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难识真容(1)

作品:《国士

    班头干笑了几声,显然宋义长这种无力的说明很难获得他的认同。

    “国家对破案是有明确期限的,尤其是这种凶杀命案,您当然可以循着飞贼这条线索追查下去,但衙门认为还是肖公子这条线最有可能。”

    他又说道:“再跟您说一句实话,在我大冶县境内已经十多年没出过能在高宅大院里来去自如的飞贼了,何况伤人性命这种事情飞贼是不做的。”

    宋义长一时语塞,他心知班头说的确实是实话,飞贼以无声无息的窃取财物为唯一目的,杀人劫财的那叫做强盗,而强盗是飞贼最鄙视的对象。

    他站起身来,对眼神中又略有几分希望的肖容说道:“一切都还没有探查过,肖公子不必担心,等我去现场走访一番必然能找出事情的真相。”

    班头叹了一口气:“本县上下也希望宋先生能够另外抓到凶手,毕竟肖家在本县是第一大户,若是绝了后,不光是肖家的惨祸,也是本县一县百姓的耻辱。”

    宋义长并不答话,转身快步离开了县衙的牢房。

    他本人并不是个感情至上的人物,对于他来说真相高于一切,不管是白翊杰怎样强调肖容对京湖整盘布局的重要,还是肖容对大冶县的面子的重要,都及不上真相本身。

    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南街上最气派的宅邸,雕梁画栋的肖家大宅。

    肖家家中一片愁云惨雾,这时候突然听说有人拿了黄州都统司的公文来协理此案,自然慌不迭的将宋义长迎了进来。

    宋义长上前参拜了肖太公之后,略略观察了一下堂上的环境。除了哀声叹气的肖太公,沉默不语的肖容的父亲,和哭哭啼啼的肖容的母亲之外,堂上最有生气的要属全身戎装打扮的肖容的舅舅了,他虽然话语不多,却是目光锐利如刀,每一句话语都铿锵有力。

    “容儿这孩子我素来知道他的秉性,若是因为喜欢石头耽误了学业,那是有的,爱石而杀人,那决计不会!”他对宋义长如此信誓旦旦的说道。

    宋义长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他平日生活中可曾有什么仇人么?”

    肖容的母亲肖辛氏哭着说道:“那孩子才二十出头,哪里来的仇人,说是仇人,还不是他爹和他这个舅舅若的祸事多”

    宋义长一愣,他转头问道:“舅父老爷平日也得罪什么人么?”

    舅舅简短的回答道:“某在孟帅军中充任牙将,专司缉捕蒙古人的奸细,行动中难免得罪不少本地强豪。”

    班头兴奋的说道:“您不必在困扰啦,我们发现了新的重要证据,这下肖公子的罪名算是板上钉钉了,虽然县里肯定不愿意听到这个消息,但是大伙好歹能顺利结案了。”

    宋义长脸上飞快的略过一丝焦急的阴影,随即淡淡的说道:“如此可得恭喜三班差人了,不过新发现的证据未必一定都指向结案,或许当中也有新的疑点存在呢?”

    “您看了就会知道了,肖公子就是凶手,这绝对跑不掉。”班头说着话就要转身离开:“您吃了早饭就到赵家宅邸来吧,这件公案已经水落石出,您也不必太慌张了。”

    宋义长摇,在需要思考的时候他时常会饿着自己的肚子,这样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虽然他并不明白这是因为血液分配的关系,但一到关键时候就尽量少进食已经成为了习惯。

    或许那位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也是因为需要时刻保持最清醒的分辨力,才每日吃那么一点点东西,渐渐搞垮自己的身体。

    宋义长跟着班头来到了赵家宅邸,看见县令、县尉和县丞已经到了现场,班头领着宋义长来到花园的月门处,用手指着月门下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说道:“看吧,证据就在这里。”

    宋义长顺着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灰白色的墙壁上有半截鲜红的手印。

    “您当然知道,天下间没有哪两个人的指纹会是完全相同的。”班头自信的说道:“我们去狱中提取了肖公子的指纹,这必然是肖容的掌印。”

    “这就是决定性的证据!”

    站在二人身后的县令也点头称道:“这的确称得上是可以定案的证据了。”

    “没错,这的确是决定的证据!”宋义长喊道:“一个真正决定性的发现!”

    “恭喜你,班头!借助这个决定性的发现,我们终于可以找到真凶所在了!”

    县令叹了口气:“没想到果然是肖公子谋财杀人,这样本县以何种姿态再去见肖太公?”

    宋义长却不理那县令,问班头道:“这个手印又是谁发现的?”

    “还是前日指认肖公子的那个仆妇,半夜告诉给在大宅门前警戒的衙役了。”

    “原来如此。”宋义长眨了眨眼睛说道:“如果县令准许,我想把这座宅邸再好好的检查一下。”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