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举步重整旧山河(4)

作品:《国士

    韩锋懵懵懂懂的看着纸上郑云鸣拙劣的书法,脸上写满了喜悦,对于无父无母的他来说,郑云鸣和赖如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这不仅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份家人的感觉。

    如月说道:“这不光是你就能定的了的呀,锋儿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你舅舅,看看他的意思才行。”

    韩锋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听见外面有喧哗骚动的声音。

    一名岁数跟韩锋差不多大的少年,手中舞动一支镶铁哨棒,将秦郎中门口两名看护的军士逼进了院子。

    一名箭袖锦衣的少女跟着跳进院子,高声喝道:“郑云鸣在哪里?那倒霉的郑云鸣在哪里?”

    虽然语气里都是抱怨,声音却清轻悦耳,开口就似铜铃乱响,很是好听。

    韩锋搁下字纸,从腰中拔出佩刀,冲出屋子,横刀摆了个架势。郑云鸣随后走出,朗声道:“本将就是郑云鸣,是谁要找我?”

    那女子也不忌讳年轻男子喝问,转身面向郑云鸣问道:“那白白家公子是被你招到襄阳来了么,现在到哪里去了?”

    秦家小娘子偷偷在门扇里探出半个脑袋,笑道:“这位娘子与那白家公子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追到这里来找他?”

    那女子柳眉微竖,喝道:“大丈夫顶天立地,整天东躲西藏的跟老鼠一样,还号称智谋甲京湖,我呸!”

    郑云鸣笑道:“姑娘不要乱骂人,军师到了这里不久就前去鄂州整顿矿山了,想见军师的话,现在去鄂州寻找一定是找得到的。”

    那小娘子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出了门。

    手持哨棒的少年却不急着离开,撤了架势,望望全身戎装,手持腰刀的韩锋,问道:“你这娃娃难道也是郑将军的卫兵么?”

    韩锋剑眉一竖,说道:“我乃荆鄂都统司衙署亲兵韩锋,阁下有什么指教?”

    少年摆了个丁字步架势,哨棒背握,喝道:“素闻营田总管郑云鸣部下背嵬精锐武艺高强,连销刀的亲兵也被杀的落花流水,今日郑将军也在这里,小爷就向你这背嵬兵讨教几手”

    他说的正兴致冲冲,门外传来了锦衣小娘子焦躁的声音:“魏胜!又死到哪儿去了!再不赶路晚上找不到驿站住了!”

    魏胜面色难看的收住架势,冲韩锋说道:“今天没时间了,胳一定上门”

    郑云鸣笑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真心交流武功的,荆鄂军都欢迎,快上路吧,不然你姐姐又要发火了。”

    魏胜哼了一声,冲出门去匆匆追赶魏家娘子去了。

    赖如月走出屋子,嗔怪道:“怎么能随便将白军师的行藏说给陌生女子?就算她不是蒙古人的奸细,难免不是跟白军师有什么恩怨纠结”

    郑云鸣笑道:“以军师的才略,料理数千军马如等闲,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女子么?”

    郑云鸣说道:“事前已经通过了书信,他也知道这次咱们这次的来意,出动这么大的阵势,无非是想着收编的时候跟都统司多要些筹码。”

    说话间船只已经靠了岸,张膛领着张惟孝和洞庭三十二船帮的船主都在岸边恭候。

    郑云鸣移步上岸,张膛满面笑容的赶来参见。素来镇守一方的大将们对待义民惮度,不是呼来喝去就是随意打发。能够派人送一封亲笔书信在时人看来已经算是该大将礼贤下士,不拘身份的谦卑之举。人见过大将级别的人物亲自到义军头领家中拜访的事情?

    郑云鸣走这一趟可给张膛挣足了面子,当着三十二船主的面,郑云鸣称赞他“忠义可嘉”“急人危难”什么的,说的张船主红光满面,胜似儿子考取了状元郎。

    众人群邪月一般护着郑云鸣进了庄子,先让郑云鸣坐了上首,张膛一旁相陪,接着是都统司的众人,等官员们坐定了,各帮船主才按照位次分别落座。

    郑云鸣扫视了一眼座下行为粗鲁豪放的群豪,他知道京湖未来十年,不,二十年的命运,就要着落在这群人身上。

    就凭大宋目前的野战能力,如果在水面上不能构成对蒙古人的绝对优势,是根本守不住京湖一地的。抱着这样的觉悟,郑云鸣决心建设一支真正强大的水上武装,不让蒙古人在大宋的国境里留下一只船、一片浮板。

    所以才要加倍的笼络这些粗豪的洞庭渔民们。

    他站起身来,高声说道:“今天本将来的目的,大家都已经听张船主说过了。不过在谈正事之前,本将还有三件事情要办。”

    他招呼张膛道:“张船主上前来。”

    张膛知道是受赏的时候到了,赶忙上前跪倒。

    “督视府查洞庭义士张膛,赤心为国,勉力杀贼,襄阳平乱,与有力焉。特颁钱五千贯,布一千匹,金牌一面,彰其功绩,望更竭心尽忠,协助官军,赏不余一。”

    郑云鸣弯腰将金牌放在张膛手中,微笑道:“今后的事情,还需要船主多多出力才是。”

    张膛喜应,转身举起金牌,座中众人尽皆欢呼起来。

    “那么第二件事情,我想听一个数目。”众人再度坐定之后,郑云鸣问道:“洞庭现在有多少丁壮,又有多少船只可以调动?”

    张膛愣了一下,渔民大多都是文盲。虽然张船主是识文断字的人,但他能算清的也只有自己管辖下几千条船只,整个洞庭有多少船多少渔民他自己也不大说的清楚。

    “但凡都统需要的人和船只,都统只要交待个数目,大伙儿当全力满足。”他只能用这种话事先敷衍一阵。

    “此次洞庭募兵员额不过三千人。”郑云鸣解释说:“但仅凭这三千人单独阻挡敌人十多万人渡江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一旦敌人侵入长江汉水,洞庭的各位必须动员起来,一同参加到保卫桑梓的战斗中去,所以事前我想得到一个大致的数目。”

    座下的船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站起身来向郑云鸣报告自己辖下船只和渔民的数量。大的一二千只船只,少的几百只,渔民和水手将尽数万人。

    若是约束训练得法,就凭着这惯于风浪的几万壮丁也不会让蒙古人得了上风。但京湖依然需要精锐的正规水军来担任核心战斗任务。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