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土耳其出兵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总统先生,曼施坦因大将的德军C集团军群6月12日攻克了伏尔加顿斯克,并且在北面的莫罗佐夫斯克围住了苏军第64集团军2个内务部队组成的师。比6月8日出兵时战线普遍前推了80~120公里,毙伤俘苏军4万余人。前锋突进最快的部队距离斯大林格勒还有220公里左右。

    更南面的克莱斯特大将主力部队在同样的时间段里推进到了季霍列茨克和萨利斯克,距离A集团军群第一阶段目标、俄罗斯高加索边疆区首府斯塔夫罗波尔150公里。另有两个军的兵力从克拉斯诺达尔南下,与新罗西斯克的德军合围了黑海岸边的海防要塞城市图阿普谢,距离俄罗斯最南端的黑海港市索契还有90公里。4天的战斗中,A集团军群总计歼灭苏军2。5万人,并且在图阿普谢要塞中还有4。3万人的苏军部队被围困。

    到目前为止,德军的进攻速度与此前交底的计划基本相当,因此负责联络的里宾特洛普部长今天再次亲自前来,希望我们兑现土耳其军队按时参战的诺言,请您指示——当然,您的身体要紧,您只要发个话剩下的细节问题可以让伊诺努总理去处置。”

    伊斯坦布尔的朵尔马巴切宫中,被肝病折磨得卧床不起的凯末尔总统安静地聆听着下属的汇报。德国人也是知道凯末尔的身体状况的,所以里宾特洛普是直接去的安卡拉和伊诺努总理秘密会见,没有来伊斯坦布尔打扰凯末尔,只是让土耳其人自己禀报。

    “维勒安部长的中东战区呢,还没有动作?”

    “维勒安部长的部队毕竟规模不大,而且补给线更加深远,按照原计划就是应该等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取得一定突破并吸引住叶廖缅科和秋涅列夫的主要兵力后再展开的,德国人的希望是我们只要对苏宣战,维勒安部长就会让隆美尔带领20个师的武装档卫军从大不里士出击进攻巴库方向。”

    “部队磨合情况如何了,德国人的教官和参谋人员到位情况如何。”

    “最后一批德国教官今年3月份就已经到期了,因此到现在为止新动员的部队部队最短的也在德国人的训练下磨合了3个月了,应该没问题,德国人一共派出了7500名军官和士官支援我们,确保每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都有德军军官或士官协助战术指导。

    武器装备方面,德国人承诺的4000门苏制火炮和600辆改良自法国人淘汰的R-35坦克的‘霍奇基斯’自走跑和‘水牛’自走炮,外加2个装甲师编制的4号坦克和‘追猎者’歼击车也已经到位。另外还有1000辆左右的T-26、BT-7和T-34C等坦克,原本不包含在德军对我们参战的援助中,不过因为是德国人战场缴获的苏制坦克简单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的,德国人也一并打包送给我们作为攻击部队的支援单位投入战斗。

    空军方面考虑到我军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飞行员,德国人也没有办法在我们宣战前明目张胆部署空军入境,所以承诺只要凡城和特拉布宗的机场状况良好,他们会在我们参战后48小时内完成大约30个飞行中队空中力量的转场部署,确保我方进攻军队的空中掩护。”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二十五年前奥斯曼帝国的苦难对于每一个土耳其人来说都是历历在目的,没有绝对的把握,谁都会对站错队导致的可怕后果心存悸惧。除非真的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程度。

    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时刻,俄国人已经翻不起浪,只要推一把,土耳其就能拿回外高加索失地。

    苏联人方面的应对也很明确。在得到了土耳其人终于向自己宣战的消息后,斯大林除了在刚刚简易修复的克里姆林宫里闭门砸花瓶之外,没有在人前有更多不冷静的举动,只是告诫外高加索方面军注意保存实力。

    这条命令和对朱可夫、叶廖缅科和瓦图京的要求完全不同,在顿河平原上,斯大林可是要求苏军寸土必争的,那是因为顿河平原再退几百公里还是无险可守,只能拿人命填,如果再退下去,苏联就完了。而外高加索地区,苏军为了防卫3国领土,总共也只有2个集团军的兵力可以调动,在有险峻高山可以依托的情况下,战术性放弃山南部分小块平原也就势在必行了。

    科兹洛夫中将也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所以没有和土耳其人全面硬拼。亚美尼亚西南部平原丘陵地带后来也确实在十几天内丢了个干净——考虑到土耳其军队被德军甩出八条街的战斗力,科兹洛夫‘仅仅’只守住亚美尼亚西南平原十几天,已经是非常保存实力的放水打法了。

    不过,西部的巴统港防区是绝对不能让的,在土耳其人沿着黑海海岸线进攻的那一路,科兹洛夫中将不仅没有让巴统地区的守军后撤,还额外派出了3个NKVD师和1个普通的步兵军,凑其9个师的防御兵力死死把土耳其人扛在萨尔普山口——这里距离巴统只有20公里的路程,如果这个山口被突破的话,那么土耳其军队就可以绕过高加索南翼山脊,南北高加索山之间一马平川的河谷地带了。

    土耳其人的进攻显然收获不大,除了拿下了亚美尼亚西南部一小块富庶之地,其他很快就被打成了消耗战。不过他们的进攻,好歹也是牵制住了苏军第45集团军几乎全部兵力,让科兹洛夫中将麾下只剩下第46集团军1个集团军的兵力应对整个外高加索地区的全部威胁了。

    6月15日,土耳其人出兵吸引住科兹洛夫一半兵力后的次日,德军中东战区总司令维勒安。蒙斯克一声令下,隆美尔上将带领着24个师的德军武装档卫军部队——其中包括3个精锐的武装档卫军装甲师和9个装甲掷弹兵师、9个山地师、1个伞兵师和2个海军陆战师——海陆空并进,从大不里士和恩泽利港出击,向着阿塞拜疆地区展开了进攻。

    兵力捉禁见肘的科兹洛夫中将听闻此信时除了感觉到眼冒金星外,也找不出别的感受了,他只在第比利斯留下了1个师的卫戍部队,其余第46集团军全部主力都被放到了法尔萨巴德、阿斯塔拉和巴库三处,分别防范隆美尔从大不里士山口、里海沿岸狭长坡地的进攻,以及德国人很可能故技重施的利用里海海运直接在巴库油田实施的空降+登陆作战。

    ……

    土耳其人打的怎么样暂且不论,即使他们没能歼灭多少个师的苏军,他们参战的外交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这是在米国对德宣战、并结成美苏同盟后首次出现新对苏宣战的国家。

    在米国人站队之前就对苏宣战,和米国人宣示他们要罩着苏联之后再对苏宣战,这是完全两码事——连谨小慎微的土耳其人都跳出来了,这意味着米国二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干涉世界事务的威信受到了挑衅。起到的让各个不满米国指手画脚的潜在不服者都打了一针强心剂的作用。

    这些潜在的不服宅希特勒也好,里宾特洛普也好,维勒安也好,都不可能完全预知,他们知道肯定会有这样的国家出现,只是不知道都有些什么国家罢了。

    维勒安想到过有可能有人会落井下石继续对苏宣战,可是万万没想到,跳出来的那个居然是日本,而且,他们的目标居然不是那个三年前和他们结下两三百万条人命死仇的苏联,而是主动去撩拨了米国这个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