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胡霜少却思旌甲(2)

作品:《国士

    这就是夹谷留启的想法,他的这点小算计史天泽也分外清楚。

    但这些话是不可能对远在和林的大汗谈起的,史天泽自己也非常清楚,虽然表面上蒙古人对汉人信任有加,不断给予犒赏,但实际上他们对汉人军阀的警惕没有一刻放松,自己稍露不满之情,转刻就可能被强大的蒙古军团攻杀。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能够做的便只有忍耐。

    史天泽愤怒的锤了锤胸膛,长声嘶吼道:“退兵!”

    声音中的不甘与愤怒,就连帐前的亲兵们听着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沙头市的第一次攻坚就以这样的结局宣告了终结,战后杨掞和陆循之都额手称庆,两人都不明白的是,在土龙军明明已经呈现强弩之末的迹象的时候,绝对优势的敌人是怎样放弃了进攻,主动撤退的呢?

    不论如何,老鸦山寨中这许许多多的老弱妇孺和五千将士的家属们,终于能够在胡人碟蹄下逃脱性命,这就是陆统制和杨掞立下的最大功劳。

    这一切都是在郑云鸣三千主力没有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郑云鸣是在傍晚的时候抵达老营的,此时距离蒙古人撤退已经有一段时间。

    “都是我的错!害死了项宁!”大寨之后,郑云鸣对陈光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

    项宁正是陈光派出去向郑云鸣通报军情的那个士兵。

    从离开老鸦山寨之后,项宁足不停步的朝着沙头市飞奔。为了怕便溺耽误时间,他连水也很少喝,一路跑到了沙头市。

    可是这时候郑云鸣已经带着大军开拔,前方峡州。

    江陵府得知此事,马上派人火速前往峡州报信。但项宁实在不放心,于是又星夜兼程的赶往峡州。

    等他一迈入峡州城的城门将书信将书信交到守门兵士手中,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

    郑云鸣这才知道自己的判断完全错了。

    不但自己扑了个空,还将防备空虚的老营完全在了敌军面前。

    一步踏错,后悔无及。

    “事情不会没有转机。”临机王登还是异常冷静:“总管留在山寨还有二千人马,有杨掞和陆翁指挥,大寨不会这么轻易被攻克。”

    “老鸦山距离鄂州、江陵和襄阳都不远,各路军将只要有一路来援,老鸦山的局势就不会太窘迫。”

    “江陵的同袍们养尊处优太久了。”杨掞不屑的说道:“非得好好练一番不可。”

    郑云鸣指着襄阳说道:“襄阳方面也出动了五千人抄截敌人的后路,相信就在此时应该已经给予了撤退中的蒙古军强力打击。”

    杨掞一抬眼皮,讥讽的说:“你当他们真的敢给蒙古人‘强力’打击么?”

    虽然军中生涯算不上长,杨掞已经尽数掌握了京湖各支大军地点。他料定襄阳的守军并不敢脱离城墙的掩护大张旗鼓的在野外追击蒙古军。

    果然,从襄阳派出的李伯渊破敌军只是远远的跟踪在史天泽的后面,在史天泽渡过汉水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发动了一次偷袭,斩获了几个来不及逃走的杂兵的首级。

    这样一场无足轻重的小战斗,后来在赵范上呈枢密院的奏报里被夸张为歼敌数千人的“大捷”。

    李伯渊也因为这场“大捷”被提升为京湖副都统、武翼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只是在升官的诏命到达数天之后,他便从人生的巅峰迅速跌入了谷底。

    杨掞讲说完情况之后,众人都在默默的回忆着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惊魂动魄的一幕又一幕场景。

    在这场来去如风的侵略之前,在京湖地方几乎没有人真的相信年轻的郑云鸣作为一位书生能带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他们总以为这不过是宰相公子的一时兴起。

    甚至连郑云鸣自己也在心里千百遍的问:这支军队真的能上阵,能打退敌人,能保住我的命吗?

    但在这风云莫测的十多天时间里,五千初阵的土龙军官兵在分兵两地的情况下,分头迎战了两支强大的蒙古大军,经历了从黑军、河间兵的拼死攻坚到抛石机、鹅车等攻城器械的轮番轰炸这种种考验,成功的从数万异族大军刀锋下保护了自己,以及数十万荆襄百姓的性命。

    一直到了今天,郑云鸣才相信自己的命运将和这支军队牢牢的捆在一起,不可分离。

    散帐之后,众将簇拥着郑云鸣走出衙门,郑云鸣抬眼看见了士兵把守着的点将台。游奕营正将陈光问道:“点将台上的那一百铜钱总管如何处置?”

    出征之前,郑云鸣下令将一百枚绍兴通宝插上羽箭固定,派专门的士兵把守,任何人不得靠近,说要等到凯旋归来将百钱供奉到武神庙里,感谢吕尚等诸位先贤的护佑。

    想起了这桩事,郑云鸣不由得笑出声来,他登上点将台,从台子上拔起一支箭,取下了箭头上的铜板,扬手掷给了陈光。

    陈光翻看那铜板时,才发现正反两面都是绍兴通宝四个字。

    郑云鸣笑道:“临安瓦舍里用来耍笑的小道粳没想到还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用铜钱占卜或扑搏在宋朝是很流行的事情,有时候市集上的杂剧艺人也会用这个做题材演出,其中著名的笑剧就是用这种特制的铜钱来出千,然后被揭破的故事。

    陈光把铜钱双手奉给陆循之,陆循之将铜板在手上掂了掂说道:“可惜啊,这激励三军的法子只能用一次。”

    “将士们不需要下一次掷铜钱。”郑云鸣扫视了一下这些在初次经历战火的同伴们:“我们也不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