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爹爹

作品:《一品富贵

    面包还有不少,一百多个,但托着纱布,衙役上前抓住纱布,一下子就“没收”了。又有一个衙役走到宋九面前说道:“九郎,府尹有请。”

    赵匡义说押,当真押啊,听赵匡义说话语气,也不能真押。连这点察颜观色的本领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当开封府的衙役?宋九抬头看了看赵匡义,呵呵一乐。权谋术,玩心眼,赵匡义能PK掉一百个宋九。但宋九也不傻,迁坟闹得厉害,宋九多少听说了一些。他还刻意问过大姐,显德迁坟修东京外城墙,那个宋九已出世,才几岁。大姐已经嫁人了,那个宋九记不得能理解,大姐一定能记得。一问才知道比赵匡义讲的还要夸张,都有老百姓殴打衙役的,最后朝廷出动了禁军。

    以彼观此,赵匡义想来也不大好受,看到自己在做广告,能高兴吗?

    宋九也不怕,这时赵匡义性格略有些阴骛,但在未转变成化学大师之前,还算是一个好府尹,能力出众,会拢人心,不会真拿自己怎样。

    笑嘻嘻地走过去,忽然听到一个气气的说话声:“大母,我好想吃。”

    宋九转过头,看到路边一个老妇带着两个小孩子,面前放着一个陶碗,碗里面有几文钱。老妇五十多岁,两个孩子大的男孩六七岁,小的女孩只有三四岁,说话的是女孩子。宋九朝他们看,小孩子又说:“爹爹,我要吃。”

    喊宋九爹爹。

    老妇一把将小孩子的嘴捂上。

    玉苹道:“好可怜。”

    宋九从衙役手中抢过几个大面包,京城有乞丐,不多,不过今年河中受了旱灾,宋朝开国时两税并不重,根据地的优劣十税一,二十税一,苛吏也不多,属于一种轻徭薄敛式的税务,但产量太低了,一旦有天灾人祸,许多百姓不得不流离失所,出外就食。朝廷似乎也派人赈灾救济,免税,但还有一些乞丐流亡他乡,包括京城。

    不知是不是河中的灾民,将面包拿到老妇面前问:“媪媪,孩子他父母呢?”

    “死了,”老妇木然地答道。

    “吃吧,吃吧,”宋九将面包递给两个孩子,又从衙役手中抢来几个面包,递给老妇。

    仅是一个小动作。

    赵匡义看到后心忽然软下去,不管怎么说,宋九虽性子顽劣不化,就象那只无法无天的孙猴子,但一颗心不恶。他也踱到老妇面前,问:“你是哪里人?”

    “使君,我是沁州人氏。”

    “沁州人氏?”赵匡义眉毛蹙了起来,答案也出忽宋九意料,沁州属于宋汉边境,今年也被旱灾波及,河中百姓过得苦,北汉那边会更苦。当然,孩子父母死了也比较容易理解了,宋汉打来打去,北汉许多劳力一起战死,到处都事儿寡母,一有灾,母亲饿死,作为祖母只好象宋朝逃亡。赵匡义又走了几步,说道:“宋九。”

    “在。”

    “这孩子喊你爹爹……”

    一群衙役提着面包个个大乐。

    宋九只好干咳,赵匡义一本正经说道:“也算你们有缘,你家中又没有仆人,让老妇到你家做仆役,替你打扫,没有太大问题吧?”

    “他不是你爹爹!”老妇要打。玉苹拉住,柔声说:“媪媪,九郎是好人,专门教学子学问的,若你们不放心,可以签一个契约,先寄养在九郎家,等孩子稍大,你们可以自立门户。”

    “我不识字。”老妇道。

    不能说老妇人不讲道理,唐朝部曲奴婢地位低下,自周威柴荣赵匡胤三人努力,才将这丑陋的陋习渐渐改正,有买卖人口的,特别是女子,妾婢家妓,那也不能算为卖,仅是卖年限,多少钱,我服侍你多少年,过了这个时间,就有人身自由了。感觉不错,也可以继续留下。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故事发生,例如后来宰相皇帝老师陈执中家的小老婆逼死了好几个奴婢,然而这惊动天了,最后陈执中为此罢相。总之,比唐朝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北汉那边制度还是很落后,并且老妇的儿子就是宋朝军队干掉的,虽迫于生活逃到宋朝,对宋朝有本能的仇恨。

    一群学子不乐意了,可怜归可怜,但不能误会九先生,在边上纷纷指责老妇不识好歹。有的京城百姓也听闻了宋九事迹,这个小伙子还是不赖的,小时候父母早去,河中百姓对他略有照顾,长大后马上回报河中,大兴教育,看得其他诸坊百姓都感到眼红,乍自己坊中没有出这样的读书人?便一起劝,老媪媪,别不识好歹哪,那是二大王的命令,不然你们才没有能力进宋家的门。宋九郎是未收,若收,我们良人家的孩子都愿意送到宋家哺养。

    老妇听了忽信忽疑,问宋九:“你真的不让我孙儿做奴仆?”

    “是真的。”

    “你真是好人?”

    “好人算不上,但不能算是坏人。”宋九额头上冒汗。

    “我孙女不是你女儿。”

    “……确实……不是!”

    “我要那个二大王做证人。”

    不但学子傻眼,玉苹傻眼,连边上老百姓一起傻眼。宋九咬牙道:“好。”

    带着三人往开封府赚路上又买了布料,宋朝“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近服妖也”,也就是宋朝妇人穿衣服胆子大,什么都敢穿,可没有象样的成衣店,必须买来布料或者皮毛,请人缝做。得两三个时辰才能做好,而且乞讨了几个月,三人身上都有恶臭,还是玉苹有办法,用钱买来几件旧衣服,请一户人家帮忙,给他们三人洗了一把澡,才勉强收拾干净。女孩子又伸出手来:“爹爹,抱。”

    宋九无语了。

    玉苹小声说道:“九郎,你就抱一抱吧,小孩子,别计较。”

    老妇大约感到一些善意,将孙女递给宋九,然而满眼的戒备。宋九无奈抱着小姑娘,走到开封府,正好,让宋九看一看,老百姓闹成什么样子,赵匡义让宋九进来。听宋九将一肚子苦水倒完,赵匡义放声大笑,这口气出了,值!然后看着老妇道:“媪媪,你记好了,本官就是百姓嘴中的二大王,陛下的御弟,若在宋家受了委屈,尽管到开封府,本官替你做主。”

    玉苹嚅嚅道:“二大王……”

    宋九拉着她,道:“我们走。”

    “不行哪,”玉苹说,这不是做好事,以后是收了三个祖宗回来。

    “玉苹,我们回去,放心吧,一报还一报,不是我求他,是他求我。”

    PS:小妹出了点小车祸,妹夫在外地,只好抽空不时去看看,今天只能两更了,晚上从医院回来再抢一更。下星期再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