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钢铁咆哮-下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赶快根据火控计算机与雷达测向测距信息重新调整涉及诸元!集中攻击敌舰队队尾的战列巡洋舰!”

    数十分钟断断续续的炮战没有取得丝毫战果,已经让指挥美军新锐战列舰的金梅尔上将怒火中烧了,他的战舰,据说是拥有代表米粒坚果最新科技水平的机械式火控计算机,使用的是穿孔纸带式数据记录处理方式完成计算,军舰上的机械式火控计算器占到的空间足足有八间水兵舱室那么大,号称可以非常高效地调整射击诸元——最关键的是,该项火控计算机可以非常快捷地根据雷达测出的敌舰速度和方向,计算出我方炮击时的着弹点提前量;在测试的时候,这些军舰上的9门主炮在火控装置的指引下,可以把炮弹铺设到一块距离预设目标点半径不超过400米的区域内。因此理论上就炮弹覆盖面积和敌舰投影面积之比来看,理想情况下战舰的炮击在这个距离上可以轻松打出2%的命中率,如果可以使用光学手段校准弹点,这个精度还能成倍提高。现在因为风雪的阻挡,光学校准弹点的可能性当然是没有了,可是也不至于打了几十分钟一炮不中啊!

    金梅尔上将感受到脚下的战舰震动又加剧了一些,随后损管人员来报告说,战舰又中了一发320mm穿甲弹,就在舰桥后方的水上飞机机库——对于‘依阿华级’的厚重铠甲来说,320mm的穿甲弹自然是不会造成致命伤的,不过好歹也把战舰的侦察机库给炸烂了,救生艇吊臂和水上飞机的残骸撒了几十米。这已经是战舰第4次遭到德国同行的打击了,纵使主体结构并无大碍,外围设备损失也不容小视。

    “长官,雷达显示,敌方战列线排在前三位的战舰开始加速脱离,目前与我们的航速差值是6节,差距还在加大中。”

    ‘依阿华级’在炮击时是不会开出全速的,敌舰此前也没有,因为高航速会带来精度的明显下降——在不进行变向航行的情况下,高航速带来的精度减弱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更精确的火控计算机滇前量计算功能抵消,但是战舰稳定性下降带来的精度损失则是仍然不可避免的。

    “德国人是在诱敌?还是真的打算逃跑?”金梅尔回想了一下各方进度,随后问道,“主力舰队的6艘战列舰和英国人的5艘战列舰到什么位置了,与我们有多少航程差距。”

    “目前主力舰队应该落后我们40~50海里——这些航程都是此前我们加速救援舰队时因为航速差距拉开的。”

    40~50海里,也就是说掉头相对航行的话半小时也就可以汇合了,德国人应该不至于会指望这种诱敌可以起到分兵的各个击破效果。不过考虑到持续的追击海战,时间已经接近下午4点了,德国人难道是想再一次把战斗拖进夜战?

    “主力舰队打破无线电静默!主力舰队,‘麻萨诸塞号’战列舰率先在雷达上发现了德军主力舰队,预估两小时内接敌!英国人的‘狮号’同样发现敌情!”

    几十分钟后的这条电文,让米国人明白,德国人的雷达预警飞艇起了作用,己方的舰队行踪即便在暴风雪云团笼罩之下,仍然是没能躲过头顶的侦察飞艇,德国人的主力舰队,已经找上门来了。

    这也终于坚定了金梅尔上将的决心,只能是选择穷寇莫追了。

    从战舰数量来看,英美联军有2。5倍的数量优势,可是从火力投放能力来看,因为德军5艘战列舰普遍使用了3×2——2×2和3×4的主炮塔配置,每一艘火力密度都高出美舰甚多,因此火力投放密度的差距被缩小到了1。5~1。8倍之间,总的来说从纸面数据上双方还是颇有一战的潜力的。

    当然,纸面数据永远只是纸面数据,英美一方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英国人的火控雷达技术不如美军,而米国人的战舰普遍适航性和炮击时的舰体稳定性不足,整支舰队中英美一方炮击稳定性最好的反而是主炮孱弱的“前卫级”——这一级战列舰是在充分吸取了“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适航性问题后宁可削弱火力也要进行针对性改良的产物(或者换一句话说,‘前卫级’是主炮已经有了过时现货,而总吨位又大大富余的情况下,把大量的设计余量挥霍在适航性上);其次是舰体宽阔雄沉的‘狮级’和‘南达科他级’,最次的要数舰体单薄轻浮的‘北卡罗来纳级’和为了适配巴拿马运河过于修长的‘依阿华级’。

    可惜,适航性最为优良的“前卫级”也是在这场舰队大决战中最先遭遇重创的——德国人的情报工作不是白干的,英美海军的主力战列舰性能优劣虽不能说了然于胸,却也相去不远。现下对面的13艘战列舰中,2艘‘前卫级’和2艘‘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最为薄弱也是众所周知的,前者的装甲厚度比之‘乔治五世级’反而更加薄弱了1~2英寸,在16英寸级别的主炮面前防护不足,后者则本来就是按照防御条约时代的14英寸主炮威力设计的,最厚实处仅12英寸主装甲带。

    可惜问题在于,在1万5千码以上的距离时,‘北卡罗来纳级’并不好被敌舰通过炮口焰的光学观测找出来——‘北卡罗来纳级’的火炮布置和‘南达科他级’是完全一样的,两者雷达舰型反射信号也相差无几;而‘前卫级’就是另一码事了——这两艘战舰,是英美13艘参战战列舰中仅有的使用两前两后四座主炮塔布置方式的战舰,通过观测炮口火焰,很容易就可以辨别出这两艘战舰。

    6点整时,当两支舰队打到一万四千码的交战距离时,遭到德军3艘‘俾斯麦号’集火照顾的‘前卫级’连续中弹,首舰‘前卫号’在3分钟内被4枚16。5英寸炮弹分别击中了前甲板、舰桥和副跑位;2号舰‘先锋号’中弹数量虽少,但是危险性却更明显——其中一发由‘罗恩伯爵号’打来的16。5英寸穿甲弹直接撕裂了舷侧主装后炸坏了一轴汽轮机组,并造成大量蒸汽管道崩裂,仅数分钟后,其中两座重油锅炉发生了爆炸,把战舰一侧的副炮塔、水上飞机和所有表面附着物统统抛进了海里。

    ‘前卫级’是英美战舰中炮击稳定性最好的战舰,两舰在大损之前,也分别击中了各自的对手‘提尔皮茨号’和‘罗恩伯爵号’各2枚15英寸炮弹,只可惜它们的对手那厚重雄沉的装甲不是15英寸的炮弹可以撼动的。

    ……

    同一时间,舰队上空6000码的云层上。耀武扬威的美军战斗机群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追杀,4艘德军百吨级的齐柏林飞艇最终没能逃脱,被美军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群尽数击杀——它们在死前曾经试图以90节的航速逃窜,可是在航速普遍300节~400节的战斗机面前,90节的航速除了让他们延命十几二十分钟外,还有什么价值呢?

    “通知舰队,制空任务已完成,准备进行舰载机收容作业,并通报收容坐标。”

    航母舰队在起飞战斗机群围猎德国人的雷达预警飞艇后,可是一直躲在暴风雪云团之下不露脸的,所以战机要想返航格纳,必须预约时间和坐标。

    很快,‘列克星敦号’航母通过无线电对讲装置向舰载机飞行员们通报了接收坐标,得胜而回的美军舰载机群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航的路程。

    在美军战斗机群身后百余海里,另一群更加庞大的黑色乌云,正在沿着雷达预警飞艇开临死前提供的各舰队坐标信息,愤怒地尾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