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钢铁咆哮-上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4月22日,暴风雪。格陵兰东南偏南650~750海里,法罗群岛正西南700~880海里的北大西洋洋面上,两支庞大的舰队在数日墨墨迹迹的拖延后终于相互接近到了400海里的距离内。

    风雪之凛冽,让飞机在1000米的高度时往下看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连海面都观测不到了,更罔论对海攻击。澎湃的巨浪如同不要钱一样肆意灌入每一艘没有采用全封闭式甲板的战舰上,也让战舰的——这种情况对于德军和英军的战舰来说稍好,对于米国人那种以太平洋海况设计的船来说,就颇为吃苦了。

    众所周知,暴风雪云团是不可能覆盖整个北大西洋的——这一点稍微有点气象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无论是寒潮还是热带气旋,半径能够有上三五百海里已经是非常逆天的了。因此如果想要发挥己方航母的战力的话双方最好的状况就是把自己留在暴风圈外,把敌人留在暴风圈里,这样敌舰就很难起降作战飞机,己方却不受影响。

    暴风雪虽然对航母舰队起降飞机有恶劣影响,对于舰队躲避敌人的空袭也是有好处的——处于暴风雪云团海区内的战舰很难被空袭的敌机精确观测,只能采取半盲炸的攻击手段,而且如果风雪过大的话,战机需要保持到6000米以上的暴风雪云层之上才能躲避狂风气流的袭击,那种高度下的轰炸更是百无一种。因此总的来说:在晴朗天候下,己方比较容易出动舰载机也容易被袭击,反之则不易攻敌也不易被攻击。基于以上情况,一种更好地选择或者说“改进型”战术也就浮出水面了——在暴风雪气旋区以外释放舰载机,随后把舰队躲进云层的掩护,等到回收舰载机的时候再离开云团区,不过这种天时的战机除非你扮演了上帝模式开天候金手指,否则实战中几乎没有人可以指望到。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已经毫无意义了——尼米兹和邓尼茨都是深知对方心中所想了,如果不拿出一些“诚意”的话,自己的敌人是不会乖乖来决战的,在决战的大方向上,双方已经谁也做不了手脚了——各自的舰队一直龟缩不进的做法,已经印证了各自“时机不对,宁可拖到死也不决战”的审慎鞋,这种授敌以天时的情况自然是不会出现。

    ……

    “方向079,距离,70海里,发现疑似德军警戒舰队的船队!信号回波显示,至少3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级别的军舰,航速……天候恶劣,信号不良,暂时无法测定,敌舰航向——正对我们而来,他们一定已经先行发现我们了!”

    上午9点左右,“阿拉斯加号”战列巡洋舰的雷达上率先发现了德国舰队的踪影,从规模来看,这支很明显就是德国人的警戒舰队,领衔的很有可能是“沙恩霍斯特级”战巡舰,至不济也得是“欧根亲王级”。

    “立刻派出水上飞机发报通知主力舰队和‘关岛号’带领的第2队,本舰保持航向,不要做出任何异动。”

    “长官,风浪太脯水上飞机无法使用。”

    “那就派出一艘驱逐舰离队,20分钟后发报——总之不要让德国人觉得我们已经发现他们就是了。”

    德国人的“沙恩霍斯特级”总共就只有3艘,这是毋庸置疑的,美军第一分舰队长官金凯德少将自然也知道。既然“阿拉斯加号”战巡在其舰载雷达第一次扫到敌人的踪迹时,就已经发现了3艘战巡舰级别军舰的信号,那么情况就很有可能是——德国人的雷达探测半径比米国军舰更远,在发现后已经在一定距离圈上逡巡了不少时间了——最坏的情况下,德国人的舰队可能已经活动了两三个小时,然后把周边相距数十海里内的其他舰队都集中了起来,试图一个突击干掉自己。

    形势很危急,可是自己一定要冷静,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继续装傻而德国人不行,自己如果可以装作看不见德国人继续保持航向,同时用别的手段联络第2分队和主力分队的话,就有可能上演一场日德兰时代一样的反击——德国人在发现英美主力舰队之前,是不会把自己的主力全部压上的,在暴风雪中,没有发现敌人主力前先隐藏自己是很必要的基本功。

    但是如果诱饵大到包括3艘“沙恩霍斯特级”和若干“欧根亲王级”时,情况就不同了,只要能够一口吃掉这么大一个馅饼,哪怕舰队就此收队,此战的外交宣传目的也就达到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以较小代价全歼3艘战巡舰都能够算得上是一场海战的大胜。前提是自己要可以抗得到那么久。

    一艘1936年下水的“马汉级”驱逐舰在金凯德少将的命令下立刻从舰队中出列——金凯德没有让理论上更加强大和新锐的“弗莱彻级”驱逐舰执行这个异地联络任务,倒不是因为金凯德将军保守或者有偏见,实在是这几天来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弗莱彻级”这些回归威克斯级平甲板传统的驱逐舰在初春的北大西洋北部实在是不适合用于交战,远的不说,单说这几天从巴芬湾出击后,一周来就已经有4条“弗莱彻级”驱逐舰沉于暴风雪带来的狂涛巨浪和相撞事故。

    “测算一下相对方向角和相对速度,多久后将会接敌?”

    “敌我双方正在以大角度锐角相对航行,预估前段相对速度为40节/小时,后段相对速度也在25节上下——除非我们及时调整航向。按照目前速度,2小时候我们就将交战,‘关岛号’带领的第2分队需要3个半小时才能赶到战场,而主力舰队需要5~6个小时——‘两艘依阿华级’可以飙到33节的最高航速,因此可以提前与我们会和,‘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速度要慢3~5节,因此总航程需要多花费1个小时。”

    “必须保持航速航向不变,直到双方距离缩短到30海里以内,再假装我们因为雷达性能低劣‘刚刚’才发现敌舰,随后转向全速逃跑。”

    约摸十分钟后,调整好了横队队形的米国人开始了迅猛地反击,18枚12英寸和48枚8英寸炮弹整齐划一地向德国舰队袭来的方向覆盖射击,而交战距离已经因为这十分钟的整队从26000码缩短到了17000码——也就是说,在这个距离上,德军仍然只有首舰“格奈森诺号”可以使用6门前主炮反击美军,而后面的军舰只能打酱油。

    “让瞭望舰桥实时汇报情况,是否可以穿过大雪观测到我方炮击着弹点和敌舰炮口焰。”

    “炮口焰与着弹点水柱均无法观测到,距离太远了,风雪对视线阻挡作用明显。”

    “不要管米国人的炮击,继续全速接近,实时汇报光学观测状况。”

    每分钟50多枚12英寸炮弹和200多发8英寸炮弹如同巨锤敲打着海面,却丝毫不能让德军水兵们产生紧张和动摇,已经身经百战的军事素质和德国人一贯以来严谨秩序的人生准则让他们得以经受任何精神打击的考验,米国人浮夸的炮弹潮在德国人眼中看来,只不过是远东国武侠片里面那些花哨的虚招罢了;他们不动则已,要动,就要和泥轰武士那样一击致命。

    双方接近到1万4千码的时候,阿拉斯加号主炮喷吐出来的12英寸主炮炮口焰终于可以穿透风雪被德国人的卡尔蔡司光学测距役测到了,而8英寸的重巡洋舰主炮火光明显还不够档次。库尔特中将知道时机差不多了,让自己的战舰放缓前进的脚步,同时让队形在后的战舰有时间赶上来组成横队,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格奈森诺号”在发现敌舰炮口焰后也停止自己的炮击,毕竟沙恩霍斯特级的主炮口径比阿拉斯加级还要大15毫米,发射装药量也更多,就算米国人的光学仪器没有卡尔蔡司的好,应该也可以看见了……

    忍受了米国人倾倒的300多发12英寸和800多发8英寸炮弹后——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米国人打出了这么多炮弹后一发都没击中——德国战舰终于后发制人排好了战列横队,随后开始了不鸣则已的反击。所有战舰按照光学测距测向结果,集中攻击‘阿拉斯加号’与‘关岛号’,一切都比照夜间炮战的典实施。

    当然,反击绝对不是盲目地一通乱轰,库尔特中将在还手的时候还留了一手——3艘“沙恩霍斯特级”仍然保持沉默,而是让那艘P级装甲舰和多艘“欧根亲王级”重巡洋舰使用8英寸高爆弹根据光学观测结果反击5分钟,如此沉得住气的做法,让在场诸人无不汗颜。

    德制8英寸舰炮每分钟可以打出6~8轮炮弹,射速之猛烈堪称一绝,这些炮弹虽然还不足以撕开阿拉斯加级最厚实的要害部位,却也着实够米国人好受了。那两艘如同夜空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的阿拉斯加级战巡舰在5分钟的集中攒射里分别被击中了七八枚8英寸炮弹,剧烈的爆炸把阿拉斯加号的雷达天线和瞭望塔彻底炸烂,关岛号的命运好一些,被直接击中的只有无线电室和部分舷侧副炮,好歹没有变成聋子瞎子,可是战舰表面燃起的火焰让他们彻底失去了间歇性隐蔽的可能,纵然变向变速航行也不能再隐蔽他们的身形。

    沙恩霍斯特级的320mm大炮在饥渴难耐了许久后,终于可以出膛饮血了。1点52分,1枚320mm穿甲弹在飞越了11000码的距离后击中了“阿拉斯加号”B炮塔与主舰桥的结合部,把整个司令塔炸飞了,金凯德少将当场阵亡——而截止到这一刻,美军的两艘战巡舰此前已经分别被一到两枚320mm穿甲弹击中过了,舰体损伤不可小视,火力、动力均有一定损失。

    “关岛号”在激战中接过了指挥权,不得不开始指挥舰队仓促撤退。这场试图浑水摸鱼占便宜的炮战就在米国人涤亡中变得鸡肋起来。

    “想跑?真是异想天开啊,大火都没扑灭,还想跑得掉?”库尔特中将感到一阵莫名的好笑和诧异,到了这一步,除了死磕到底,米国人也没啥机会跑掉了吧,而且米国军舰出了名的3*3背负式炮塔布置让他们的船出了名的尾部火力薄弱,一旦逃跑的话,那就是损失三分之二的主炮火力输出,无疑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

    德军舰队立刻开始展开血腥的追杀战,各舰如同猛虎出匣穷追不舍,同时利用米国战巡受创后航速下降到25节左右、相对速度差距拉大的有利时机一边炮击一边快速缩短着两军的距离。

    一万码,八千码,七千码,测距标尺越缩越近阿拉斯加级战巡舰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可辨,连米国人的轻、重巡洋舰上打出的8英寸和6英寸炮弹的炮口焰都变得明显起来,双方陷入了混战之中。

    2时15分,“阿拉斯加号”彻底失去了动力,它的船体总计承受了9枚320mm穿甲弹和不下20枚203mm炮弹的攻击,火力和动力几乎全毁,只是依靠米国军舰惯用的细分水密隔舱设计才迟迟挺着不沉罢了,“关岛号”也在被320mm重炮击中5发后丧失战斗力,舰体炸裂进水上千吨,只是因为轮机舱侥幸没有受到打击,还能开出18节涤跑速度。

    米国人在垂死反击中,也击中了德舰“沙恩霍斯特号”1枚305mm炮弹,正中沙恩B炮塔正面装甲后被弹开,但是震碎了沙恩B炮塔座圈轴承系统,使沙恩的前主炮出现了角度卡死的问题,相当于让沙恩在此战中损失了一半的火力输出能力,除此之外,各自还各有若干枚8英寸和6英寸炮弹击中对方主力战舰,只是挠痒级别的攻击造成的损害微不足道罢了。

    “敌多艘驱逐舰以雷击队形快速接近!注意警戒!”在风雪天,造型低矮短小的驱逐舰往往要逼近到三四千码之内才能隐约看见,这样奠候对于炮战是不利的,可惜对于雷击作战的接近却是非常有利的。

    骤闻此信,库尔特中将不由得恨恨地放弃了继续全速追杀美军战巡舰队的尝试,只能让舰队展开防雷击队形,专心猎杀那几艘冲上来当敢死队迟滞己方行动的美军驱逐舰,眼睁睁看着残破的“关岛号”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