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西党部

作品:《红军谣

    一

    农历五月,是燕语莺歌、春光烂漫的时节,而对于民国初年的穷人家来说,却是一年中青黄不接的鬼门关。河口官道边上,各家围子的粥棚也相继开张。今年北方过来的难民比往年似乎多了几成,排队等着喝粥的人群,从粥棚一直延伸到了淠河边上。

    而河口首富秦家围子的日子,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午饭后,全家人在客厅里闲聊着,秦元初秦老爷悠闲的抽着烟袋,秦老太太江氏和老大媳妇文氏则在天井带孩子们玩耍。难得有时间在家的民团团总秦振中似乎忧心忡忡,有一件关于地方治安的事他也拿不定注意,准备找老子商量后再做决定。

    “爹,这些日子四面八方的流民都在往河口这赶,一茬接一茬,撵都撵不走。”

    “是河口地面粥棚多的缘故吧,往河口来能吃上一顿饱饭。怎么了?”秦老爷在椅背上磕了磕烟灰问道。

    秦振中说道:“这样下去可不行,有损地方治安,有伤地方风化。我准备明天就带人去关掉一些粥棚。咱家常年设在河西的那个我也要关掉,等将来流民少的时候再开张。”

    “你敢!这断子绝孙的事你也敢干?家里有一口吃的,谁也不会出来遭这逃荒要饭的罪。别看你现在人模狗样的,当年我和你老爹刚来河口那会,也是个逃荒要饭的德行。现在这青黄不接的时节你去关粥棚?你还不如端着把这些人赶进淠河里算了,亏你想得出!”秦老爷狠狠的用旱烟嘴磕着桌子,训斥儿子道。

    “这样下去也不是法子啊,万一有人登高一呼,这些流民在咱河口扯旗造反咋办?那可就都成了流寇啦!”振中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秦老爷想了想,口气缓和了下来:“你考虑的不是没道理。马上就麦收了,每年麦收,这些人都会散去,那时再关掉些粥棚也不迟。”

    一旁的母亲江氏劝道:“振中啊,你爹说的对。这些穷苦人家,咱们能帮就帮一把吧,人帮人无穷人那。你这个时节施舍一碗稀粥,可能就是救活一条命,那可师德无量的善事。”

    “我就知道什么公事和你们一说啊,就啥也做不成了。整天行善、积德、善待穷人的,可我这位子本身就不是行善积德的差事!我干脆去当互济会长算了,省的里外受气!”秦振中抓起礼帽,不耐烦的摔门而去。

    二

    新式学堂淠西中学依河而建,青砖黑瓦、绿树成荫,是个修身治学的好地方。校门前牌匾上的柳工体“省立淠西中学”,正是举人出生的现任县长田化斋的手笔。因为学校英文和音乐老师短缺,所以,刚刚新婚的江秋怡,就回到了学堂。此时,她正在和学生们一起吟唱着脍炙人口的学堂乐歌《送别》。

    “长亭外,古道爆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爆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秋怡一边吟唱,一边挥着细细的教鞭为学生们打拍子。

    歌声停了下来,秋怡说道:“大家唱的非常好。《送别》这首乐歌的作者李叔同先生,创作于民国四年。这首乐歌也是先生自己送别人生、了断尘缘的最后绝唱,而今这位歌者已皈依佛门。同学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一定要细细体会先生在诗中所表达的那种伤感、温情、无奈、凄迷的意境。”

    “铛铛铛!铛铛铛!”下课的铃声响起。短发、长衫、略施脂粉的秋怡轻盈的走出了教室。五月的阳光下,江秋怡先生成了成了校园里一道绝美、温煦的风景。而此时,校长办公室的门外正站着两个不速之客。

    三

    校长办公室屋内的陈设很简单,一个装满线装本的大书柜,一张办公桌,几把招待客人用的椅子和茶几,首任校长田德生正在认真的写着什么。校工推门进来报告道:“田先生,有两位客人找你。”

    “请他们进来!”田德生边说边把毛笔放到砚台上,等他抬头看时,客人已进了屋子。

    “德生兄!”秦振邦笑着走上前去。

    “哎呀!贵客啊!欢迎!欢迎!”田德生高兴的站起来,握着振邦的手笑道:“我正要向你去告罪呢,还是新婚燕尔,我就把江先生叫回来了,真是对不住啊!”

    “那里的话,作为先生,这是应该的。”

    坐定后,校工给二人端上了茶水,轻轻的退了出去。

    秦振邦笑着转向毛本忠:“我来介绍下,这位是我的朋友,龙门的毛家老三,本忠兄。”

    田德生和毛本忠互致了问候。

    毛本忠看着田德生笑道:“德生兄,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在广州应该有过一面之缘。”

    田德生拍拍脑袋:“我想起来了!那年我初到广州,我们青山的老乡、黄埔一期的许谨生(许继慎)给我接风,当时你也在场。”

    “那时我也是刚入黄埔的步兵科,谨生兄对我们这些大别山过去的老乡都很照顾。”

    秦振邦笑道:“这么说,你们俩早就认识了。”

    “是啊,我们这些青年当时都抱着民主救国之理想,去广州接受国父中山先生的教诲,并把在全实现三民主义作为我今生奋斗之目标。可是直到今天,只是空有一腔抱负,难有半点作为啊!你两位今天驾临,不是仅仅为了看望我这个老朋友的吧?”田德生给两人的茶杯加满水。

    “当然,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德生兄商量。”毛本忠说道。

    秦振邦、毛本忠今天过来,正是根据党的指示,与田德生商量筹建河西党部的事情。

    三个人整整交流了一个上午,在很多事项上达成了共识。

    校长室的门终于打开,三人说笑着走了出来。

    10多年来,秦振邦和江秋怡第一次有了深入的交流。江秋怡感到,身边的丈夫再也不是那个身形单薄、略显脆弱二表哥了。他眼里喷发出来的,显示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坚如磐石般的信念。他是一个可以为信仰上刀山、下火海的布道者。看着振邦,江秋怡似乎看到了殉难时的耶稣。一种难以言表的恐惧感涌上了江秋怡的心头,她有了一种将来某一天会失去自己丈夫的不祥的预感。

    不知不觉中,两人已走过了镇口的码头,在离人群较远的长堤边坐了下来。

    看着忙忙碌碌的码头,振邦叹息道:“有时候真怀念小时候的日子,像山子他们现在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秋怡靠着丈夫的肩膀说道:“那就回来吧,振邦,回到两河口来,我给你过这样的生活。”

    “唉!回不来啦。我已经走出去太远,现在只能继续的往前走。”振邦道。

    俩人陷入了沉默。

    “聊点开心的吧,振邦。《太阳》月刊原来是你办的啊!就是用《国际歌》作为创刊词的那个《太阳月刊》!”秋怡打破了沉寂。

    振邦回头笑问:“你怎么知道的?”

    “那个署名为赤侠的红色诗人就是你,对吗?”秋怡接着问。

    家河笑道:“你什么都知道啊。”

    秋怡帮振邦捋了捋被河风吹乱的头发,亲昵的说:“去年我爹路过上海,给我订了一些上海流行的文学杂志,其中就有你的《太阳》月刊。你跟我说过,你要做红色的牧师,去传布革命的福音,当时以为是你的笑谈。现在才明白,实际上你是在告诉我,你是一位红色诗人、革命作家,你是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

    家河看着远方回答道:“对,那是我的信仰,是我今生今世为之奋斗的事业,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时,远处传来了教堂午餐祷告的钟声,该回家了。振邦拉着秋怡站了起来。秋怡对着滟滟的河水,轻轻的吟诵道:“我的悲哀的!我的悲哀的!你怀拥着无限美丽奠然,你的形象如何浩大而磅礴!你身上排列着许多蜿蜒的江河,你身上耸峙着许多郁秀的山岳。但是现在啊,江河只流着很呜咽的悲音,山岳的颜色更惨淡而寥落!满国中外邦的旗帜乱飞扬,满国中外人的气焰好猖狂!旅顺大连不是人的土地么?可是久已做了外国人的军港;法国花园不是人的土地么?可是不准穿中服的人们游逛。”然后,紧紧抓住丈夫的双手,深情的说:“振邦,我爱你,我热爱你的诗歌,你的《哀》我能全部的背下来,但我不会去信仰你的主义。”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并肩为共同的信仰去战斗,去迎接民主到来的那一天。”振邦认真的看着妻子。

    “知道1789年的法兰西大革命吗?罗伯斯庇尔和他的雅各宾派。”秋怡问。

    “当然知道,那场革命把暴君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送上了断头台,法兰西从此也有王权了宪政时代。”振邦答道。

    “我还知道,巴黎“自由广场”上的那个断头台,后来也砍下了无数推动并参加法兰西大革命的革命者及其家属的头颅,无数“革命者”一夜之间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就连那个一心为民的罗伯斯庇尔,最后也被获得解放的平民们送上了断头台。难道你不觉得作为一个革命者很悲哀吗?”秋怡不愧是京师女师大的高材生,对法国革命史了如指掌。

    “是啊!这看上去是挺悲哀的,就像一个古老的寓言“农夫和蛇”里说的那样,一个农夫救了一条快要冻死的毒涩这条蛇获救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咬死它的救命恩人。但这就是信仰,所有的信仰都会有殉道和牺牲,而这种牺牲只是一种苦难的终结,另一种自由和幸福的开始。就像圣经里的基督耶稣,为了拯救世人,心甘情愿被世人钉死在耻辱的十字架上,而他的灵魂获得了永生;佛祖的前生以身饲虎,而获得了从地狱到天堂的生命轮回。”振邦开始以哲学的思维回答秋怡。

    “我还没有这样舍生取义的勇气,所以我只能做一个奉行人道主义的旁观宅站在这淠河的岸爆默默的为你祈祷和祝福,等待着你的归来。希望你再次归来的那一天,国民革命已经成功,所有的军阀和列强都已经被打倒,所有的苦难和战争都已经结束。只有胜利和鲜花,只有幸福和欢笑。”

    “这一天会到来的,秋怡,我相信。”

    两个人的辩论在又一次沉默中结束。不知什么时候,秋怡拉着振邦的双手,微微闭上眼睛,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你听,教堂的风铃声、布谷鸟的叫声、还有流水的声音,微风穿过树梢发出的沙沙声。真美啊!”

    六

    三艘挂着白帆的木质商船停靠在码头边上,管家秦富正指挥着众伙计忙着把一桶桶茶叶和山货运到船上。而此时,秦家老大、民团团总秦振中正在淠河的河滩上执行公务。昨天夜晚,来自大别山的一伙土匪洗劫了河西的康家围子。撤退时遇到了巡防的民团士兵,激战中有十来个土匪被击毙,另外活捉了两个。今天,按照河口历来的老规矩,将要在这荒芜的河滩上,送这两个土匪上路。

    在河边的空地上,两个装有巨石的猪笼已准备妥当,土匪将被装进猪笼沉入滔滔的淠河里。监刑的秦振中露出了混世魔王的本性,他斜挎着毛瑟盒子炮,杀气沉沉的坐在行刑台上,不停的摆弄着手里的马鞭。他似乎很欣赏这种残酷的杀人方式。

    两个团丁把斟满酒的酒碗送到土匪的嘴焙“兄弟,喝了这碗酒上路吧,早死早投生,下辈子别再做土匪啦。”

    一个土匪知道死期将近,他开始哭嚎着使劲的给秦振中磕头:“饶了我吧大老爷!饶了我这条狗命吧!我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几个还未成年的娃啊,我这一死,他们就没活路啦!求求您发发慈悲吧!”

    秦振中冷笑道:“饶了你?你们洗劫康家围子,把康老太爷吊在干柴堆上活烤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个的七十老母?你们血洗刘大庄,杀掉刘家老少一十二口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家也有未成人的娃!你们这帮猪狗不如的畜生!”

    该土匪继续哭道:“都是穷的没活路了才吃这碗贼饭的啊,你就饶了我们吧!”

    秦振中冷酷的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们还是赶快求求淠河的龙王爷吧,看他老人家收不收你们的狗命。行刑!”

    团丁们七手八脚的把捆的粽子似的土匪塞进了猪笼。其中的一个土匪始终不语,坦然赴死。而那个一直求饶的土匪看没有活的指望了,改口狂骂起来:“狗日的秦振中,狗日的!你不给咱穷人活路,老子做鬼也不放过你!老子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扑通!扑通!两个猪笼被扔进了河里,瞬间被滔滔的河水吞没。

    秦振中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用马鞭掸去身上的浮尘。喊了一声:“收工!”(

    已经有团丁把坐骑牵到了他的身边。秦振中翻身上马,扬长而去,众团丁也列队紧紧的跟在了后面。

    七

    民国十五年的春夏之交,国民党河西区党部在田家围子正式秘密成立,国民党员田德生被推举为党部书记。除训练和兵运委员由刚刚加入国民党的民团团长秦振中担任外,其他所有委员的职位,如农运、宣传、教育、劳动、监察等,全部由河口地区的中共党员丁香犀、李伯炎、陈苏明、王克山、卢义夫、江遥等担任,他们也成为国民党河口区党部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