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夹黄豆

作品:《蛮匪

    邓云皱了皱眉头,正如周侗所说,他性子不羁,自不愿认挫,遂又开始夹起黄豆。

    一个时辰后,周侗轻轻地打开了房门,这轻微的声音,引得邓云心头一跳,登时又听得‘啪‘的一声,满地的黄豆地上,又多了一颗黄豆落下。

    周侗摇了,略地一看,地上起码有数十颗黄豆。邓云回头望去,见周侗有些失望的神色,不禁脸色一红,低头说道。

    “师傅,你来了。”

    “云儿,你现在还敢小觑这夹黄豆的功夫么?”周侗微微一笑,邓云把头低得更低,忙答道:“徒儿不敢。”

    “好!你且试试,调整呼吸,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尽量保证每次都能成功,为师待会再来一看。”

    “是!”

    周侗听了回答,便又离去了。邓云按着周侗所说,调整呼吸,让全身放松,再次开始功课。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周侗这次过来,看见地上的黄豆只有些许增多,只不过那用来接黄豆的大碗却也没增多多许。这番周侗并无吱声,默默地和邓云对视一眼,便是离去。

    渐渐地到了黄昏时候,学徒们大多都回家去了。徐庆等却在馆里等着。周侗教周义先叫他们回去,因为邓云恐怕要到今晚初更时候,才能完成功课。徐庆等一听,无不惊愕,心想邓云定在训练些极难的功课,又是羡慕,又是担心。当然他们也不敢违背周侗,纷纷离开。

    到了夜里初更,邓云一脸疲惫、落寞的离开了学馆。此时夜色已晚,邓云想着那满地的黄豆,便觉得头昏脑胀,忽然‘咕噜‘一声,却是他肚子饿得打鼓。终于回到家后,邓母早就听说孩子初更下课,把饭菜热好。邓云见着邓母关切的眼神,心里一阵温暖,拿起碗筷,一阵狼吞虎咽。旁边的邓冲见孩子回来时,神情落寞,想他在功课上定是遇到困难,囔囔说道。

    “云儿,你别气馁。爹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只要肯下苦功,凭你的能耐,迟早能迎刃而解!”

    邓云一口咽下嘴里的饭菜,然后猛灌一口水,咽了下去后,眼睛发亮,脆声答道。

    邓云一听,心中感激不禁,忙单膝跪下,恭敬答道:“师傅大恩大德,徒儿没齿难忘,定不辜负师傅教诲!”

    今晚正是圆月,月光射落在周侗身上,显得其倒有几分飘飘然神仙之气。周侗轻叹一声,轻风拂过,白眉扬起,低头望着邓云,意味深长地说道。

    “你天赋虽不如飞儿,但也是难得奇才,更兼功底扎实,对咏春所悟,更非飞儿可比。假以时日,你等两人成就之脯不可揣量。不过飞儿脾性忠厚,你却性子暗藏不羁,而且比起飞儿更多了一分灵性,一分厉性。

    尚好你秉性善良,重情重义,否则为师绝不愿收你为徒,以免祸害天下。日后道路如何抉择,为师难以左右,只望你能够保持本心,谨记你当日拜师所言。”

    邓云听出周侗语气中的忧虑,心头一紧,举手便是发誓。

    “师傅莫虑,徒儿定不会做那大奸大恶之人!若敢有伤天害理之举,愿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好!如此,为师便能放心了。今日我先教你口诀,你把口诀背熟,明日开始,每晚初更时候便来此练,直到为师满意为止!”

    周侗露出一笑,严厉的眼神里藏有几分慈祥之色,遂便教邓云站起,开始传授口诀。邓云聚精会神,一一谨记,口中囔囔,脑海里却莫约有了棍法底路。

    从师学艺,这日子过得踏实,转眼间一年过去。邓云已十六七岁,每日勤学用功,耐劳耐苦,武艺大进,且又酷爱兵法战术,文学武艺俱都打下极良好的根基。当然,徐庆、吉青、霍锐等人皆都学有所成,他们本是贫苦家人,知道将来想要有出头之日,便得下苦功,再加上眼看岳飞武艺突飞猛进,特别一手法甩得那是炉火纯青,天赋之脯连周侗也是对他赞许有加,众人不愿被后者赶超太远,各个都卯足了劲学习。至于王贵、张显、汤怀,虽都是富家子弟,亦也用功,当然他们仕途家中父母已有安排,就等他们学好本领,一切自是水到渠成。

    就这一条小村里,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汉,在名震天下的关中大侠‘周侗’教导之下,每日勤苦学习,互相竞争,志向高远,将来必能为天下带来一番新的气象。

    与此同时,天下局势又再发生变化。却说赵洁宠信奸臣蔡京、王黼作宰相,太监童贯、梁思成,一个作上将军,一个掌管御笔诏旨。李彦掌括公田,朱勔掌动花石纲。这六个奸贼,狼狈为奸,结为一党,巧立名目,想尽办法,搜刮老百姓,贪冒军功,出卖官爵,肆意妄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赵佶不知天下已乱,仍旧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任由六贼作恶。

    赵佶的纵容,令六贼愈加放肆。最可恨是,老百姓种碉稍微好一点,便被指为荒地,随意充公,名为“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