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甲兵未足烽烟起(2)

作品:《国士

    一个月之后,略带黑瘦的郑云鸣带着兴高采烈的月儿、警惕的石文虎和挑着行李的郑宪和韩四郎重新站在了老鸦山大营的辕门前面。

    这里和他刚刚离开的老鸦山已经大不相同了。

    大寨外围已经竖起了的墙壁。木墙全都由六七寸厚的圆木围成,圆木向下深扎数超有大约丈余露出地面,中钉横肋用以加固。墙分内外两层,中间以反复夯锤到坚不可摧的泥土填充,土墙大约一丈厚度。在大墙内侧还修了一丈多的女儿墙,上面可以放置床弩,战棚和马牌,站立士兵防守,女儿墙上修建马道来往便利。

    城墙的外面先是一道水壕,此时尚未工成。但看得出壕沟宽大有数丈,深也有一张多,并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越过的。

    水壕之外是两道低矮的土墙,这是北宋时代传下来的旧规,在敌人冲到城墙下之前,弓弩手们可以依凭土墙的掩护对敌人进行一波杀伤。然后动作迅捷涤回城门里。

    更外围是一道旱壕,其宽深与水壕大致相仿,已经安排好了削减的毛竹和木刺,敌人想顺利的通过想必也要经历一番周折吧。

    最外面是密密麻麻的鹿角,都是左近山中砍伐的粗壮树枝,都截取数尺长度,斜插入地下一尺多,一头冲外。之前的多次成功战例证明这用于阻隔骑兵的冲锋是很有效果的障碍。

    郑云鸣饶有兴致的一路查看着防御体系,走入了辕门。

    门里也已经是换了一番面貌。胡乱搭建起的大片茅棚已经拆除了不少,一条宽阔的青石铺就的大道直通向山顶的总管衙门。衙门正前方就是宽阔的校阅场。沿着大道两侧鳞次栉比的建起了不少房舍,虽然大半还未曾完工,但是已经显示出规整的气象。

    演武场、米粮屯、医药局、军械库、水井、侯望台等设施一应俱全,甚至在衙门公署的旁爆一座规模不大但依然规划严整的武神庙也在慢慢成形。

    王登、陆循之、葛怀等人站在校场上等待着郑云鸣。

    郑云鸣抬头看着大校场上擎天的旗杆上高悬的将旗,上面用金字描绣着“京湖制置使司知营田总管郑”的字样,虽然以前也经常见到大将出巡、鸣锣开道的威风模样,但轮到自己的时候,毕竟还是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那感觉名叫做“权力”。

    葛怀笑呵呵的问道:“如何,总管跟咱们分享一下作为大将的感觉。”

    郑云鸣仰起头陶醉道:“那感觉真是无比美妙。”

    “但也同样沉重,”王登板着脸说道:“这是整个军队将性命交到你的手中,手中有多么大的权柄,肩头也有多么大的责任。”

    郑云鸣笑骂道:“王景宋总是这样,你就不能容忍做做梦么?”

    葛怀也哈哈大笑,说道:“若不是这样,还怎么是土龙军的王景宋?总管这回出外游玩可曾尽兴?”

    “不过襄阳方面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舍得放四张八牛弩和八张坐床弩给咱们。这些可都是制置使司的宝贝啊。”王登笑道。

    郑云鸣自然知道赵范的用意,角弩是野战利器,发多了郑小官人难免有想法要拉起千军百弩北上去和蒙古人较量较量,所以少给一些用来控制他的野心。床弩笨重难以搬运,原来不过是守城的器粳郑云鸣是搬不走的。留在大营中也好保证官人的安全。

    “管他什么意思,只要襄阳府给的能战之粳有多少咱们要多少。”郑云鸣贪婪的说道:“现在可不是挑剔的时候。”

    陆循之接着往下说:“还有一桩紧要关节,不知道怎么处置才好,专程等总管回来裁断。“

    “就是火器手的配置。”

    郑云鸣应了一声,问道:“江陵府的制造局建设的怎样了?”

    “一切没问题,”杨掞说道:“主要的投资都是咱们做的,那帮老财还能有什么话说?”

    “每月能出多少货?”郑云鸣说话的样子好似一个正在拿着算盘的精明商人:“能跟得上战争的消耗么?”

    “一开始只能月产二三百支的模样吧。稍后等工匠们熟练了,也能月产四五百支左右。”

    “这不够啊。”郑云鸣:“将来大战起来的时候,消耗绝不是这个数量能补充的。”

    “那也没有办法。”杨掞说道:“即使产量扩充,土龙军目前的财力也买不起。能够有这每月五百支总算能用的上。”

    郑云鸣沉吟道:“如此先从弓手里拨二百能吃苦肯学习的,组成火器队。襄阳方面拨给的其他火器也还有吧。”

    杨掞翻了翻军械清册:“都有,霹雳火蒺藜、突火筒、火药头一应俱全,就是数目少了些。”

    “不管是什么,”郑云鸣说道:“能用就要用。关于火药精制的配方和办法,我走之前已经交给了制造局的工匠们。将来尽量使用精制火药,襄阳的火药不堪用。”

    “襄阳府拨给的火药,”葛怀说道:“全都是粉末,烧之只有黑烟呛人。哪里及得上总管配方配制的火药,颗粒分明,燃起来金光四溅,暴烈难当。”

    那是自然,郑云鸣一穿越过来,就发现宋代的火药威力小,杂质多,真的只能当做烟熏敌人的烟火剂来使用,即使勉强做成了发射兵器,子弹的威力也是很小。

    为了能够给自己保命,他用了不知道多少金钱和父亲的声名,不断找来各种材料试验各种配方,最后终于制造出了接近二百年后的精炼火药。

    大宋唯一能凭借的大概也只有这个了吧。郑云鸣将这张配方试做生命一样的保护着,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蒙古人占领的地区里拥有比宋朝国土里品质更高、储量更多的硝石与硫磺,甚至在这唯一的领先项目上,宋国的资源也不能与北方强敌相匹敌。

    (照例球红票打赏列位看官,另外抽个时间对一些东西做点注释吧,有些历史常识不注释下大家看起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