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两道诏书

作品:《一品富贵

    “宋九,以后不要对朕说你忌讳不忌讳,”赵匡胤苦笑道。宋九不会当真,他真的不大懂朝廷规矩,但忌讳是必须的,虽不懂,有的尺寸不能太过逾越,不然必会招来不好的下场。赵匡胤又说:“东水门外的桥与码头什么时候能动工?”

    “陛下,微臣先去看一看钢监,若无意外,朝廷选一个日子,随时可以动工。但在动工之前,必须请几个精通造桥梁的大匠协助臣,另外还有相关的工匠,民夫,以及各种材料。这样,让臣去实地计算一下,再将大约数字写一个报表,交给朝廷。”

    “先观察再做,虽你胡来,这一法却颇佳。好好做,等到码头与桥修得差不多,朕会召你那个哥哥来京,让他看一看你的本领。”

    “谢过陛下。”

    “不管怎么说,你南下也算有功,朕赐你一个开国男爵吧。”

    “谢过陛下,”宋九大喜,伏下说道。在宋代除了公爵,其他爵位包括候爵都那么一回事儿,但有与无肯定是两回事。就象宋九的散官,也不能当一回事,可有比无肯定要好。至少有了这个男爵,他能算是一个低层贵族,不枉南下用了一番心血。

    实际若没有他的一些“恶迹”,这次南下赵匡胤封赏还会更厚,与他制订的平大理交趾国策无关,一是与秦再雄拜了兄弟,至少辰州从此稳定。二是种种水利与耕作妙想。宋九南下一行,做到了许多士大夫一生都没有做到的事。

    然而想一想宋九的不思进取,赵匡胤也头痛了。看到没有,一个男爵马上就伏下感谢自己,若是赏他一个七品职官,会不会高兴地跳上天?

    赵匡胤无奈地说:“你起来,别气朕。我还有些事要与你说一说。”

    “是。”宋九很满足地站起来,精神抖擞地坐下。

    赵匡义与赵普、薛居正、李崇矩对视一眼,几人一起哑笑。

    “你见过韩熙载?”

    “见过,微臣在奏折上写了经过。”

    “印象如何?”

    “气度让微臣怅然若失。”

    “唐国也有人才的。”

    “陛下,臣以为不然。韩熙载虽气度好,文学更好,但远不及淳于髡与伍举。且微臣以为文学仅起教化之功,善长文学未必就能善长治国。象王知州那样既饱读诗书会善长吏治的大臣终是少数,大多数文学之士也不过是读死书。如微臣斗胆与赵相公相比,微臣自幼读书,读的书未必比赵相公少,但微臣在赵相公面前算什么?甚至不及赵相公的一根头发。”

    赵普无动于衷,只有赵匡义在暗处额首,暗示宋九这句话说得好,但这个暗示让宋九感觉很不好,难道这老小子真惦念上自己?

    然而对手下十分优厚,自己那次不算,是给自己做资本的,以后要偿还几百倍给朝廷。如范质生病,一次赏赐金器200两、银器千两、绢2000匹、钱200万,相当于八千多缗钱。以及其他种种。

    为何有这两道极不合理的诏书?是赵匡胤的失误,或者是幕后有人在推动,或者是更复杂的原因?或者是自己胡思乱想?

    宋九想不明白。

    正是三月下旬,阳春三月,街上有许多百姓在闲逛着,宋九没有看的心情,骑马回家。南下什么未学到,就是一个骑术,现在宋九终于敢骑马狂奔,也能在马背上做一些难度不高的小动作。当然,让他在马背上张弓搭箭,还是做不到。

    到了家门口,将马系在草料房里,宋九在鄂州买的那匹南马看到大黑马过来,伸出嘴要亲热,被大黑狠卟了一口气,一摞蹄子,那匹小青吓退回去了。

    宋九不由呵呵乐了起来。

    赵匡义说不能搞大河中,但地域性是永远存在的,比如各州各州的差异,南北的差异,汉人与蛮人的差异,马都如此,况且是人。自己想得还是有点简单了。

    但有的是聪明人,与自己无关。

    七姐抱着孩子走出来,道:“小九,你现在做官了,架子也大了,回家也不来看我,还要我上门来看你。”

    七姐夫说道:“七娘,不能怪小九,他忙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呢。”

    “还是七姐夫好。”宋九跑进家中吃饭。

    人又多了,玉苹一家三口,张媪媪一家三口,三个工匠,还有朱三,青衣,变成了十二个人吃饭。还好,现在宋九手头不缺钱用,否则仅凭那点收入,想养活十二个人也不容易,难怪那些县尉要叫苦,他们家包括仆役人更多!

    “皇上也是,这么晚还喊你进宫。”

    “七姐,皇上那是担心南方有没有平定,喊我进宫问一问。”

    “听说巴蜀那边也开始吃人肉。这些兵哥子怎么了,刘家苏家那两个孩子也在禁军里,平时老实巴交的,怎么一到了外边就不象人呢。”

    “七姐,别胡说。”宋九。但他也茫然,好象这些宋军到了四川后就是抢劫掳夺,这一回没有吃人肉吧。可他也不大好说。这时代太让人悲催了,连宋军都吃人肉,又怎能怪那些蛮酋?难怪水浒里孙二娘夫妻俩专门用人肉做包子卖。

    玉苹的妈妈端上来饭菜,她做菜手艺还可以,除了不会宋九那些新奇的食物,不亚于宋九与大姐,这让张媪媪很自卑。不过这个老鸨人不恶,自己无儿无女,然后将玉苹买回来,说是买,实际也当成了自己女儿。不然玉苹清白也早就坏了。玉苹搬来了,也将她带过来。对这个宋九不排斥,那怕是士大夫也有无恶不作的,那是是乞丐,也有品德高尚的,不能以职业看人。

    宋九将七姐的胖小子交还给七姐夫,去皇宫前吃了几块肉饼,他块头大,未吃饱,又扒了两碗饭,才放下碗筷。七姐与玉苹说话,翠儿与青衣说话,张家两个孩子在逗着马玩,两个老妇人在收拾桌碗,三个工匠早进房去休息,七姐夫抱着儿子,低声问宋九:“小九,玉娘子也搬过来了,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