阅,没有通过任何无线电通信渠道传输过。

    这个时空的英国人,已经失去了破译升级加密版的恩格尼码的能力,连阿兰图灵博士都已经因为多次坑爹行为被发配去航空设计局计算喷射动力机型的空气动力学模型,所以从电报领域泄密的可能性已经不可能存在。但是维勒安可不打算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严防死守保密的同时,各种欺骗计划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

    “巴巴罗萨计划”的全盘信息只有几个人知道,不代表其各项细节也只有几个人知道。就比如前面说到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诸将,他们都是知道“如果和俄国人打起来了之后,需要怎么打”,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打,什么时候打”。所以说,要想彻底杜绝苏联人知道德国人有一套对付苏联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难的,如果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此一定会遇到很多麻烦。

    而且,制定有对付假想敌的应急作战计划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儿,这年头几大强国元首谁的抽屉里能没几份这种东西呢,二战爆发前连罗斯福总统抽屉里都锁着“一旦和英国开战,如何快速占领加拿大全境”的“红色计划”,对于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些军事上名声不太好的巨头来说,对方有应急预案更是用脚趾思考都能想到的事情。

    所以,最好的应急手段是,既不要说这份应急计划的存在,也不在任何场合让人有机会思考他不存在,而是把所有发现了蛛丝马迹的人的思维引向“即使有这个应急计划,也不会被现在拿来用。”

    维勒安寻找的转移注意力的烟雾弹,除了希特勒就已经为他准备好的、最大颗的“海狮计划”外,还包括了“大象计划”、“巨人计划”。

    顾名思义,“海狮计划”就是早在1941年上半年的时候希特勒在接受维勒安劝谏、放弃登陆英国本土作战之前制定的征服英伦的计划,这份计划本就很详尽,事无巨细都有涉及,很难让人认为德国人没有这么想过,现在用来强化欺骗效果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德军留在法国和西部战线维持占领的30个预备役师也就是这个计划执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他们甚至被替换对外宣示的番号以证明驻扎在那里的其实是德军的百战精锐,至于减兵增灶之类性质的疑兵之计更是被用到了极致。

    “大象计划”和“巨人计划”自然是另一个时空不曾存在过的,但是在维勒安制定它们的时候,又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大象计划”的内容是联合远东国蒋校长或者日本人,在破坏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中立地位后,或者强行拉他们入伙,或者消灭并傀儡之,随后借道攻取整个英属南亚次大陆领地,把印度瓜分殆尽。

    “巨人计划”规模小一些,或者可以说是“大象计划”的一个补充,它只是在下一步海陆协同攻取直布罗陀和红海曼德海峡口的吉布提、阿曼和其他阿拉伯半岛上的英属阿拉伯地区,让德国海军突破三大洲上最后的英控瓶颈畅通无阻。

    只是这最后一份“巨人计划”所需动用的兵力太少,实在不能消除苏联人关于德国是否攻苏的疑虑,只能是让苏联人对德军进攻的真正时间点产生短期的错觉——也许只是一两个月。但是这份计划的真实性却是最强的,事实上维勒安也真的是决定要攻取这些地区,只是在时间上,这份计划的执行不是在对苏开战之前,而是在对苏开战之后。

    此外还有不少小动作看似无害,但是对坚定斯大林和贝利亚的决心起到的作用却非同小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份棉花换谷物和棉花换橡胶的贸易协定——在占领了埃及和伊拉克这两片棉花种植的黄金产区后,希特勒居然没有拿1941年产的夏棉扩充德军的御寒物资,而是把这些棉花在战争开始前几乎全部卖给了苏联换取稀有金属和谷物、原油。

    众所周知,棉花这种作物的种植条件中最重要的几点要素就是:光照充足,气候炎热干燥,但是不缺灌溉。因此最好的棉花产地就是有灌溉的沙漠地带,这样的地区很难找,而已沙漠为主、又有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过的埃及、伊拉克两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国。英国人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分别被赶出伊拉克和埃及后,伊拉克1941年度的棉花收获完全没有来得及被英国人获取,确切的说英国人也顾不上这些当时在他们看来不值一提的东西,埃及陷落的时候虽然1941年度的棉花早就收割入库可以转运了,英军败退的时候也没能顾及这件事情。

    现在希特勒居然把所有埃及和伊拉克地区的1941年度棉花产量余额都卖给了苏联换取稀有金属、谷物和原油!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希特勒要进攻苏联的话,会干这样的傻事么?下一次棉花的收获,会在1942年八九月间,到时候还来得及么?

    当然,法本化学手上掌握的再生皮革技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谁能想象德国人从1932~1934年度在乌克兰地区收购的畜产品和1933年~1935年间在土耳其-苏联皮革贸易中上下其手倒腾下来的那些存货,居然可以囤积八到十年后才拿来制造军服?在再生革技术出现以前,皮革的保存年限一般都只有两年啊!

    几份计划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加上那一堆深邃的小动作,把斯大林和贝利亚绕到了云里雾里。到了开战前一刻种种迹象表明德军的“应急计划”已经是铁定存在的时候,他们居然形成了这样一种模糊的信念:德国人真的有对付我们的计划,但是可能还要等一等,等到他们消灭掉英属阿拉伯和直布罗陀,等到他们拿下印度或者英伦本土。但是无论如何不会是在此时此刻,如果苏联人提前动手或者增强前沿防御,说不定还会引火烧身让恐惧的希特勒“放弃”对付英国。

    就连侵略成性的斯大林,最后都压抑住了自己时机尚不成熟的“大雷雨计划”,只是让前沿的苏军部队进攻准备状态,等到德国人真的出兵印度或者登陆英伦的那一刻,再下令出兵袭击希特勒的背后——当然在斯大林看来,这种行为绝对不是侵略,也不是两个侵略者因为分赃不匀而火并,实在是因为苏德必有一战,既然如此与其等到德国人收拾了全部对手腾出手时再打,还不如在希特勒解决最后一个敌人的时候提前出手——即使此刻苏军中T-34坦克还没有普及到所有装甲部队,即使T-34-85这种克制4号坦克H/J型的T34改进型目前全苏联只有区区数百辆。

    在这样的成功欺骗下,当4月末的时候,德军终于在东部战线集结起了30个装甲师、30个机械化步兵师、40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20个步兵师规模的庞大国防军兵力,总计220个师480万人,拥有9000架各类作战飞机、8000辆坦克、13000辆装甲车/突击炮/坦克歼击车、20000辆半履带/轮式装甲运输车、16000门火炮、80万辆军民两用运输车辆。

    此外还有50个匈牙利师、30个罗马尼亚师和10个波斯尼亚/中东和谐教志愿兵师为主的盟国仆从军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整备军令无法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但是也可以确保在德军展开进攻后的2个月内完成一切整备投入苏联战线。

    在整个从以“中立国”土耳其和伊朗为前沿、以德属叙利亚、伊拉克为骨干依托的漫长南线上,国防军总共部署的兵力仅10个师,但是这里却是维勒安部长麾下的武装档卫军表现的战场,在多年扩建和战争锻炼后已经扩充到50个日耳曼人师、30个外籍志愿师规模的武装档卫军被部署在巴格达、摩苏尔、阿勒颇等几处交通便利的要害据点,随时准备在苏联人出现漏洞,土耳其和伊朗改变中立立场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变身为一条阴毒的毒涩形成德军进攻的第四纵队,在斯大林的外高加索要害上狠狠捅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