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送礼不送狗头金!

作品:《大国的崛起

    但是,到底送上什么好呢?郑应天浏览者存储空间内的东西,真金白银,乾隆是不稀罕的,也是太俗了。

    忽然他看见了以前无聊时画的一幅画,这幅画以自己家乡的海面为背景,晨曦中,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立于岩石之上,任凭海风猎猎,不动分毫。

    简约的线条,勾勒出的意境却是近乎超凡。

    整体散发出的磅礴与大气,力量和狂野,令郑应天自己也为之心醉。

    要想打动别人,先得打动自己。

    郑应天觉得送上这幅画,应该会让乾隆高兴高兴,最重要的是能使乾隆为之出神。

    “好了,待会儿看我的意思,保证让你形象变得大好!”郑应天信心十足的对永瑆说道。

    郑应天从怀里掏了掏,就是做做样子,其实是从存储空间中取出东西,对着乾隆双手盛了上去,道:“十一皇子有一物想呈现给皇上,现让草民代为上传。”

    “哦~他还有什么东西,想献给朕?”乾隆见自己的儿子未动,郑应天倒是拿着东西上来了,听到了郑应天的解释,才有些吃惊地问道。毕竟自己的纨绔儿子的破事,自己都是了解的。

    郑应天刚想送上前去,和珅挡住道。想让郑应天把东西交给他,再由他交给乾隆。

    郑应天立住了,你大爷的,就算你是土豪,也没必要这样吧?望了望乾隆,又望了望眼前这个目空于人的。看他在乾隆面前装那孙子,在郑应天面前倒是装起大爷来了。

    “无妨,无妨,让他送过来。”乾隆发话了。

    和珅只好识趣的让开一个身位,一脸阴沉。

    而他的儿子则是更加不屑,一副我老子是和珅,你算什么的表情。但在转面朝向乾隆的时候,又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变脸之快,令人恶心。

    郑应天送上去,固伦公主好奇的接过来,轻轻地平铺在桌上,慢慢的打开,乾隆从一开始的毫不在意,到最后却露出讶异之色。因为这幅画完完全全的触动了他的身心。

    “喔~这?这是?”固伦公主止不住的惊呼出声来。

    众大臣尽皆伸长了脖子,想看看郑应天到底送上了什么,能同时打动公主和皇帝。

    和珅微微一抬头,看到了这么一幅画,眼中的厉光一闪而逝。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像红红的烙铁一样深深烙在乾隆的心里。

    乾隆看到了这幅画似乎回到了自己少年的时光,想起了自己当年心志拿云的豪情!自己曾经的辉煌历历在目,收金川,定西藏,一统西域!出击缅甸,横扫安南,万国来朝!

    这是何等的威武?!现在,朕依旧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轻时的干劲与力量似乎又回到了这位七十余岁的老人身上,浑身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辉,目光中洋溢的热情,依旧不减。

    这幅画让本来自负的乾隆更多了几分自信,暗示自己还是宝刀未老。

    慢慢地,乾隆收拾了自己的心境,真可笑,竟然被一幅画触动了自己年迈的心。乾隆有些自嘲的想到。目露赞赏的看着前面依旧跪着的永瑆,忽然想到这有些不对。

    倒是永瑆有些担心郑应天,不过他觉得郑应天是不是头脑发昏了,暗思:你这不是耍人么?

    乾隆不解的望着这么一束稻穗。青色的杆子之尖,一束金灿灿的稻子随风轻摆,翠绿的叶子与之相衬。稻米粒大饱满,一束上面有成百上千粒,看起来十分喜人。

    “草民愿奉上稻穗一束,祝:在您的统治下,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人们富足安康,百姓安居乐业!”郑应天脱口而出。甭管什么好话,先拍上去再说。

    正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对于正处于极度自负中乾隆来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稻穗着丰收,大丰收则是对所有统治者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农业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土地不足的矛盾。

    每朝每代都把农业开垦作为第一要务,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没有粮食,天下人都会起来造反。手中要有粮,心中才不慌。王朝统治才会更稳固。

    郑应天直接送他丰收的祝福,比任何礼物都要有意义。

    乾隆听了郑应天的一番恭维和祝福,捋捋自己的胡子,大笑道:“好!好!好!”

    拍了拍手,乾隆高兴地站了起来,大声道:“这次朕下江南,最大的收获,不是领略到了江南的美景,也不是享受到了杭州的美食,而是遇到了一良才!”

    “小隐隐在山林,大隐隐在市朝!这句话,朕是领会到了!”乾隆有所感慨道。“郑应天上前听封!”

    “草民在!”郑应天上前一鞠躬,角度达九十度。

    乾隆一翻白眼,算了,也不计较那么多了,道:“今封你为一等侍卫(正三品),在军机大臣、御前大臣上书房行住”

    “臣谢皇上,祝皇上龙体安康。”郑应天没研究过清朝的礼仪,不明白该怎么回答,就这么答谢了。

    呵呵,这乾隆还挺大气的,大手一挥,一诺千金,郑应天爽的直冒泡。

    自己离目标更进一步了!

    一个月不到,郑应天从一个光杆,摇身一变,成为所有人都梦想的一等侍卫!

    这不是最令人眼红的,而是:在军机处和上书房行赚让他有更多时间接触乾隆,从而升得更快!

    在地方当官,不如京官。在京当官,不如在皇城里当官。宰相门前七品官,就是这个道理。

    固伦公主高兴地看着郑应天,似乎在打量着一件绝世珍品,眼中露出的异样任谁都可以瞧得出来。

    丰绅殷德同样也看到了,可他从来没有被公主这么打量过,因而想着攀凤的他恶狠狠的瞪着郑应天,似乎要把郑应天吞了一般!如果手里现在有把刀,说不定就冲过去了!

    郑应天可不敢现在和固伦公主眉来眼去,只用眼角一瞥,随即掠过去,在乾隆这个老狐狸面前还是不要恃宠生娇。

    他这一举动把固伦公主恨得牙痒痒,小脸红红的,然后赌气似得将头偏向一边。

    郑应天乐得找不着北,不过身后的那人却是阴沉着脸。