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折纸

作品:《一品富贵

    似乎很难,但也不难。宋九知道这时代技术落后,但是若大的一个国家铁产量只有一千吨,那么中间肯定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没有立即赚又到了开封府。他也不想与二大王打交道,迫于无奈,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上山下乡,到相州铁坑看一看,就看出了问题。自己又不是神。

    赵匡义在休息厅接待了他,让衙役上茶上果子,也不能算是刁难宋九,这时代,增加一百万斤铁意义太大了。宋九开门见山道:“二大王,臣想到盐铁司去看一看。”

    “盐铁司?”

    “不做一个整体了解,臣下去看了也未必有用。”

    “行。”

    “第二请求朝廷重新颁发诏书,准臣巡检河北路诸坑权利。”

    “宋九!”

    “二大王,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过份,但不是真的巡检河北所有坑矿,第一个我要看看一两个铁坑经营情况,第二个我要看到铸铁炼钢情况,第三个我要看到石炭开采情况,然而迅速返回京城。臣的时间也宝贵,三年时间说到也就到了,到时候就必须要交钱帛给朝廷。”

    “为什么要看炼钢与开采石炭?”

    “铁产量少,臣现在未看,不能判断,但很可能不能完全将铁矿石碟冶炼出,炼出碟杂质又多。至于钢,钢与铁是不同性质的物质,好的钢是含碳量是不超过百分之二碟碳合金。”

    “炭?”

    “是石字旁导,不是民间所说悼,有了它,才能增加钢铁的强度,因此唐朝的陌刀一刀下去能将战马劈成两半。如果加入另外一些元素,又不易生锈,只是那种钢强度不是很高。再换成另外不同元素,又可以使强度增加,有抗腐蚀性,韧性。”宋九道。实际借助宋朝的一些工艺,某种理论上可以实现在钢里面添加炭、铬、锰、钼、硅、钨。这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必须是朝廷提供研发资金与人手,个人无法承担这么庞大的研发成本。其次虽理论上能研究出各种类型的钢材,能不能量产是一回事,成本多少又是一回事。后面的一些合金钢除了开阔思维外,在这时代无法实现过关的技术,实际用途也不是很大,重要的仍然是铁碳合金钢,而且他学过的许多理论知识也忘记了,记得不全,又是将后世的现代工艺往现在的原始工艺上套,会十分地困难。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

    若非沙洲上种种建筑未来会使用大量钢材,他才不想多这个事。

    随意淡淡地一说。

    说不说无所谓,重点只有一句话,钢与铁是不同性质的物质,其他的解释了,赵匡义也听不懂。

    “物格?”

    “这个小道学就是研究这些东西。”

    “若你能实现增加一百万斤铁,本官以后就为你这个小道学正名。”赵匡义乐道,又说:“宋九,将诏书重改,本官没那权利,不过我会向皇兄禀报,想来不难。但此行你下去后一定要注意一件事,从河中挑选几个勇力之人做侍从。”

    有选择性的看,有的看得细,有的不相关,一翻而过。

    让他奇怪的是居然就没有看到相关冶炼技术的记载。

    “小道啊。”宋九苦笑,董仲舒害死人,后面再出来一个朱熹,能好起来吗?

    心情不好,开始胡乱扔了,放下铁的部分,开始看煤的部分。

    最后放下卷宗,赵匡义与李崇矩盯着他。煤让他们无视了,满眼睛看到的是大量铁矿石。

    宋九说道:“二大王,李司使,原来产量真是如此之少,难怪前线的兵士有许多人用棉甲、纸甲、皮甲,劣制盔甲。”

    宋朝此时军队数量并不多,禁兵只有十几万人,厢兵也只有十几万人,南有南唐后蜀后汉,北有北汉契丹,这点兵力是必须的。也不容易,例如盔甲,不同兵种盔甲重量不一,平均五十斤左右,但必须经过反复锤打,有一钢化过程,打一次少一次,打上五六次,就需要一百斤以上碟,若精制一点,打上十次八次,就需要两百斤铁。还有呢,兵士手中的武器,箭与等武器用铁少,只有尖端处是铁,然而刀用铁量同样很大,要求也更高。所以市面上一把好的朴刀售价三贯钱以上。十几斤重,近两千文,一斤达到两百文。若真正全面武装到牙齿,用最好的钢铁,一个兵士最少得需要三百斤碟用量,全国近三十万兵士,上亿斤!宋朝这个铁产量需五十年以上才可以满足。民间流传太祖长拳与太祖棍法,说赵匡胤用的什么盘龙棍,估计就是铁不足,赵匡胤用木代替武器往敌人脑袋上砸。剖开表面的假像,真相会让人哭笑不得。

    宋九嚣张惮度让一些官吏不满意了,一个小吏说道:“小子,你胡说什么,若大灯朝,西到葱岭,北到辽东高丽,南到交趾,东到大海,一年产铁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

    “时代是在进步的,例如石炭,汉朝就发现了它,为何到我朝才渐渐运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声对李崇矩说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须要有经营的头脑,要不要试一试他们奠赋?”

    “怎么试?”

    “我出一道题,将一张丈宽丈长的纸折叠一百次,谁能办到,我赏他一百金,你再赏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马上抢着尝试的,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说不可能的,那么跟我后面培养一段时间,就可以重用。”

    “胡说……”本来李崇矩想说这岂不容易折叠!不是小纸,长宽达到一丈的纸多大面积了,但宋九说抢着尝试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后面的话闭上嘴巴。

    赵匡义站在边上默想,道:“守则,你就试一试。”

    李崇矩狐疑地看着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

    皇上就赏你那一百金!

    “放心吧。”

    李崇矩将宋九的话在铁案里重新说了一遍。

    果然骂声响起一团,骂宋九胡闹,只有一半人在沉思,至于说不可能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余下的纷纷要尝试。官员没有,他们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

    李崇矩吩咐人拿来一张大纸。这时代的度量衡不标准,纸张生产也不标准,有的大有的小,拿来一张大纸,让一个役作量好裁减后放在地面上,抢着走过来一个小吏,开始折叠,仅是一会功夫,他额头上汗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