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群魔乱舞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浓烟、火光,在尖锐呼啸风声的伴随下腾腾而起,六十几辆德制越野载重卡车和半履带装甲运输车以奇形怪状的姿态躺在一条从两座沙丘之间用车辙印痕趟出来的道路两旁——说是道路,其实也没有任何修筑的痕迹,无非就是车开的多了,也便成了路,而且这个所谓的“车开的多了”,也不过就是最近一两天的事情,在此之前,这些地方就是没有道路的无人区。

    这是SS帝国装甲师和骷髅装甲师撤下来的一支运输车队的残骸——它们原本是跟着装甲突击部队一起前往巴尔达斯坎的,不过么,在德军拿下达巴尔达斯坎并卸载完物资后,这些车队就临时返航,准备花上一两天时间轻装飙车驶回伊斯法罕,为部队运来下一批的弹药补给。

    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携带的武器弹药不过只有3个战斗基数,稍微几场烈度较强的战斗就会耗浆所以补给是绝对不能断的。当然,原本即使这些车队不返航,维勒安也会安排后续的运输车辆一鼓作气保障隆美尔的运输——因为德军不可能知道拿下巴尔达斯坎的战斗究竟是否会非常顺利,英军的败退是否会仓促到来不及炸毁全部补给物资仓库,即使英国人没有来得及炸毁,在巴尔达斯坎的仓库里又会有多少燃油储备?关键是,英国坦克几乎不会用到的柴油储备?

    这里面有太多的变数,历来追求算无遗策的维勒安。蒙斯克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无穷的变数上的,严谨到一丝不苟的德军参谋人员也不会容忍那种冒险上。

    如果巴尔达斯坎没有柴油储备,那么维勒安就不会安排SS第2装甲军的随军补给车队返回,因为那样的话,这些车队还要占用600公里返程路线的燃油。如果坦克部队本身都燃油吃紧的话,在巴尔达斯坎-阿什哈巴德道路打通之前,维勒安只能选择把源源不断地补给车辆单程开到巴尔达斯坎为隆美尔输血,直到隆美尔挺到打通这条生命犀包了苏联人和英国人的饺子为止,如果隆美尔失败了,那么说不定德国人就会损失成千上万的运输车辆和半履带装甲车。

    不过幸好,“巴尔达斯坎没有足够的汽柴油”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的架设,英国人在伊朗盘踞多年,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土地上抽了几十年的油,被德国人赶走的历史却还不满一年,巴尔达斯坎好歹也是厄尔布尔士山脉西段防线驻军的补给路线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所以,最后当那些乱糟糟的阿三军队放弃城市的时候,西奥多。艾克将军麾下的人在几处阿三来不及摧毁的地下油库里找到了足足8万多吨的燃油储备。

    所以,德国人的运输计划立刻变成了只需要为隆美尔补充弹药了,至于燃油,有英国人给他们提供就可以了,帝国师和骷髅师下属的辎重部队立刻返航,才有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

    ……

    德军倒克部队在拿下巴尔达斯坎后一度处于固守隐蔽状态。早晨八九点的时候,苏联人悍不畏死地出动了近百架伊尔-2攻击机,在40余架La-3、La-5战斗机的掩护下突击了巴尔达斯坎,可惜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拿下了这个立足点后没有让大部队冒进,坦克部队都充分利用了英印军队废弃的防线和城市建筑、灌木植被来掩蔽自己的行踪,苏联攻击机群只能是尽量降低高度以便观测敌情,持续打击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干掉十几辆不长眼的装甲战斗车辆,其中黑豹2坦克只有四五辆。德军地面部队因为深知己方缺乏重型防空火力,30mm以下机炮则完全被伊尔-2这种重甲攻击机免椰也就非常能忍地保持隐蔽,只挨打不还手。

    大航程的FW-190A战斗机群从德黑兰西部的机场赶到巴尔达斯坎的时候,苏联空军的嚣张就终结了,德国空军首批紧急起飞的4个FW-190A战斗机中队是在得到隆美尔开始偷袭巴尔达斯坎的无线电讯息后立刻出击的,连整编队形和等待友军集结都来不及就匆匆赶来,虽然比苏联人的飞机晚到了20几分钟,但是战力上的差距马上就让苏联人老实了下来。

    鉴于对敌攻击效率太低,苏联人没有坚持过久,在损失了十几架伊尔-2和拉格系列后,就果断留下了1个飞行中队的La-5作为敢死队,掩护友机撤退——FW-190A的速度比苏联飞机快得多,200多公里的作战半径也不足以让德国飞机没有油继续追下去,要想让大机群撤退成功,留下堵抢眼的敢死队是必须的。

    理论上La-5是La-3的一种改进型,它是德军入侵后苏联紧急加速上马的新项目,与La-3相比,La-5最大的改良原本有三个方面:首先,使用了对苏联人来说划时代的大功率气冷引擎,输出功率达到了1700~1800马力(对于体型较轻的苏联飞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其次,改良了前缘襟翼的气动造型,让飞机的控制性和气动结构得到了明显滇升;最后,也是最符合苏联人思维特征的一点改良是——La-5大量使用了胶木材料的骨架(蒙皮可以使用铁皮),降低了整机重量和生产成本,这对于一贯喜欢开战后丢失大片土地把敌人拉进大战略纵深地带然后歼灭的苏联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那样即使电力工业和铝冶炼工业受到重大打击也不至于让苏联造不出飞机。

    苏联人可以把一切工业工厂往后方迁移,可是电厂是其中最难迁移的一种,可以迁移的无非就是火电厂的机器设备,而的固定设施是没有办法挪窝的,至于水电站那就更是想都不用想了——就算你把水轮机拆到了后方,大河呢?水坝呢?没有电力,又哪来的铝材呢?因此可以毫不怀疑的说,La-5战斗机和伊尔-2攻击机是苏联在战争年代最重要的两样空中武器,它们可以用铁皮和木头混合出一个可接受的机体整体比重,虽然性能与铝制机体的同类飞机降低明显——La-5的后继型La-7在机体和动力改良上其实很小,最大的改进就是把材质换回了传统铝材,而伊尔-2和伊尔-10之间的差异也是如此。

    “怕啥,实战告诉我们,德国佬的FW-190A都追不上我们。我们像蚊子一样咬一口就跑,他们只能干瞪眼,我就不信德国人的战斗机多到了能把在我们飞行半径内的三五百公里补给线统统用战斗机保护起来。炸巴尔达斯坎和阿什哈巴德那些固定城市目标是没办法,德国人的战斗机可以蹲点守我们,至于在千里荒漠上,哈哈,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一群英军飞行员说笑着喝完了早茶,然后基地指挥官筹备了几个中队的蚊式后,就让机群重新踏上了恶心德国人的后路的战斗中去。

    蚊式轰炸机,堪称二战三大恶心人机型之一,和苏联人的La-5、伊尔-2鼎足而立,B-17G和兰开斯特在原本的历史上给德国造成的损失虽然不小,但是如果单论恶心,那也是绝对不能和前面那三种比的——因为那三种都是有名的便宜货,木制飞机。在英国本土屡遭轰炸、铝材产量大降之后,英国国防部甚至把制造蚊子机翼的生产任务分包给钢琴厂来完成——只要是会精密切割木板的工厂,都可以为制造蚊子出力。

    “蚊”式轰炸机也是一种使用胶木材料替代大量金属结构件的轰炸机,它们是刚刚在1942年年中服役到英国空军中的,目前的生产装备数量只有几百架,在此之前,还没有大规模和德国人干过架,只有用于小范围打击德国人民心士气的骚扰性轰炸——比如凑个几架快速突防炸一下德国本土的某些大城市,虽然那几吨炸弹对于城市来说只能算是挠个痒,不过对于提升英国的人心士气,宣示“咱也是能炸到德国本土的”还是颇有一些用处的。

    可是,这种飞机究竟为什么会成功呢?说白了,它走了一条非常剑走偏锋的极道——那就是,放弃一切自卫火力、抗打击能力、载弹量的考虑,追求极限高速。同时代别国的轰炸机都有自卫的机、机炮、遥控炮塔,蚊子偏偏没有,因为那些东西会增加重量、破坏机体流线型结构,增加飞行阻力,影响极速;同时代的轰炸机多少会考虑机体的强度,在要害部位用钢制装甲加强,蚊子却偏不,连机翼都是胶木结构,任何一颗子弹都能击穿蚊子;别国的轰炸机——单发的除外,毕竟蚊子也是双发,不能和单发比——好歹都会有好几吨的载弹量,而蚊子偏不,它只有1吨多的载弹量(可以搭在4枚1000磅炸弹,也就是454KG×4,或者8枚400磅炸弹,因此根据弹种的不同,极限载弹量在1。4~1。8吨。)

    这一切的牺牲,造就了蚊子历史上最大的保命杀手锏——逃得快,它们可以飞出将近700公里的时速,而那时同期的德国战斗机却没能飞那么快。

    不过,那些都是平行时空的老黄历了。本时空德国空军的Ju-288中型轰炸机都可以在新引擎和优异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下接近700公里的极速,FW-190A更是依靠比历史上强劲得多的心脏飙出了730公里+的速度,蚊子依靠原本的速度,是实现不了逃命的功能的。

    所以,英国人现在弄出来的蚊子,自然和历史上的不一样,这种轰炸机研发的目的,就是需要拥有比德国人最快的战斗机还要快的速度,以快逃命,控制战损。如果飙不过德国战斗机的话,蚊子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在德国飞机飞行速度明显有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蚊子的加速潜力呢?英国人把脑子动到了两点上——首先,进一步把飞机的外观变得流线、修长;其次,继续挖掘一切减重潜力,降低机体重量。

    最终,这两点集中到了一个矛盾中心——载弹量和载油量,尤其是载弹量上——蚊子的炸弹是装在机腹舱内的,而燃油大部分是装在机翼邮箱中,少量也装在机腹油舱内,要减重提速,修长造型,把蚊子吸满血后鼓起的大肚子减掉才是见效最明显的办法。

    蚊子的设计单位哈维兰公司在硬性指标的压力下,不得不在蚊子的肚子上玩了一把挥刀自宫,最大载油量被砍了20%,最大航程自然也从1000公里降到了800公里;载弹量更是拦腰对砍,只能携带2枚英制454KG航弹或1枚907KG航弹;这一切的牺牲,让蚊子把纸面轻载极速再次从原本的680公里提升到了750公里+(注意是轻载时速,因为蚊子机身本身很轻,所以轻载和满载对极速的影响很大,原本的蚊子满油满弹的时候连500公里极速都飞不到,遇到德机拦截后都是把炸弹全部丢掉后才能逃命的。)

    这一纸面速度超过了和英国人交手过的FW-190A和BF-109G,即使是英德埃及战役时德军中才开始批量服役的BF-190K型也赶不上,哈维兰公司和英国皇家空军认为这个速度已经够用了,也就把蚊子投入了生产——实际上,就算不够也没办法了,对于双发螺旋桨飞机来说,从700公里往上,每增加一点极速要付出的代价都是很艰辛的,如果追求再提高20~30公里极速性能的话,说不定蚊子的肚子会瘪到一颗炸弹都装不下,那样就算有生存性又有什么价值呢?

    “乔尼斯,这次把领航的位置让给你如何?那样到时候你炸得没我多就没什么可推卸的了吧。”被称作鲍伊的轰炸机飞行员在上飞机前调侃的对后面的同伴挑衅道,刚才那次如入无人之境的突袭让他对蚊子的表现有了极大地信心,德国人一定没有飞机可以拦住自己的,中东奠空,只有蚊子最快。

    “好啊,不过你可别后悔——唉,要是我的飞机能装更多的炸弹,说不定就没你们什么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