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两翼齐飞-下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奥克佳布里斯基中将在圣诞节前夜选择了投降。麾下残余的10万苏军在后援断绝物资不足的情况下,顶着德军猛烈的炮兵和空袭进行了4天殊死血战,最终在德国人的战列舰驶入半岛西侧第聂伯河口地区,对苏军阵地展开精确炮击后,所有苏联人彻底崩溃了——部署在第聂伯河口的战列舰,可以精确覆盖到克里米亚地峡的每一寸角落,这条临时防线纵然纵深不菲,在坚固程度上却不能与那些经营多年的要塞相比,在炮兵、战舰、空袭的联合打击下,绝望的苏军迅速投降也就不足为怪了。德国人方面公布一共有12万苏军走进了战俘营,而这个数字在苏联人的官方口径中被缩水到了6万8千人另有700余门76。2mm以上苏制重炮被德国人俘获。

    扫除了克里米亚地峡的拦路虎后,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进军路线豁然开朗,数十万人马通过克里米亚铁路长驱推进,12月27日,叶夫帕托里亚陷落,苏联人被挤压到了塞凡堡要塞和刻赤两个据点内,剩余的七八万苏联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只能被动的固守状态。

    历史上,刻赤方面的防御工作是苏联元帅库里克主持的,这位老成持重的苏军元帅在集中兵力防御刻赤之时,发现身后隔着刻赤海峡的塔曼半岛上防守兵力十分空虚,过于谨慎地选择了主动撤过刻赤海峡防守塔曼半岛,结果德国人兵不血刃地以少量兵力拿下了刻赤这座还算坚固的港口城市,随后抽出了刻赤方向的大部分兵力回头集中攻击塞凡堡——库利克元帅于1942年三四月间开春之时撤走了兵力,德国人5月间就重新集中起了足够的兵力猛攻塞凡堡,导致塞凡堡的最终陷落。

    不过此刻,善于逐步后退防御的库里克元帅已经在最适合他发挥特长的莫斯科战场上被斯大林处决了,放弃刻赤半岛回守塔曼半岛的昏招自然也就没有人去实施,算得上是维勒安导致的蝴蝶效应中一个对苏联人来说歪打正着的有利变化——取代库里克防御刻赤半岛的,只是苏军南方面军司令秋列涅夫大将麾下一名普通的低级将领,这种唯唯诺诺的无能之辈可不敢冒着被毙的危险擅自后撤。

    不过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些增加的麻烦也算不上什么,因为曼施坦因上将手头的兵力也远比历史同期要强大得多,炮兵火力规模之大,让曼施坦因可以凑起数以千计的105mm以上各类重炮,最然没有卡尔和多啦A梦那样的庞然巨物,但是FW-Ta400战略轰炸机挂载的獠牙、掩体粉碎机之类的巨型炸弹,加上战列舰队的凶猛炮击完全可以弥补超级巨炮的作用。

    ……

    千年要塞塞凡堡。

    首先迎来德国人考验的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一号、二号炮台。这些炮台使用的巨炮规格比波罗地海舰队在喀琅施塔得用的还要渣渣一点,只是甘古特级无畏舰上用的305mm短倍径舰炮,只是得益于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的高峻地势,让战列舰想要打击位于山崖巅峰的炮台变得非常困难,这个任务也就当仁不让地被分给了轰炸机来完成。

    12月最后的几天里,塞凡堡的最主要炮台在战略轰炸机的巨型航弹攻击下被炸为齑粉,两座炮台12门305mm口径主炮全部被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历史上被多啦A梦大炮打爆高尔基炮台地下弹药库的狗血小概率事件没有重演,炮台被端还不至于诱发苏军弹药不足、地下指挥部被毁的惨剧。在完成了对要塞炮台的摧毁任务后,随着冬季气候的恶化,出动轰炸机吊件变得越来越匮乏,剩余的任务只能交给舰炮和地面炮兵来解决——而事实上从技术层面来说,那些不追求360°全向射角的轻型要塞炮也确实如同它们在直布罗陀和喀琅施塔得的前辈们那样,没有必要被放置在容易遭遇攻顶的山崖顶部,而是更多布置在克里米亚山脉的峭壁和山腰坑道尽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天气允许轰炸机部队有更多的表演机会,他们也一样交不出什么令人满意的答卷。

    ……

    “肖尔铁茨将军,前线部队的损失情况出来了。苏联人的反制炮击非常猛烈,他们在整个要塞区起码还能聚集起了近千门各类火炮,而且位置非常隐蔽,往往在我们进行覆盖炮击后,隐蔽在坑道中的苏军重炮才会展开反击,我们的炮兵损失非常。罗马尼亚第14、15山地师的4个轻炮营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的炮兵人数了,才清除出不过数百码的前沿山地阵地。”

    隆隆炮响之中,冯。肖尔铁茨少将的联络官冲进前沿的战地指挥部,把最新的战情交给将军。冯。肖尔铁茨少将是第11集团军第39军的军长,他的人马是曼施坦因选择的首批对塞凡堡要塞发动突击的德军部队。

    这就是冯。肖尔铁茨将军的大杀器,为了防止德军士兵和罗马尼亚士兵白白消耗在坚城要塞和崇山峻岭之间,执行对轰和诱敌任务的炮兵部队被改换成了用苏军战俘充当主题的单位。那些苏军战俘装填手没有分配到任何轻武器,只有每顿几个黑列巴补充体力,随后就要进行一整天繁重的炮弹装填工作,而且随时有被炸为碎片的危险;德军督察队则是阵地上罕有的手上有的士兵,以便随时处决出现异常情况的战俘。

    一发发摧毁苏军要塞的炮弹被苏军战俘打出,随后招致苏联要塞炮兵的反击,成群的装填手被炸死在阵地上,很快就被拖上来新的有生力量填补,而德军的远程加农炮群则在苏联人开炮的同时进行猛烈的反制炮击。反正克里米亚地峡地带投降的苏军战俘足有十万人以上,是塞凡堡要塞守军的三倍以上,冯。肖尔铁茨完全不介意用苏联人的人命去消耗苏联人的人命。

    整整2万8千名苏军战俘装填手被炸碎在雪地中,或者因为弹片的重创后在冰天雪地里哭号挣扎,最后冻死在严寒中,200多名德国和罗马尼亚督战人员同样没能幸免,不过这比起让纯德军人员组成的炮兵部队去冒险已经要好的多了,苏联火炮皮实耐的有点在此时也很让肖尔铁茨将军满意,因为很多时候,一整个阵地上的炮兵都被炸死了,这些苏制152mm和122mm榴弹炮居然修修补补还能打,让人命无限的肖尔铁茨惊喜不已。

    靠着这一切,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山脉之间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特尔尼夫卡,直插入塞凡堡主要塞。

    同一天,在塞凡堡西南部港区,德军海军陆战队在苏联人焦头烂额的时候再次来了一次夜间抢滩,把进攻路线彻底连成一片,战列舰队用凶猛的主炮让苏联人知道了,失去高尔基炮台后的塞凡堡海防就是一个渣渣。

    大局已定,虽然塞凡堡最终在1月17日才彻底陷落,不过后面的比赛已经提前垃圾时间了。在这场凶悍地攻城战中,塞凡堡中三万余人的苏军战死大半,余者也罕见地没有被德国人投入战俘营,而是交给了俄罗斯解防军和罗马尼亚军处置,罗马尼亚军队的伤亡也不在要塞守备苏军之下,三个主力山地师被彻底打残,在克里米亚战役结束后,罗马尼军队中那些最拿得出手的精锐——喀尔巴阡山地部队几乎消耗一空,以至于在次年的高加索战役中,大部分山地作战任务只能由德军山地部队和土耳其军队担任主攻。

    德国人方面,人员伤亡仅有4000余人之数,但是炮兵装备和弹药的消耗却是非同寻常,克里米亚战役中从苏军手中缴获的火炮几乎全部损耗殆尽,还搭进去上百门德制加农炮、榴弹炮,连同陆军炮兵和海军舰队在内,一共打出去了5万多吨炮弹——平均发射大约2吨炮弹,才能炸死一个塞凡堡内的苏军战士。

    ……

    损失归损失,塞凡堡的陷落对于德军的意义同样非常重大。首先,曼施坦因上将凭借着“塞凡堡征服者”的荣誉,被希特勒晋升为大将。其次塞凡堡的陷落标志着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地区的绝对胜利,区区刻赤在塞凡堡陷落后数日即告攻破。

    掌握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后,苏联人在黑海上仅存的那些破船都躲进了亚速海东北部港湾罗斯托夫,只有十几艘老旧的潜艇还敢以索契为基地继续在黑海主要海域周边晃悠。与海军相似的是,苏联空军也失去了威胁德国以及德国的盟国在黑海周边地区港口目标、海上船队、油田设施的出击基地。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彻底夺取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意义比历史上更加——首先,因为德军尚存的海军力量以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主动靠拢大德意志帝国的土耳其,德国人从此以后就可以毫无阻滞地充分利用黑海航运,未来在东乌克兰和索契、外高加索地区的作战行动,物资补给将会非常充分,再也不会出现历史同期那种时断时续不绝如缕的南线补给问题。整个黑海也会随之成为德意志盟国势力的内海,而不仅仅是历史同期那种类似于“反正我用不了,也不让苏联人舒舒服服用”不温不火的状态。

    此外,单就拿下克里米亚半岛后对苏联人的航运切断效果来看,那也同样不仅仅局限于切断黑海的海运,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很多连锁反应:乌克兰第一大河第聂伯河和南乌拉尔地区大河顿河,分别是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西部沿岸和东部沿岸入海的,其中第聂伯河直接注入黑海,而顿河则是注入亚速海并经过刻赤海峡(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之间)连接黑海。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人依靠黑海沿岸的巴统油港输出巴库油田的主要原油产量,运送燃油的货轮可以直接从巴统经过第聂伯河和顿河运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主要工业区以及顿河-伏尔加河流域工业区。在克里米亚半岛陷落后,顿河的内河航运业务也随着一并断绝——而现在还仅仅是1942年底、1943年初的寒冬季节,克里米亚半岛附近航线提前半年断绝,意味着苏联人刚刚恢复出一大半产能的巴库油田产油不得不依靠抢修一条凿穿北高加索山的输油管道或者铁路来紧急解决,到了1943年夏季德军又一轮进攻旺季来临的时候,苏联大地南部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油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来自于炼油设施的损毁,更来自于石油运输的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