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夜郎(上)

作品:《一品富贵

    宋九先问了一件事:“青衣,你姓什么?”

    不能就叫青衣,那名字太古怪了。

    少年擦了擦眼泪答道:“我姓卢。”

    “卢青衣,”宋九,人家才是有学问的人,取一个僮仆的名字都如此雅气,再看看自己便宜老子取的什么名字,宋九,还好自己排行老九,不是排行十三,不然成宋十三宋十四。

    “你会不会骑马?”

    “会一点。”

    宋九点了一下头,能让韩熙载亲自委托,看来他父亲乃是韩熙载爹心属下,不然韩熙载也不会多这个事,这才让他学骑马的,毕竟南唐的马更少。

    “若是会骑马,你要随我去荆南一行,再随我进京城,你愿意跟我学习,就住在我家里,不愿意,我会找来京城的商家船只将你带到寿州,再从寿州到和州找你母亲去。”

    “我愿意随九郎南下,但能否南下后回来,让我先去和州。”

    “行。”

    宋九未多问他母亲情况,这一分离就是好几年,想来也会发生一些青衣不愿提的事。但得买一匹马,好马是买不到了,不过能买到一些拉车拉货物的南马。

    宋朝官员薪水比较优厚,不过基层官吏就要差得多。象九品县尉每月不足六缗钱,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但也是不对的,他们是与富人家比与大官比,怎能比好。薪水仅是他们收入一部分,这个只是指月俸,还有春冬衣、冬绵、月禄粟、傔人衣粮、柴炭、职田等等,月俸仅占其中的十分之一。

    就一个县尉,养一大家人,还要养僮仆,再养几个家妓,若不贪污受滑那日子能过得下去才怪。

    以及另一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苏东坡,放到黄州管制,也就是戴罪贬职察看,薪酬又少,那时钱紧张,朝廷用退酒袋作为折支向官员发放,大苏只好卖退纸袋谋生。然后离开黄州到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路费又用完了,于是上书请求在常州留任。

    苏东坡那是纯自找的,他做过高官,有钱过,钱胡乱用了。再说到汝州为什么不走陆地,那多近哪,而且那条路很好,曾经创造宋朝奇迹,五天就用快脚递将侬智高叛乱的消息从广州送到京城。其中有一段路就是从黄州到汝州,宋九南下也是从这条路南下的,现在道路情况还没有后面的好。后来升回来,故伎重演,在杭州挟妓作乐,一拥就是一大群美妹,这能不花钱吗?尹洙也是,韩熙载也有这个病。相反范仲淹一生远比苏东坡受的苦难更多,但就未缺钱用过,甚至救济了许多朋友士子,还买了许多田地给族人。

    朗州城往西去只有一百多里路,就是武陵源,听到这些消息后,哪里住着的同样是蛮人,宋九吓得不敢去了。然后很蒙,难道自己来到奴隶社会?

    平原开阔汉人地区战争又打着不停,汉民怎么办,于是蛮化,逃向山区,将自己化身为蛮人,与他们说同样的话,一样的生活习宫也会遭到那些豪强的侵凌,不过比汉人身份要好一点。

    因此许多地区名义是熟夷,实际他们一半很有可能就是汉人,或者汉户的后代。这个不必纠缠,所谓汉户,试问北方有几人能保证自己流着是真正的汉人血脉?

    这个人则成了头号难题。

    没有人也创造不出来财富,而且为了使湖南尽快恢复,朝廷又一再免税,那么地方上也不可能有多少财政收入。于是出现另一个问题,没有钱。

    但离开钱却不行,修水利要钱,修道路要钱,建学堂要钱,那怕百姓盖一个草棚子,还要买一些木料钉子。

    再就是劳力,宋九这一行还是很认真的,吓得偏远地区不敢去,不过路过稀稀了了的村落,会以各种名义,比如讨一口水喝,进去看一看。一看吓了一大跳,许多村庄恃女村,女儿寨,往往一个村寨近百号妇人,成年男子却只有十几个人,几个人。难怪赵匡义说河中惨,你去南方看一看吧。

    看到这些景象,不管是不是赵匡胤有意下诏,或者别人误导了赵匡胤下诏,又使李处耘产生误会,但李处耘的确有责任。

    真的很惨。

    宋九不是坏人,但也不是圣人,就是他看到种种情象,并且似乎还是在朝廷诸多官员努力下,这一年做得很不错后才来看的,他都看不下去。

    然后是地形,这一带还不是真正的南方,无数毒虫瘴疠,可是因为人烟稀少,许多大山山林密布,灌木丛生,又布满了棘刺,估计就是到了武陵源,也看不到后世张家界的美景。

    这样的地形,如何能凿通道路?

    最后是自己可怜的身份,来到这里,必须要了解,于是会见当地各县官吏,按理说他是替天子巡察,是电视剧里所放的真正钦差大人,但因为他的年龄小,与他的八品散官职称,没有官员将他当成一回事。来了,喝酒吃肉,这诗使钱份的招待,但问正事,一个个根本听不到。就差一点想说,你还是回家吃吧。

    靠自己听问是不行的,言语也略有不通,交谈十分地困难。必须得这些官吏说,才能知道更多的真相。

    这仅是低级官吏,若是潘美他们呢?

    然而他也不得不承认,宋朝派任的官吏做得比他想像的好,正在创造着一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