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密办梁王

作品:《汉赋

    看到自己最欣赏的臣子李磊和将来要继承大统但子刘彻一脸茫然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的汉景帝,扬起头来望了几眼宣室殿房顶的承尘,紧接着,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来回踱步。

    “陛下,小,小臣有一事不明,还,还望陛下明示。”李磊在看到汉景帝一副无可奈花落去的样子,整个宣室殿内的气氛也从刚才的轻松变得有些尴尬起来,壮大着胆子,嗫嚅道。

    “李爱卿,你问便是。”来回踱步的汉景帝,在听到了李磊的问话后,停下了脚步答道。

    “小,小臣,尚,尚不知治粟内史和,和太子少保是何官衔,还,还望陛下明示。”李磊在看到刚才来回踱步的汉景帝,此时停下了脚步后,正好站在他的面前,吞吞吐吐嗫嚅道。

    李磊之所以会问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对“治粟内史”这个官职还是头一遭听到。虽然他以前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知道秦汉中央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但是除了知道掌管兵权但尉、行政长官之首的丞相和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这三公,对于到底有那九卿的话,却连一个官职名也叫不上来。相信在高中学过秦汉历史的人,也应该遭遇过同样的经历的。

    “李爱卿,你,你竟然连这个也不知道?”汉景帝在听完李磊的问话后,一脸讶异。当他想到李磊常年生活在西域,刚回到汉朝才没多久,对于朝廷官衔的设置一无所知也实属正常于是乎,汉景帝便苦口婆心地向李磊解释说道:“这治粟内史位列九卿之中,主要掌管朝廷的赋税和国库的财政。而太子少保要比太子洗马官衔高两级,亦是辅助东宫太子的官职。”

    听完汉景帝的这番简洁明了的解释后,李磊这才恍然大悟。若是他早一点知道了治粟内史和太子少保的官衔后,刚才汉景帝提出的那个问题,也不必如此作难了,自然是信口拈来。

    “小臣听完陛下的这番话后,就明白了刚才陛下为何问小臣的那个问题了。”李磊想到在生产制造火柴之前,汉景帝曾向他说过的只要完成任务就让他位列九卿的允诺,开口说道。

    “呃,那李爱卿倒是说一说,朕为何会问你那个问题?”汉景帝双目满含期待地问询道。

    “回禀陛下,陛下刚才之所以问小臣那个问题,就是想告诉小臣,陛下是个金口玉言,言而有信的好皇帝。在小臣还未动工生产火柴之前,陛下曾经向小臣允诺过,只要小臣在七日的限期之内,完成陛下交于小臣筹集官俸和军饷的任务,陛下就为小臣封官加爵,让小臣位列九卿,而今日陛下擢小臣为治粟内史,并加了太子少保的官衔。”李磊躬身拱着手说道。

    李磊和刘彻两个人并肩而站,躬身拱着手听着汉景帝说着他的口谕,汉景帝每铿锵有力地从口中吐出一个字,李磊和刘彻的续的速度都会加快一拍,直至汉景帝把话说完,他们两个人的续还是“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不过,他们两个人对于汉景帝口中所说的内容,却感到十分的惊讶,两个人在汉景帝话音刚落时,都禁不住面面相觑了几眼,再说谢主隆恩。

    “谢主隆恩,儿臣(小臣)遵旨。”李磊和刘彻低垂着额头,躬身施礼,拱着手谢恩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一早,李爱卿即刻启程。”汉景帝从御椅上站了起来,从后面的屏风处取了一把上书四个小篆“尚方宝剑”字样的宝剑,走到李磊的面前,双手交给了他。

    “喏。”心情激动万分的李磊,在从汉景帝手中接过这把尚方宝剑后,躬身双手握剑道。

    紧接着,汉景帝又走到了刘彻跟前,伸手拍了拍刘彻还稍显稚嫩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朕在李爱卿查办梁王的这段时间里,朝中所有的实物都交由皇儿你来处理,这对于皇儿你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过,你可以多向丞相卫绾请教政务,朕对皇儿你很有信心。”

    “多谢父皇抬爱,儿臣定当不辜负父皇对儿臣的期望。”刘彻一挺,信心满满地道。

    汉景帝让他眼下最欣赏的臣子李磊去查办梁王自私生产制造火柴一事,倒是在情理之中,可以说的过去。不过,他却让年仅十七岁韶华的刘彻来代行储君之责,这是他在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呢。其实,汉景帝碍于母后窦漪房的从中干涉,对于三番五次或明或暗违抗他颁布的法令,早已经让他大为不满。而这一次定是可以对梁王治罪的大好时机,定然不想错过。

    于是乎,汉景帝便费了一番功夫,先是擢原本是太子东宫属臣的李磊为治粟内史,以监察地方赋税为名,前往梁王封地梁国,明察暗访梁王私自生产制造火柴一事。与之相对应的是,让在没有惩办梁王之前的这段时间内,由刘彻代行汉朝的储君之责,而汉景帝自己却暂时退居幕后。若是李磊在查到梁王犯罪的证据后,呈报给代行储君之责的刘彻,那么,刘彻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治罪于梁王。本就对刘彻抱有很大成见的皇太后窦漪房,在这个时候为保住梁王,定然会故技重施地求助于汉景帝。而此时退居幕后的汉景帝自然是无权过问此事。

    如此一来的话,梁王定然是凶多吉少。如能借此一事除掉梁王。对于汉景帝来说,不仅是为自己三番五次地受到母后窦漪房的指责而解气,更多的是从此在“七国之乱”中居功自傲的梁王对于他的皇位构不成了威胁。可以这样说,汉景帝每次去给窦漪房请安,窦漪房时常告诫汉景帝,他的同胞弟弟梁王刘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居功甚伟,要他在百年之后传位于梁王。可是,一想到梁王是他潜在的威胁,他怕还未等到百年之后,就会被夺取皇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道理,汉景帝自然是明白的。大义灭亲地除掉梁王,不仅是为他除掉了威胁,更是为他立下的皇太子刘彻顺利即位铺平了道路。在任何人看来,自己的同胞兄弟再亲,也是亲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古往今来,上到庙堂之脯下到江湖之远,都莫不如此。不过,梁王是那么好对付的么?两个加起来年纪都没有梁王大的年轻人,能够并肩作战,一起把他们的心头之患给顺顺利利的除掉么?貌似客观地来讲,这似乎不太可能。

    至于可以除掉梁王的可能性有多脯李磊手中的那把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自然可以让梁王一剑封喉。可是,李磊敢下得了这个毒手么?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章节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