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试探下

作品:《倚天卫壁传

    朱长岭拍手叫好,笑道:“壁儿果然武功不凡,难怪能一个人剑挑昆仑?可是这般武功还不足以一个人打败看来所有弟子吧!看来你师傅一个人还不足以逼你使出全力,贤弟,与我一起会会壁儿。”也不等卫壁答应与否,拿起判官笔便刺向他的膻中,旁边的武烈猛然从尴尬中醒起,突然想起自己是来试探卫壁的武功的,现下也不迟疑,一掌降龙有悔向卫壁击去。

    武青婴刚才卫壁如同鬼魅的身影方知师哥武功竟然这般高强,心中窃喜不已,现在看到父亲和朱伯伯同时攻向他,竟然一点都不担心,五指紧握,眼睛瞪得牛眼般大,仿佛看到了情郎胜利归来的意气风发。

    叶明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仿佛没什么事能惊起他心中的波澜,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来心境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也可能是早就猜到了这样的情形,这样的话那他的智商见识也到了极高的境界。

    卫壁看两人一前一后同时攻来,进退不得,由不得多想,全力施展施展风行天下,引导两人袭来的劲气,借力冲天而起,一跃三丈,仿若流星划空,宛若神人,继而缓缓盘旋而下。

    风行天下和乾坤大挪移、太极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旋转内力化解对方的真气,至于具体运气方法,那就不得而知了,所不同的是乾坤大挪移和太极拳是借力打力的功夫,而风行天下则是直接化对方之力为己用,韦一笑江风行天下练至第三个境界巅峰,轻功纵横天下,从未受过半点伤,若单论轻功,也只有张无忌能跟上,但也差之远甚,韦一笑当时可是带着一个人的,这样都甩开了张无忌几里路,连人影都没看到,要不是他内功深厚延绵不绝,早就给跟丢了。

    只见朱长龄手持判官笔,点、挑、划一气呵成,如游龙凤舞,仿若彩带飘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气劲,左手食指不时连连点出,一阳指气劲顿时充斥全场,呲呲作响,煞是吓人,连刚才心中充满期待的武青婴此时都满脸担忧。

    朱家传自南宋末年的朱子柳,其人文武双全,将书法融合在一阳指中,招式多变,令人不可捉摸,在英雄大会上以真草隶篆四般打得霍都毫无还手之力,一手云南哀牢山三十六剑(上六剑,下六剑,前六剑,后六剑,左六剑,右六剑,更是凌厉无比,能连刺六六三十六剑,号称天下剑法中攻势凌厉第一。不过如今云南哀牢山三十六剑早已失传,朱家后人沉迷书法,天下书法名帖何其多,要想一一化入一阳指中,谈何容易,一生精力都用在书法上,早就冲淡了凌厉的性子,哪能领会云南哀牢山三十六剑这般攻势凌厉的剑法?

    朱长龄的书法学自东晋时期的王献之,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传世名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其书法飞舞风流,字体润秀,时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朱长龄学其草书已达领悟“理”的境界,下笔一气呵成,号称一笔书,所以江湖中人尊称“惊天一笔”。

    只见朱长龄出笔连贯,仿若泼墨,以空为纸,虽然像是在写字,但笔尖却处处不离卫壁全身要害,端是厉害无比。

    看见卫壁轻功如此惊人,来无影去无踪,飘摇兮若回风之回雪,仿佛兮如清风之舞发,不可捉摸,朱长龄和武烈两人相视一看,眼睛闪烁着惊骇,同时一颔首,朱长龄手中的判官笔一闪,向卫壁飞去,其势如虹,双手十指纷飞,一连十道一阳指从上下左右前后分别点向卫壁。

    卫壁被十道一阳指指劲包围,逃无可逃,看着这十道指劲袭来,眼神一愣,随即很快反应过来,身形贴地飞掠而出,这时突然一股强劲掌风从半空中袭来,只见武烈身在半空,一招飞龙在天,如龙吟虎啸,呼啸而来。

    风行天下虽然一口真气在口便能驰飞数百米,但此时卫壁功力不够,难能躲过朱长龄和武烈预谋好的一掌。不及多想,急忙运转全身内力,汇于右掌一掌击出,两股真气碰在一起,四周气流涌动,武青婴此时头发飘起,脸颊被吹得生痛,眼睛都睁不开。

    武烈当空翻身后退而下,落地即站稳,而卫壁擦着地面向后划去,瞬间就是十几米,眼看头就要撞上墙壁了,连忙一掌拍向地面,借反作用力起身,只听见“怦”一声,立刻吐出一口鲜血。降龙十八掌乃是天下第一至刚至猛的掌法,卫壁的九阳神功虽然至刚至阳,但未练到深处,加上不会高明的掌法,全身内力发泄不出去,是以受了点轻伤。

    武青婴感觉风已变小,连忙睁开眼,一看师哥吐出一口鲜血,吓了一跳,快步走到卫壁身前,拿出手绢擦拭他嘴角的血,着急问道:“师哥,你怎么了?伤得重不重?”

    卫壁轻轻一笑,安慰道:“没事,小伤而已,一天就好了。”轻轻擦了擦嘴,瞥了一眼朱长龄和武烈,淡声微笑道:“既然师傅和舅舅想见识一下我的武功,我怎么会令你们失望呢?”说完身影一闪,掠到武烈身前,剑影闪烁,在这等快剑攻击下,武烈也只能连连后退。

    朱长龄见卫壁挨了武烈一掌还如此神勇,惊骇不已,眼看武烈就要受伤了,忙道:“贤侄,快快住手,刚才我们只是试探一下你的武功而已,并非有意打伤你。”

    “什么?投靠明教?”卫壁惊道。

    “壁儿你不同意投靠明教?其实明教众人都是抗元好汉,只是被六大门派诋毁而已,也没见过他们敢起义光明正大杀蒙古蛮子。”

    对于朱长龄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正邪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卫壁对投靠明教并无抵触,对于他来说去哪里都一样,去明教也挺好的,虽然自己没野心争霸天下,但是帮帮忙加快一抗元大业还是可以的。

    “我怎会不同意呢?只是有点吃惊而已,舅舅和师傅不是正派中人吗?为何会去投靠明教?”

    朱长龄掸掸衣袖,嗤声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他昆仑派敢对我们下手,难道我们就不能投靠明教吗?”

    “既然舅舅已经决定了,那就按你说的做吧,我没意见。”

    朱长龄高兴道:“既然如此,我明日就派人去拜访杨左使,不知贤弟有何建意?”

    武烈运功良久,方才把涌上喉咙的热气压下去,“我也没意见。”

    这时叶明拱手道:“老奴愿去面见杨左使。”

    朱长龄一听,很是高兴,有这个狡猾的出手,肯定马到功成,“好,有你去肯定成功。”

    “老奴定不负所望。”

    武青婴早就站在卫壁身边了,刚才看师哥独斗爹爹和朱伯伯不落下风,双目异彩连连,此时见众人不在说话,挽着对卫壁的手臂,问道:“师哥,你没事吧?”至于投靠明教的事,她根本就无所谓,反正是师哥去哪她就去哪。

    卫壁还没答话,武烈就责声气道:“也没见你关心过爹,还没嫁出去就心向外了,你爹我的伤比你师哥重多了。”看他两人亲密的样子,心中想到:也罢,也算半个儿子了,安定下来后就把所有武功传给他吧!

    “贤弟无需这样,恐怕用不了多久徒弟就变贤婿了。”朱长龄笑道。

    武烈心中暗想:恐怕你女儿也逃不掉。却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